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万祥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后勤部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锥虫
  • 4篇亚种
  • 4篇体外
  • 4篇布氏锥虫
  • 3篇伊氏锥虫
  • 3篇体外培养
  • 2篇药敏
  • 2篇体外药敏
  • 1篇代谢
  • 1篇药敏试验
  • 1篇药物敏感
  • 1篇水牛
  • 1篇饲养层
  • 1篇糖代谢
  • 1篇体外药敏试验
  • 1篇葡萄糖
  • 1篇葡萄糖代谢
  • 1篇猪病
  • 1篇锥虫病
  • 1篇毛细管

机构

  • 6篇南京军区后勤...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6篇方元
  • 6篇聂海洋
  • 6篇叶万祥
  • 4篇王元伦
  • 1篇顾志香
  • 1篇黄福林

传媒

  • 3篇中国兽医科技
  • 2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传染病信息

年份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应用伊氏锥虫毛细管集虫直接镜检法普查牛锥虫病被引量:1
1990年
前文(中国兽医科技,11,38~40,1987)报道,伊氏锥虫毛细管集虫直接镜检法(下简称集虫法)简便、快速、检出率高,既可用于临床诊断,又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用该法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牛伊氏锥虫病的普查,进一步考核和证实了其实用价值,并对镜检方法作了改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方元聂海洋叶万祥
关键词:锥虫病镜检
由人工感染的水牛和猪分离培养伊氏锥虫的初步试验被引量:3
1993年
近年来,笔者体外培养伊氏锥虫取得成功,接种虫数少至8条锥虫/毫升也可建立培养,体外克隆的成功率达67.65%。据此。
聂海洋叶万祥方元
关键词:水牛猪病伊氏锥虫
体外培养布氏锥虫伊氏亚种的葡萄糖代谢
1993年
布氏锥虫伊氏亚种[Trypanosoma(Trypanozoon brucei evansi)下简称伊氏锥虫]在宿主体内以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葡萄糖被酵解为丙酮酸排入体液。其在体外的存活和培养都需有葡萄糖存在。伊氏锥虫病病畜呈现低血糖。为了解体外培养伊氏锥虫的葡萄糖代谢。
方元聂海洋叶万祥王元伦
关键词:布氏锥虫葡萄糖代谢
布氏锥虫伊氏亚种体外培养的研究——布氏锥虫伊氏亚种的纯净培养被引量:10
1991年
用无细胞培养系统培养我国3株水牛源布氏锥虫伊氏亚种取得成功。从开始培养的第7天起,向虫数已很少且不增殖的培养物中逐日补种少量滋养层细胞系统培养的培养日龄相同的同株锥虫,于10~17天间逐步建立了适应于无细胞系统的锥虫群体。整个适应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一过性生长期、生长停滞期、初步适应期和完全适应期。至今已连续培养9个月,虫密度一般保持在1×10~6/ml左右,最高可达1.9×10~6/ml。锥虫在培养物内有规律地呈现岛屿状密集分布。长期培养的锥虫仍保持单一细长形态,具表面被膜、对小白鼠有致病力。对已适应于无细胞系统的锥虫,成功地进行了克隆、冻存、复苏后可直接继续培养。实验表明,培养液中2-ME和马血清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3mmol和20%,添加0.1mmol次黄嘌呤可使虫密度增加约1倍。用烛罐可取代CO_2-培养箱。基础培养基贮存于-20℃,至少可使用76天。
方元聂海洋叶万祥王元伦黄福林
关键词:锥虫布氏锥虫
布氏锥虫伊氏亚种体外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研究
1994年
本研究在测定适合我国布氏锥虫伊氏亚种(下简称伊氏锥虫)虫株生长的最适条件的基础上,对Baltz培养系统作了改进,建立了无需饲养层培养系统适应过渡直接建立无细胞培养的方法,总结出了一套保证体外培养成功并长期连续培养的技术措施。研究中还发现:(1)培养中锥虫有规律地形成集落,其形成和保持有助于锥虫生长繁殖;(2)
方元聂海洋叶万祥王元伦顾志香
关键词:伊氏锥虫布氏锥虫饲养层亚种
布氏锥虫伊氏亚种体外药敏试验被引量:12
1992年
应用布氏锥虫伊氏亚种(Trypanosoma brucei evansi,T.b.e)体外药敏试验系统检查了国内6个T.b.e虫株和国外布氏锥虫指名亚种(T.b.b)对苏拉灭(Suramin)、贝尼尔(Berenil)、安锥赛(Antrycide)、咪唑苯脲(Imidocard)和硫胂聚氰胺(Cymelarsan)等5种抗锥虫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测定不同虫株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与小鼠治疗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发现了国内抗贝尼尔和苏拉灭的T.b.e虫株。
方元聂海洋叶万祥王元伦
关键词:布氏锥虫药物敏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