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善良
- 作品数:37 被引量:169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CO2选择性电化学还原的研究概况
- 1990年
- 在水性和非水性电解液中,CO_2在几种金属电极上选择性电化学还原形成草酸、甲酸和CO。根据CO_2还原形成的主要产物可将金属分为3组:在水性电解液中,In、Pb和Hg电极使CO_2选择性电化学还原生成甲酸。在非水性电解液中,Pb、Hg和Ti电极使CO_2还原成草酸;In、Zn、Au及Sn电极使CO_2还原成CO。作者讨论了CO_2电化学还原的反应机理。
- 许勇吴善良周卫红
- 关键词: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
- 利用三氯化铝水解液为原料合成聚合氯化铝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以有机合成(Friendel—Crafts反应)中的催化剂三氯化铝水解液为原料,成功地用于中和法合成聚合氯化铝。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主要影响因子或交互作用,选择最优工艺条件。并采用了聚合氯化铝中Al_2O_3含量和碱化度的快速测定方法,跟踪分析反应过程中产物的分布,旨在为工业生产探索最优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
- 李东萍金国建杨云霞吴善良
- 关键词:三氯化铝聚合氯化铝混凝剂水处理
- 二氧化碳加氢气合成甲醇反应的研究被引量:7
- 1991年
- 本文作者考察了CO_2加H_2合成甲醇反应中、不同组成的催化剂所具有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并比较了催化剂的活性变化规律与组分的关系,得到了催化剂双组分的最佳组成。同时也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与反应产物组成的关系。
- 许勇吴善良汪仁
- 关键词:甲醇二氧化碳氢气催化剂
- CuO-ZnO-Al_2O_3催化剂上二氧化碳加H_2合成甲醇反应的研究被引量:16
- 1992年
-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二氧化碳、氢气在CuO-ZnO-Al_2O_3催化剂上、2MPa压强下合成甲醇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催化活性。运用XRD,SEM、BET、ESR、XPS、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组成、热稳定性及其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在Al_2O_3的含量为2—7%时,能得到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提高催化剂的预还原温度,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并且发现在甲醇的合成过程中,催化剂的活性组份主要是以Cu°的形式存在。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中间物种主要是铜的甲酸盐。本文还对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许勇吴善良汪仁
- 关键词:二氧化碳氢气甲醇催化剂
- 以丝光沸石为载体的脱臭剂对氨吸附性能的研究
- 1992年
- 在以丝光沸石为载体的脱臭剂对氯吸附性能研究中,考察了吸附剂的种类、活性组分的用量、焙烧温度、预处理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A组分的脱臭剂的吸附容量有明显提高。
- 郑淑娴吴善良
- 关键词:丝光沸石
- Cu对Cu-Mn-Ce-O和Cu-Mn-Ce-Pd-O催化剂三效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 1995年
- 利用火焰脉冲-微反装置考察了Cu-Mn-Ce-O和Cu-Mn-Ce-Pd-O两类催化剂的三效活性。结果表明Cu的加入有利于Cu-Mn-Ce-O的NOx和CO的转化,而不利于Cu-Mn-Ce-pd-O的NOx和HC的转化。XRD分析结果表明在Cu-Mn-Ce-O中加入Pd,原来的CuMn_2O_3消失,生成新相MnAl_2O_4;TPR分析结果表明Cu使Mn-Ce-O样品表面氧量增加,表面易于还原,而使Mn-Ce-pd-O样品表面难于还原。实验结果还表明Mn-Ce-pd-O催化剂的三效性能远远优于Cu-Mn-Ce-O催化剂。
- 王幸宜卢冠忠任建德吴善良汪仁
- 关键词:氧化铈氧化锰钯催化剂
- 氧化铈对Cu-Mn-O燃烧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 1995年
- 利用微反-色谱技术考察了Cu-Mn-O及Cu-Mn-Ce-O催化剂的甲苯完全燃烧活性;通过改变氧的浓度,研究了CeO_2对Cu-Mn-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用TPR、TPOT和氢氧滴定法测定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CeO_2能够增加催化剂表面的贮氧量,提高吸氧能力,改进供氧性能,进而提高Cu-Mn-O催化剂在低氧比时的无化活性,也能使还原后的Cu-Mn-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氧化活性。
- 卢冠忠王幸宜吴善良汪仁
- 关键词:氧化铈催化剂燃烧氧化还原性能
- B204型低变催化剂硫中毒的研究被引量:4
- 1995年
- 对B204型低变催化剂进行了耐硫性能的研究。考察了不同硫化物、不同催化剂粒度对硫中毒的影响。通过X一射线衍射晶相分析对催化剂的硫中毒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得出毒物首先与催化剂非活性组份氧化锌作用的结论。
- 李平胡顺强吴善良
- 关键词:硫中毒催化剂铜锌铝
- Ⅱ.燃烧催化剂的应用被引量:3
- 1989年
- 本文著重研究CM系列燃烧催化剂对芳烃、双烯烃、醛、酮、醇、翡、醚、沥青烟气等毒性较大,有刺激性、恶臭气体的治理。结果表明,对上述有机废气均有良好的净化效率,对浓度较高的废气,在治理的网时还可以回收能量。对CO、醛转化90%的温度为150—180℃,芳烃为260—280℃,沥青烟气[苯并(a)芘]为350—380℃;催化剂可耐700℃高温。
- 吴善良张志刚黄国章汪仁
- 关键词:燃烧催化剂有机物废气废气处理
- 催化燃烧用稀土催化剂CM系列的研究及应用 Ⅰ.燃烧催化剂性能研究被引量:7
- 1989年
- 研究了含铜、锰、过渡金属、稀土混合氧化物燃烧催化剂。着重研究稀土的加入方法、浸渍次数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以分散在各次浸渍液中浸渍,以二次浸渍为宜;在第二载体中加入Y_2O_3能降低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和提高催化剂的耐热性。
- 吴善良张志刚黄国章汪仁
- 关键词:燃烧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