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江
- 作品数:39 被引量:26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更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当代建构
-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的、稳定的价值目标,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构建,应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取...
- 吴海江
- 文献传递
- 在聚焦国家战略中提升大学自主创新能力被引量:4
- 2010年
- 在创新经济时代,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在发展意识上充分认识聚焦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为大学带来的发展机遇;在人才培养上树立以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新的人才观;在体制机制上完善大学的创新平台,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在文化建设上大力营造和发展创新文化。
- 吴海江
- 关键词:创新经济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贫困事业的发展逻辑
- 2021年
- 对发展逻辑的全面把握是本质性、合规律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反贫困事业的必要环节,也是科学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贡献和世界意义的应有之义。从价值层面来看,从人的生存需要的满足、发展环境的维护、个体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着力,体现中国反贫困事业以人的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从理论层面来看,在继承马克思主义贫困批判理论和制度分析方法的同时,批判性借鉴涓滴效应、赋权、人力资本等国外反贫困理论成果,表明中国反贫困事业以形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基本遵循;从实践层面来看,以国家力量为主导不断调整和完善治理方式,突显中国反贫困事业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发展为根本依托。2020年以后,随着后小康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反贫困事业进入到巩固脱贫成果与相对贫困治理的新阶段,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将是重中之重。
- 吴海江吴海江
- 关键词:社会主义制度
-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路向、特质及影响被引量:16
- 2008年
- 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主义在中国思想界不仅有着丰富的表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异,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科学主义的特质。中国近代科学主义思潮是同崇尚科学、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新文化运动交织在一起的,我们很难在科学主义与追求和崇尚科学之间划出泾渭分明的界线。科学主义思潮对中国近现代思想界的影响,既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科学主义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出现,盖源于实用主义地理解科学。因此,在中国消解科学主义之路,不在于反对把科学作为"新权威"、"新信仰",而在于培养我们民族真正的科学精神。
- 吴海江
-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科学主义
- 中国大学学术生态的历史反思与现代重建被引量:7
- 2014年
- 中国现代大学学术体制的演变,可分为1949年以前的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时期。前一时期的大学体制以学术独立、政学分离为基本诉求,而后一时期的大学体制以计划学术、政学统一为基本特点。从组织形态上讲,当今中国大学以"政学统一"的学术建制和"官本位"的管理体制为其核心特质。促进高校学术创新和学术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建设一种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为此,必须跳出计划体制管理模式,按照大学的逻辑办大学,加强学术同行评议,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术生态系统。
- 吴海江
- 关键词:学术生态学术独立大学制度
- 论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的时代内涵被引量:11
- 2019年
- 作为习近平对外开放系列论述的重要内容,文明交流互鉴是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视阈的现时创造。围绕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阐释了人类文明多元并行的认知图景,传递了亲、诚、惠、容的价值取向,明确了对本国本民族文明自觉自信的底线思维,指明了"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美好愿景,规制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方案。这些具有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和时代温度的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在破除普遍与特殊及其衍生的自我文明与世界文明、普世主义与多元主义等二元对立思维的同时,也明确划定了与"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文明同质论"的话语边界。
- 吴海江吴海江
- 从自觉到自信: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何以可能被引量:11
- 2017年
- 学术话语体系是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话语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要求,探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现实背景、理论基础以及实现路径问题十分必要。一方面,国际话语体系不对称的历史传统、西方话语体系中"东方主义"的表达倾向以及当代中国实践对西方理论的范式突破迫切要求构建起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另一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国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也为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既要根植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性实践,又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内容、方法、范式上的创新。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归根结底是要摆脱哲学社会科学上的"学徒状态"。
- 吴海江包炜杰
- 关键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若干理论问题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界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只停留在概念的抽象分析上,而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本土化的历史情境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内涵。历史地看,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应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其核心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创新主体问题上,不能认为只有政治领袖才有资格作出重大的理论创新。只有突破政治领袖与理论权威统一于一身的传统的理论叙述模式,马克思主义科学才能真正繁荣昌盛。
- 吴海江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及其话语体系构建
- 2015年
- 近年来,'中国奇迹'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凸显了中国道路的比较意义和世界意义。研究和探讨中国道路,要把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放在世界文明历史之中,既要有'中国向度',也要有'世界向度',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发展的特点,正确阐发中国道路的价值和意义。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话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掌握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 吴海江
- 关键词:话语体系
- 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创新被引量:19
- 2017年
-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国家热爱和忠诚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理论概括。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思潮多样化,价值追求多元化,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存在话语失效的现象。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吴海江包炜杰
-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