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赛男
- 作品数:34 被引量:10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初探被引量:1
- 2020年
- 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水库大坝工程有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技术路径研究,是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新要求和实现水利工程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挑战。为正确认识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技术方法,收集整理了中国知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等生态文明相关的文献资料,调研了国际典型案例,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国外和国内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提炼总结了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总体思路和核心内容,识别了水库大坝工程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等不同阶段的生态文明总体建设路径、具体技术要求和关键指标。研究成果可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和推动水库大坝工程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 陈昂吴赛男吴赛男
- 关键词: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生态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文献计量学
- 我国海岸防护林体系综述
- 海岸防护林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我国海岸防护林体系的构成、配置原则、结构与功能、树种选择以及主要营造技术。
- 王秀茹吴赛男陈旭欣
- 关键词:海岸防护林配置原则树种选择
- 文献传递
- 西南水电站建成后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灰关联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底栖动物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物质与能量转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库的修建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收集水电站建成后的底栖动物及其环境因子的数据,采用灰关联方法确定底栖动物的关键环境制约因子,计算分析得到总磷与底栖动物关联度最高,关联度0.6828。通过有效控制关键环境因子,促进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维持,对于维系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陆峰葛怀凤吴赛男陈昂陶洁
- 关键词:底栖动物环境因子灰关联
- 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影响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被引量:2
- 2010年
- 正确评价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流域水资源是实现其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基础,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影响的评价一般采取气候情景驱动水文循环模型的方法。由于气候系统和水文循环过程的复杂性,该方法在气候情景、水文循环模拟及评价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提高流域气候情景预测精度和完善影响评价模型是降低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方式。本文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影响的一般评价方法,分析了影响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因素,并讨论了降低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方式。
- 吴赛男廖文根隋欣
- 关键词:气候变化流域水资源不确定性
- 密云县农用地分等初步研究
- 2007年
- 在分析密云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因素法进行农用地分等,计算出密云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并对结果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因素法计算的分等结果与实际相符;密云县农用地总体等别偏低,等别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与指标区差异。同时,提出农用地分等中存在的问题,即以乡镇行政界线划分指标区在县级农用地分等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建议采用分等单元实际地形地貌界线划分县级农用地分等指标区。
- 杜丽娟王秀茹程金花孙文轩吴赛男
- 关键词:农用地因素法
- 沈阳市水生态问题定量研究
- 2010年
- 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主要技术手段,配合实地调查验证、文献资料收集、调查表、监测等多种技术方法,对沈阳市水生态问题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沈阳市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部分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断流,湿地总面积比1979年增加了50.86%,但北部呈萎缩趋势,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辖区内绝大多数河流为Ⅴ类和劣Ⅴ类水质,且很多河段已丧失天然河流的生态功能。
- 吴赛男杨爱民张璐唐克旺
- 关键词:水生态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
-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生态水文分区被引量:5
- 2009年
- 选取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以受水区涉及的112座县级市(区、县城)为单元,进行生态水文分区。根据受水区的生态水文特征,建立生态水文分区的指标体系值数据库。经过SPSS聚类分析,共分为5个生态水文区。系统分析了各生态水文区的生态水文特征,尤其是对表征地下水超采严重程度的指标——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重点分析。分区结果可为深入进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生态影响评估及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张璐杨爱民吴赛男甘泓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下水生态影响
- 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光伏组件遮阴的响应与生态策略被引量:10
- 2022年
- 植物生态策略是石漠化光伏场区植被恢复的关键。以石漠化光伏场区2种典型生境(光伏板间和板下)中4种植被恢复植物(鹅掌柴、红花檵木、假连翘、黄金菊)为研究对象,通过可塑性指数等综合分析其鲜质量、干质量、含水率、厚度、面积、比叶面积、体积、组织密度8个叶功能性状在2种生境下的差异及生态策略。结果显示:(1)叶功能性状可塑性大小为黄金菊>鹅掌柴>假连翘>红花檵木,叶含水率是4种植物共同的惰性响应性状;(2)光伏板遮阴后,4种植物叶片含水率和叶面积增加,叶组织密度降低;鹅掌柴和黄金菊增加叶厚、叶鲜质量和叶干质量实现物质积累;红花檵木、假连翘形成较大比叶面积和较低叶鲜质量、叶干质量等增强光资源获取但是降低物质积累的功能性状组合;(3)影响石漠化光伏场区植物功能性状的主要因素是物种、生境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可得结论,石漠化区光伏板遮阴激发植物对资源获取功能的投资,降低植物抗机械强度能力,但是在物质积累方面存在种间差异,鹅掌柴和黄金菊采取促进物质积累积极生态策略,而红花檵木和假连翘倾向采取增加资源获取和降低生长速率的积极和保守协同的策略。植物对异质性生境的功能性状组合反映其生态策略,为石漠化光伏场区植被恢复提供科技支撑。
- 罗久富罗忠新赵世麒吴赛男罗小林隋欣
- 关键词:石漠化表型可塑性生态策略
- 基于水库生态系统演替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体系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本文从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入手,分析了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演替规律和水利水电工程修建后水库生态系统的演替变化,从纵向、横向、垂向三个维度提出了水库生态系统的空间特征和生态环境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水库生态系统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体系,为开展后评价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 陈昂隋欣王东胜廖文根吴赛男
- 关键词:环境影响后评价
- 一种光伏发电场区葡萄与滇黄精复合种植的方法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场区葡萄与滇黄精复合种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光伏发电场区的多个光伏组件构成的空隙空间中搭建南高北低的葡萄藤牵引架;其中,葡萄藤牵引架包括多个垂直立杆、多个牵引横杆、多个支撑杆以及铁丝网;在每个...
- 罗久富隋欣罗忠新吴赛男罗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