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梅

作品数:1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说
  • 3篇殖民主义
  • 3篇身份
  • 3篇奥克
  • 2篇英汉
  • 2篇身份认同
  • 2篇文化差异
  • 2篇文化身份
  • 2篇后殖民
  • 2篇后殖民主义
  • 2篇化身
  • 1篇大学英语
  • 1篇读本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 1篇颜色词
  • 1篇疫情
  • 1篇疫情防控
  • 1篇意译
  • 1篇英汉明喻

机构

  • 11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12篇吴晓梅
  • 2篇许宗瑞
  • 1篇孙妮

传媒

  • 2篇长春大学学报
  • 1篇宿州教育学院...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科技资讯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科技信息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苦难的历程,光明的未来——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解读本·奥克瑞的《饥饿的路》
本·奥克瑞(Ben Okri,1959—)是继索因卡和阿契贝之后在西方世界影响深远的尼日利亚新一代作家,在其创作生涯中获得多项殊荣。1984年获得英国艺术委员会奖金,1987年获得英联邦国家非洲文学奖和法国《巴黎评论》杂...
吴晓梅
关键词:小说创作文化身份
文献传递
英汉明喻喻体的文化差异被引量:2
2008年
明喻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喻体的运用却有很大差异。文章从文化角度,通过分析地域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学作品等五个方面来探讨两种语言中明喻喻体的不同及其体现的文化差异,从而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障碍。
吴晓梅
关键词:喻体文化差异
共同体视域下的家园书写比较研究——以《饥饿的路》与《生死疲劳》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本·奥克瑞的《饥饿的路》与莫言的《生死疲劳》在创作风格上均受到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这一源头分流至非洲和中国,结合各自民族中丰富的传统文化,观照社会现实,形成同“源”不同“流”的迥异风格,但是并未由此流散而去。研究两部作品的家园书写主题,可以探究两条不同的“流”经由相异的国度重新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共同憧憬和探索理想的共同体。
吴晓梅许宗瑞
关键词:《生死疲劳》共同体
中英颜色词“黑色”的文化涵义及其翻译被引量:1
2008年
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人们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等。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黑色"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了解其文化涵义,同时对其在英汉互译时的基本翻译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吴晓梅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涵义直译意译
疫情防控期间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探索与实践——基于“1+2”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模式的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大学英语线上教学尝试“开展线上直播教学+运用线上课程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管理”模式,即“1+2”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直播教学,比较有效地完成了既定教学任务;通过线上课程平台,不断完善了课程建设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线上教学管理,有效保障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课程思政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线上教学的各个方面。
吴晓梅许宗瑞
关键词:大学英语线上教学
难以摆脱的殖民心态——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解读《饥饿的路》被引量:1
2014年
对于曾经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和民族来说,殖民统治造成的创伤始终无法愈合。殖民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殖民统治的结束而消失殆尽,而是悄然渗透于新独立国家的各个方面。本·奥克瑞的《饥饿的路》通过主人公阿扎罗的视角从多个侧面揭示殖民主义对尼日利亚人造成的伤害。长期的殖民主义思想以不同形式悄无声息地麻痹着人们的神经,致使古老的尼日利亚人臣服于殖民统治,产生难以摆脱的殖民心态。
吴晓梅孙妮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批评
论后殖民时期的文化身份认同——以本·奥克瑞的小说《饥饿的路》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本·奥克瑞的《饥饿的路》以后殖民时期的尼日利亚为背景,讲述曾经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和民族在政治上获得独立之后,依然无法摆脱殖民主义的影响。殖民主义思想以隐形方式悄然渗透于新独立国家的各个方面。通过分析小说中两位主要人物的文化身份认同,可以揭示出原宗主国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对人们的文化身份建构的重要影响,以及殖民霸权对发展中国家和人民造成的伤害。
吴晓梅
关键词:殖民主义文化身份
论消费社会中的个体身份认同——以乔治·佩雷克的小说《物》为例
2012年
乔治·佩雷克的第一部小说《物》常被界定为写实小说,但是仅从它的篇幅便可看出佩雷克的真正用意并不是在深入剖析消费社会的机制,而是在探求人的个体意识。通过探讨小说主人公的欲望、行动与其内心的虚无感之间的关系可以窥见他们如何在消费社会中努力寻求个体身份认同以及作品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吴晓梅
关键词:消费社会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
2008年
委婉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本文从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年龄和性别特征、职业用语和语音禁忌五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死亡"委婉语做出对比分析,发现其包含的文化现象,从而揭示出这一语言现象所蕴涵的文化差异。
吴晓梅
关键词:委婉语文化
苦难的历程,无奈的结局——自然主义视角下的《海上扁舟》
2020年
斯蒂芬·克莱恩的《海上扁舟》蕴含典型的自然主义思想以及对于人、自然与命运之间关系的哲理性思考。分析人与自然的冲突可以看出人类与大自然力量的巨大差异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脆弱。大自然的冷漠与无情反映出人类无论如何抗争也无法超越大自然的支配力量。命运总是充满偶然性,让人捉摸不透,无法掌控。因此,只有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吴晓梅
关键词:《海上扁舟》自然主义命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