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连仁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农民问题
  • 5篇农民
  • 5篇主义
  • 4篇马克思主义
  • 4篇阶级
  • 3篇农村
  • 3篇毛泽东
  • 3篇民主
  • 2篇党组
  • 2篇党组织
  • 2篇党组织建设
  • 2篇新民主主义
  • 2篇政党
  • 2篇政治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农民问题理论
  • 2篇马克思主义中...
  • 2篇民主主义
  • 2篇基层党组织
  • 2篇基层党组织建...

机构

  • 1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1篇吕连仁
  • 1篇李爱菊
  • 1篇宋伟

传媒

  • 2篇理论探讨
  • 1篇理论学刊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当代世界社会...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中共济南市委...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4
  • 1篇199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泽东农民革命论之我见被引量:4
2003年
对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农民革命论 ,长期以来人们看法不一。本文把这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 ,毛泽东提出的农民是无产阶级革命动力、中国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等观点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是对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吕连仁
关键词:毛泽东农民问题马克思主义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与政策研究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以阶级斗争理论为指导的革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主题,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正因为如此,近现代中国的农村农民阶级与革命问题,成为中共党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近现代史等学界研究的基本问题之...
吕连仁
关键词:政治政策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
文献传递
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的农民问题
1994年
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的农民问题吕连仁中国是一个农民国度,不管过去还是今天,农民问题(广而言之是农村问题)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兴衰成败。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
吕连仁
关键词:解决农民问题中国农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革命和建设农民阶级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被引量:2
2011年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农民问题当作根本问题,提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石、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等一系列非凡的观点,并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首要出发点,在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教育改造农民等方面采取了适合国情的方针政策,从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李爱菊吕连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
创新式的农民问题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形成了创新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而有中国特色革命道...
吕连仁
文献传递
建国初期“党支部下乡”与农村政治整合被引量:14
2013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大规模的"党支部下乡"运动,基层党组织不断地向乡村延伸。乡村社会由此全面展开了政党化、政治化、组织化的进程。党政权力以党的组织网络为基础,重组了乡村权力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和价值体系,实现了对农村空前的政治渗透和政治动员,把农民纳入到国家政治体系中,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农村一盘散沙的状况。这种以政党权威进行的政治整合,对农村政治以至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
吕连仁
关键词:政党下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政治整合乡村社会
农民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被引量:4
2006年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农民问题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统一战线理论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突破口。
吕连仁
关键词:农民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民主主义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理论的形成
1991年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它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是一个科学的、完备的理论形态。
吕连仁
关键词: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人广大人民群众无产阶级政党依靠群众独创性
论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胶东革命精神的形成被引量:1
2015年
胶东革命精神是在近代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萌芽,在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蕴含了"为国为民,忠诚于党;英勇善战,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创新争先;信念坚定,团结协作"等革命精神。党的坚强领导与人民的坚决拥护高度契合,军队听党指挥、不畏牺牲,群众富有智慧、甘于奉献,政权建设上坚持民主合作的精神,这既奠定了胶东特殊的革命历史地位,又成为胶东革命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胶东革命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胶东红色文化的内核,也是新时期胶东红色文化发展的基础。
宋伟吕连仁
关键词:红色文化历史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的政策变化及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变化的过程。1950年至1952年,采取了限制发展甚至暂停发展的方针。此后,改为大发展的方针。这种组织发展的方针政策变化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而前后不同的方针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工作具有不同的影响。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大发展方针的指导下,"党支部下乡"全面展开。到1956年底,党的基层组织基本实现了在乡、村两级的全覆盖,这对于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和进行农村社会整合,都产生了重大作用。
吕连仁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发展农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