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昂藏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屈光
  • 2篇屈光参差
  • 2篇屈光参差性
  • 1篇对光反射
  • 1篇多焦
  • 1篇多焦视觉诱发...
  • 1篇虚拟现实
  • 1篇眼科
  • 1篇眼科检查
  • 1篇眼球转动
  • 1篇诱发电位
  • 1篇噪声
  • 1篇妊娠后期
  • 1篇弱视
  • 1篇三维立体显示
  • 1篇神经炎
  • 1篇视觉
  • 1篇视觉训练
  • 1篇视觉诱发
  • 1篇视觉诱发电位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市中西医...

作者

  • 6篇唐昂藏
  • 5篇刘陇黔
  • 1篇杨必
  • 1篇欧阳琰
  • 1篇廖孟
  • 1篇董晓丽
  • 1篇杜彩凤
  • 1篇罗蓉

传媒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虚拟现实视觉训练对集合不足长期疗效的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究基于虚拟现实(VR)的视觉训练对集合不足受试者视功能与主观问卷的影响以及长期疗效的观察。方法 研究共纳入集合不足受试者36例,将受试者随机分入基于虚拟现实的视觉训练组(VR组)及传统训练组(OBVAT组)。训练时长为每周1 h,共12周。在训练前、训练第6周、训练第12周及训练结束后6个月完成双眼视功能参数及主观问卷调查(CISS)。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集合不足的受试者(包括VR组与OBVAT组)进行视觉训练12周后,CISS得分降低、集合近点减小、正融像性聚散范围值增加,视近外隐斜减小(P<0.001)。VR组与OBVAT组集合不足的受试者在训练结束后6个月的视功能参数与训练12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VR组与OBVAT组之间各项参数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虚拟现实的视觉训练可以显著改善集合不足受试者的主观症状与视功能参数,与传统训练方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训练结束后6个月,仍可维持一定效果。
李世金唐昂藏杨必王将栏刘陇黔
关键词:虚拟现实视觉训练长期疗效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在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观察比较脑性瘫痪(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 VEP)振幅与潜伏期的变化。方法 脑瘫组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神经康复科及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童康复科2009年-2013年收治的脑瘫(单肢瘫痪)儿童14例(年龄4~7岁)。对照组为同一时期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的正常儿童14例(年龄5~9岁)。所有受试者的双眼均进行mf VEP检查,mf VEP检查结果中的振幅与潜伏期用于数据分析。首先分析14例脑瘫患儿与对照组之间的波形(潜伏期、振幅)差异;应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标准对14例脑瘫患儿进行分级:5例患儿为GMFCSⅠ级,9例患儿为GMFCSⅡ级;比较不同级别的脑瘫患儿之间mf VEP的差异。结果 脑瘫组的mf VEP波形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类似:其振幅从离心度第1环至第6环逐渐下降,其潜伏期则逐渐延长。与对照组相比,脑瘫组在第1环至第3环左、右眼振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组左眼潜伏期在第1环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比较脑瘫儿童GMFCSⅠ级组与GMFCSⅡ级组,发现两组间振幅在第1环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其他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多焦视觉电生理技术,发现脑瘫患儿mf VEP波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提示脑瘫患儿存在视觉通路损害。mf VEP的结果为揭示脑瘫患儿视觉障碍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唐昂藏罗蓉董晓丽刘陇黔
关键词:脑性瘫痪多焦视觉诱发电位
观看三维立体和平面显示视频对视觉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三维立体和平面显示视频观看对人眼视觉功能和主观视疲劳症状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26名受试者以随机顺序先后进行裸眼三维立体和平面显示观看。观看前、后均需完成视疲劳主观问卷,并测量双眼视功能参数和脉搏、体温等自主神经反应。结果裸眼三维立体和平面显示观看后问卷得分与观看前比较均有增加(P<0.05),外隐斜视者隐斜量减小(P<0.05),视近融合范围增大,瞳孔直径缩小。此外三维立体显示观看后还出现单眼调节反应、微波动增加;单/双眼调节灵敏度提高;脉搏减慢;收缩压升高。裸眼三维立体和平面显示相比,差异仅存在于问卷得分和体温。结论观看裸眼三维立体显示可对人眼视觉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但与平面显示相比仅在主观症状等部分参数上存在差异。
王金姮廖孟唐昂藏刘陇黔
关键词:视疲劳三维立体显示视频终端综合征
妊娠后期球后视神经炎1例
2010年
杜彩凤唐昂藏
关键词:妊娠后期球后视神经炎视力下降眼球转动眼科检查对光反射
在不同噪声下屈光参差性弱视者不同视感知表现差异
唐昂藏刘陇黔
不同噪声水平对弱视者感知具有拓扑差异图形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屈光参差性弱视者在不同水平的高斯噪声环境下识别具有拓扑差异图形的表现,以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局部/总体感知与正常人的差异。方法由matlab软件生成刺激图形(噪声方差分别为0.04、0.08、0.12,图形呈现时间为2.5 s5、s),观察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对不同噪声水平/不同呈现时间图形的识别错误率,并与对照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弱视患者对于闭合图形、非闭合图形的感知在不同的图形呈现时间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6和0.088),即图形呈现时间对弱视患者的感知没有影响。但弱视者对闭合图形的识别错误率均低于非闭合图形(P<0.05)。除5 s闭合图形外,在各个噪声水平及呈现时间下,弱视者对两组图形的识别错误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对不同拓扑性质的图形存在着感知障碍。然而这样的知觉障碍并不是由刺激图形呈现时间等实验因素造成,而是由弱视患者视知觉系统本身存在着的总体、局部感知缺陷所产生。
唐昂藏欧阳琰刘陇黔
关键词:屈光参差性弱视拓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