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华
-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临床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药耐药的动态分析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分析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SAU,药敏试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鉴定采用Phoenix-100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诱导克林霉素耐药采用纸片法,判断标准均按CLSI 2009年规定标准判定。结果痰、脓液、血液及分泌物为SAU的主要标本来源,ICU、呼吸科、神经外科、血液科为SAU的主要病区;临床标本MRSA及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检出率逐年升高,MRSA感染死亡率逐年升高;214株SAU中利福平的耐药率<15.5%,除青霉素>90.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80.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克林霉素2008、2009年耐药率与2007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庆大霉素、利福平2009年耐药率与2007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MRSA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呈多药耐药,且耐药率均>80.0%。结论 3年SAU的耐药率持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且MRSA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要求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动态监测其耐药性的变迁。
- 董爱英尚秀娟吴景华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
- 头孢他啶联合左旋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突变时间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 了解头孢他啶联合左旋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突变时间的变化,为临床经验性治疗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腹腔,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单独应用头孢他啶和与左旋氧氟沙星联合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对头胞他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变化,以此监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突变时间,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耐药基因产生情况。结果 单独应用头胞他啶对感染小鼠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突变时间为120h,而头孢他啶联合左旋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耐头胞他啶突变时间为168h,比头孢他啶单用延长了48h。结论联合用药可使耐药突变时间延长,有效地减少耐药菌产生。
- 吴景华刘丽娜崔秀凤王海欣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联合用药基因突变
- 重组乳酸杆菌中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表达
- 2009年
- 目的扩增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构建pEDM27/5-VP7重组质粒,转化乳酸杆菌并分析VP7蛋白的表达及活性。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目的基因VP7,纯化后与pEDM27/5载体进行连接,转化乳酸杆菌,乳糖进行诱导表达,分别于4,8,12 h后,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对产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A组轮状病毒经RT-PCR扩增后,1%琼脂糖电泳检测可见一条约1.0 kb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目的基因(VP7基因)大小相符;SDS-PAGE和Western-blot杂交分析发现,经乳糖诱导4,8,12 h后分别可见一条分子量约为28 kD蛋白带表达,经扫描分析,诱导后表达蛋白分别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30%,5.12%,5.38%,且随着时间变化而持续表达增加,并能与抗A组轮状病毒VP7蛋白特异结合。结论重组乳酸杆菌持续表达免疫活性A组轮状病毒VP7蛋白,为进一步研究乳酸杆菌作为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表达载体提供了基础依据。
- 吴景华王海欣赵杰刘丽娜
- 关键词:A组轮状病毒乳酸杆菌基因转化
- 婴幼儿轮状病毒VP7基因表达产物生物学活性研究
- 2009年
- 目的诱导并分析克隆婴幼儿轮状病毒VP7基因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构建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扩增与纯化VP7基因,并与pEDM27/5载体进行连接,转化乳酸杆菌,乳糖进行诱导表达,用鼠抗Vp7蛋白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表达的Vp7蛋白,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扩增婴幼儿轮状病毒VP7基因,并转化pEDM27/5载体,通过蓝白斑筛选DNA阳性重组子,转化感受态乳酸杆菌,SDS-PAGE电泳可见乳糖诱导后一条分子量约为28kD的蛋白带高效表达,并能与抗婴幼儿轮状病毒VP7蛋白特异结合。结论重组乳酸杆菌表达的VP7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可用于研制开发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
- 吴景华王海欣赵杰董爱英
- 关键词:婴幼儿轮状病毒乳酸杆菌基因转化
- pMD18-T作为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克隆载体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利用RT-PCR法从A组轮状病毒扩增基因片段VP7,再将产物重组于大肠杆菌pMD18-T载体,探讨pMD18-T作为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克隆载体的应用。方法:提取A组轮状病毒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VP7,进行分离纯化和回收,最后把纯化的VP7基因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进行质粒抽提与鉴定。结果:成功将VP7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感受态菌(DH5α),通过蓝白斑筛选得到DNA阳性重组子(载体+VP7基因片段),经DNA测序鉴定正确。结论:成构建功A组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基因克隆载体,为进一步获得大量VP7基因以及研究和开发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 吴景华王海欣
