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亚亚 作品数:20 被引量:89 H指数:6 供职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高压氧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诊断为HIE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高压氧联合护理干预)70例和对照组54例进行治疗,并行NBNA20项神经行为评分、精神运动发育商(DQ)评估和伤残率比较,判断疗效。结果新生儿期NBN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DQ评分和伤残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早期护理干预综合治疗HIE,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HIE患儿的预后。 徐伟 卢亚亚关键词: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压氧 护理干预 预后 双歧杆菌对卵清蛋白致敏大鼠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卵清蛋白(OVA)致敏大鼠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3周龄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双歧杆菌组。双歧杆菌组取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按1.5mg/g用无菌生理盐水溶解后灌胃,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3周。双歧杆菌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法建立食物致敏模型,于灌胃3周后开始,分别于第1天和第15天予含10μg OVA及1mg Al(OH)3的无菌生理盐水0.5ml腹腔注射进行基础致敏和强化致敏,在强化致敏后第5、9、13、15天以含OVA500μg的无菌生理盐水0.5ml灌胃对大鼠进行激发。正常对照组按以上时间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假致敏及假强化。留取24h尿液检测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以了解肠道通透性;空肠标本行HE及甲苯胺蓝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并计算完整肥大细胞的百分率,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组24h尿L/M(0.068±0.008)低于阳性对照组(0.131±0.012,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0.027±0.004,P<0.05)。HE染色和甲苯胺兰染色可见双歧杆菌组大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局灶性坏死、脱落,固有层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小肠肥大细胞聚集和脱颗粒现象较阳性对照组缓解。结论双歧杆菌对卵清蛋白致敏大鼠肠道黏膜屏障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卢亚亚 莫清萍 张巧玲 张泉山 丘小汕关键词:双歧杆菌 卵清蛋白 食物过敏 肠道黏膜屏障 四季抗病毒联合碘甘油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 2018年 目的:探索四季抗病毒口服液和碘甘油联合应用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心肌酶谱和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物理和药物降温、补液并配合四季抗病毒口服液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碘甘油局部涂咽峡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肌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CD4+、CD8+)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AST、LDH、CK和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细胞免疫CD4+和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季抗病毒口服液和碘甘油联合应用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心肌酶谱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卢亚亚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 碘甘油 心肌酶谱 免疫水平 以高钙血症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被引量:1 2008年 患儿 男,4岁10个月,因“发现血钙升高12d”于2006年10月19日入院。入院12d前因“突发恶心、呕吐、腹痛伴纳差、乏力2d”拟“肠系膜淋巴结炎”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查体无特殊,血常规:白细胞(WBC)11.9×10^9/L,中性粒细胞(N)4.8×10^9/L,血红蛋白(Hb)107g/L,血小板(Ph)129×10^9/L。腹部淋巴结CT扫描(-),常规生化显示血钙4.18mmol/L,血甲状旁腺素(PTH)下降,甲状腺素正常,血涂片未发现原始细胞,尿常规正常、本一周蛋白阴性,甲状腺、甲状旁腺及全身骨骼PET/ECT—CT扫描无异常,予静脉补液后症状缓解,血钙下降至3.16mmol/L,从当地医院出院。 刘美娜 罗学群 卢亚亚 陈红珊 沈振宇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首发症状 高钙血症 肠系膜淋巴结炎 甲状旁腺素 儿童 儿童创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微创治疗体会并文献复习 2025年 目的 探讨儿童创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TEHSTS)的临床特点和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05年1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守治疗无效的69例TEHSTS患儿行CT引导下的改良钻孔引流手术,并结合万方及PubMed数据库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69例TEHSTS患儿中男44例,女25例,年龄(9.1±3.2)岁,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0±1.5)分,以头痛、恶心及呕吐入院,手术前血肿体积为(24.5±4.5)mL,手术时间为伤后(15.4±2.2) h,均于局部浸润麻醉下行血肿改良钻孔引流手术,无转为开颅手术病例,手术时间(10.2±1.5)分。术后1 d GCS(14.5±0.5)分较术前提高(P<0.01),头痛、恶心及呕吐症状明显缓解。术后拔出引流管时间为(1.5±0.5)d,无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8.2±1.2)d,术后随访时间为(6.5±0.5)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均恢复良好(5分)。