- 关键词:A组轮状病毒VP7RT-PCR
-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有关实验室资料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8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实验室检查材料的回顾性分析来说明实验室检查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患有MA的住院病人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单纯贫血6例,占7.0%;二系减少者58例,占67.4%;三系减少者22例,占25.6%。以大细胞为主者78例,占90.7%;红细胞形态正常者8例,占9.3%;可见有核红细胞,H-J小体及幼稚粒细胞者10例,占11.6%;可见多分叶核者62例,占72.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的51例,占59.3%;增生活跃的35例,占40.7%;未见增生减低者。粒、红、巨三系均有巨幼样改变59例,占68.6%;粒、红二系巨幼样改变18例,占20.9%;红系一系巨幼样改变5例,占5.8%;粒系一系巨幼样改变4例,占4.7%。叶酸减低的28例,占32.6%;维生素B12减低的32例,占37.2%;二者均减低的22例,占25.6%;二者增高的4例,占4.6%(可能患者患有其他疾病或标本溶血造成)。结论诊断MA要多结合一些实验室的检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做出正确诊断,以免误诊。
- 崔秀凤吴景华赵俊暕
- 关键词:巨幼细胞性贫血血细胞分析骨髓象维生素B12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治疗选择上的意义
- 2009年
-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变化及其在不同治疗中的意义,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变化及CD4+/CD8+,并根据其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将患者分为比值正常型、比值倒置和比值超高型3个免疫亚型。同时按常规治疗和联合免疫抑制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单独常规治疗时,3个亚型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时,比值正常型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常规治疗组无显著差异,而免疫倒置型和免疫异常型(比值减低和增高)患者总有效率较同组常规治疗疗效均显著提高(P<0.05),也显著高于比值正常者(P<0.05)。结论:大多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着CD4+/CD8+的失调。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有密切的相关性。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临床了解病情和发病机制、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价值。
- 崔秀凤吴景华赵俊暕张美航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异常CD4+CD8+
- 唐山地区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差异分析
- 2010年
- 目的调查唐山地区A组轮状病毒感染现况。方法 RT-PCR鉴定唐山地区A组轮状病毒流行株型别,提取病毒总RNA,扩增目的基因片段VP7,分离纯化和回收,连接pMD18-T载体,转化质粒进行抽提与鉴定,同时进行基因测序。结果与标准病毒株进行基因差异分析。结果成功连接VP7基因与pMD18-T载体。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唐山地区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与标准病毒株VP7基因序列符合率(同源性)为98.5%,其关键基因没有发生变异。结论唐山地区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关键基因没有发生变异。
- 吴景华王海欣
- 关键词: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基因差异
- 120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分析成人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检测水平,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为2组,单纯糖尿病组51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组69例。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纽。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测定都增高,单纯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都增高,但与有无并发症及其病程无关;D-二聚体的明显增高提示D-二聚体与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密切关系。
- 崔秀凤赵俊暕吴景华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 2002~2007年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的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2002~2007年,从本院ICU住院感染患者中共检出致病菌833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151株(占25.80%);2002~2007年各年度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1.22%、11.49%、12.88%、14.46%、15.85%、17.94%;对美洛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美洛培南抑制50%受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在2002~2007年各年度分别为(1.26±0.24)、(1.41±0.24)、(1.73±0.29)、(1.94±0.28)、(2.26±0.32)、(2.56±0.35)μg/ml,抑制90%受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90)分别为(2.41±0.36)、(2.55±0.37)、(2.96±0.32)、(3.25±0.37)、(3.74±0.45)、(4.12±0.48)μg/ml。认为2002~2007年本院ICU感染患者中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即使对美洛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美洛培南的MIC50及MIC90也逐年上升。
- 吴景华崔秀凤刘丽娜董秀芝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美洛培南细菌耐药最低抑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