检索到17篇微创手术治疗TEHSTS的文献,治愈率67%~100%,仅1组在64%以下。结论 CT定位引导下的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儿童TEHSTS有其安全、有效、简便及微创的优点,可作为多数患儿的首选术式。 王亚琼 娄丹 唐艳 刘梦娜 卢亚亚 朱义通 杨家发 陆兆丰关键词:儿童 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D患儿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FD患儿1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消化道激素水平,治疗后胃排空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脘胀闷、食欲不振、嗳气吞酸、恶心呕吐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MTL、GAS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升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标准试餐后30min、60min、90min胃排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FD,用药方式安全,治疗效果优良,可有效改善患者消化道激素水平,促进胃排空,减轻患儿临床症状。 卢亚亚关键词:健胃消食口服液 多潘立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CDK13相关疾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5年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基因变异合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3(CDK13)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1例NF1合并CDK13相关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可疑变异,并进行家系分析。以“CDK13基因和NF1基因”或“CDK13 gene and NF1 gene”为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2月的相关文献,总结同患NF1和CDK13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结果患儿,男,1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牛奶咖啡斑,矮小身材,特殊面容(上眼睑外斜、宽眼距、内眦赘皮、鼻梁宽),智力障碍。患儿存在NF1基因杂合变异c.3610C>G(p.Arg1204Gly)和CDK13基因移码突变c.484dupG(p.Ala162Glyfs*108)(杂合)。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患儿母亲携带NF1基因杂合变异,未携带CDK13基因移码突变;父亲均未携带。未检索到关于同患NF1和CDK13相关疾病的患者的文献。共检索到CDK13相关疾病文献11篇,文献复习结果显示,97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特殊面容、先天性心脏缺陷,致病变异以错义突变为主。结论NF1基因变异可导致NF1。当发现有特殊面容的NF1患儿出现无法解释的现有表型或症状时,应注意2种遗传病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卢亚亚 王亚琼 彭慧芳 娄丹关键词:智力发育障碍 发育迟缓 儿童炎症性肠病11例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儿童IBD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例IB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IBD患儿中克罗恩病(CD)8例,溃疡性结肠炎(UC)3例;男9例,女2例;发病年龄1个月~12岁9个月(中位年龄6岁)。11例IBD患儿均无阳性家族史。临床表现为贫血9例(81.8%),消瘦、腹痛各8例(72.7%),发热7例(63.6%),腹泻6例(54.5%),便血5例(45.5%)。实验室检查11例(100%)患儿均有CRP增高,ESR升高10例(90.9%),白细胞升高8例(72.7%)。病理结果表现为浅表小溃疡7例(63.6%)、黏膜慢性炎症6例(54.5%),患儿均未见非干酪样肉芽。其中10例予5-氨基水杨酸或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缓解。结论IBD可在婴幼儿期发病,其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血液学指标、消化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如临床高度怀疑IBD,实验室检查虽无典型病理改变,在除外感染性疾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础上,可行诊断性治疗。 丘小汕 余慕雪 莫清萍 陈志凤 卢亚亚 沈振宇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儿童 应用头皮针进行小儿胸骨骨髓穿刺60例 2012年 目的探讨头皮针在小儿胸骨骨髓穿刺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就诊、需骨髓检查的患儿60例。采用8号头皮针接10ml注射空管作穿刺针,首选胸骨为穿刺部位,以此作为实验组。对照组60例患儿行传统小儿骨髓穿刺。结果实验组1次性成功率为95.0%,总成功率为98.3%,对照组1次性成功率为83.3%,总成功率为93.3%,两组均无意外或感染发生。两组1次性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头皮针进行胸骨骨髓穿刺,具有1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易被患儿家属接受、创面小、疼痛少、安全性大、容易操作、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卢亚亚 杨慧敏 郭春燕 马国瑞关键词:胸骨 骨髓穿刺 小儿 GRIN1突变相关发育迟缓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对GRIN1基因突变相关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例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2例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靶向基因测序(TGS)。结合文献分析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2例患儿均表现为精神发育迟缓、语言落后、运动落后,无特殊面容,无癫痫,其中1例合并矮小症。TGS结果显示,2例患儿均存在GRIN1基因变异,1例为“错义变异c.1672T>G,p.Phe558Val(杂合)”,1例为“错义变异c.1852G>A,p.Gly618Ser(杂合)”,2例患儿的父母该位点均为正常基因型。结论2例发育迟缓患儿的GRIN1基因变异为新发现的变异。TGS有助于明确发育迟缓患儿的分子机制。 卢亚亚 丁宇 姚如恩 王依柔 张倩文 李群 王剑 王秀敏 娄丹关键词:基因突变 发育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