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颂

作品数:63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腹腔
  • 14篇胃癌
  • 11篇肿瘤
  • 10篇细胞
  • 9篇手术
  • 9篇切除
  • 9篇淋巴
  • 7篇胃癌根治
  • 7篇淋巴结
  • 7篇腹腔镜
  • 6篇预后
  • 6篇术后
  • 6篇切除术
  • 6篇胃癌根治术
  • 6篇胃切除
  • 5篇吲哚菁绿
  • 5篇黏膜
  • 5篇外科
  • 5篇胃切除术
  • 5篇胃肿瘤

机构

  • 53篇南京大学医学...
  • 10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马鞍山市人民...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62篇刘颂
  • 43篇管文贤
  • 25篇王萌
  • 22篇陆晓峰
  • 14篇宋鹏
  • 11篇沈晓菲
  • 11篇任建安
  • 8篇夏雪峰
  • 6篇王峰
  • 5篇陶亮
  • 5篇郑黎明
  • 5篇丁杰
  • 5篇缪骥
  • 4篇黎介寿
  • 4篇王革非
  • 3篇周波
  • 3篇顾国胜
  • 3篇陈军
  • 2篇闫冬升
  • 2篇吴秀文

传媒

  • 15篇中华普外科手...
  • 8篇中国实用外科...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4
  • 10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肠肌层细胞分离提取方法的建立
2024年
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尝试一种活性强、比例高的小鼠肠肌层细胞分离提取方法。方法采用"降阶梯"策略构建解离液组合,逐层解离黏液层、黏膜层、固有层和黏膜下层,再使用消化液消化肌层细胞。其中,降阶梯式解离液是指胰蛋白酶浓度在黏液层、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解离液中阶梯式降低;消化液是由胶原酶Ⅰ/Ⅳ、中性蛋白酶与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组成。实验组1、2、3的胰蛋白酶浓度(wt%)梯度分别为:0.50、0.25、0.10;0.50、0.30、0.20;1.00、0.50、0.25。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成功分离出肠肌层,并获得了肠肌层细胞,实验组1的肌层暴露比例为(91.00±1.87)%,细胞活性为(79.20±0.49)%。实验组1的肌层暴露比例显著高于实验组2[(91.00±1.87)%比(80.00±3.16)%,t=2.994,P<0.05]和实验组3[(91.00±1.87)%比(83.00±2.55)%,t=2.530,P<0.05];同时实验组1的细胞活性也显著高于实验组2[(79.20±0.49)%比(70.20±0.37)%,t=14.600,P<0.01]和实验组3[(79.20±0.49)%比(62.40±0.40)%,t=26.560,P<0.01]。结论本方法能够提取获得活性强、比例高的肠肌层细胞。
陈凯胡琼源管文贤刘颂
关键词:肠黏膜
rhEPO大剂量冲击维持疗法治疗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病人贫血的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大剂量冲击维持疗法治疗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病人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肠瘘治疗病区114例肠瘘致腹腔感染伴贫血且资料完整的病例,按照机体含铁量情况分为机体铁含量正常组和机体铁缺乏组,同时铁含量正常组再次随机分为单纯营养支持治疗(enteral nutrition/parenteral nutrition,EN/PN)组和EN/PN联合大剂量rhEPO冲击维持治疗组(各30例);铁缺乏组分为EN/PN联合铁剂(iron)组和EN/PN联合iron、大剂量rhEPO冲击维持治疗组(各27例)。入组病例全部给予足量EN/PN、rhEPO和(或)蔗糖铁注射剂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比较,治疗前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含铁量正常病人,在rhEPO治疗组2周后Hb明显高于未实施rhEPO干预组(P<0.05);体内含铁缺乏病人,铁剂联合rhEPO治疗组2周后Hb明显高于未实施rhEPO治疗组(P<0.05)。大多数病人耐受良好。结论肠瘘致腹腔感染伴贫血病人给予皮下注射rhEPO大剂量冲击维持疗法可有效快速提高病人的红细胞(RBC)及Hb水平,改善病人的贫血状况。该疗法耐受性较好,值得进一步扩大临床研究。
洪之武任建安刘颂顾国胜袁玉杰周波闫冬升黎介寿
关键词:蔗糖铁肠瘘腹腔感染贫血
一种碘化七甲川菁缀合2-吡啶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碘化七甲川菁缀合2‑吡啶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碘化七甲川菁缀合2‑吡啶酮化合物中的2‑吡啶酮基团能够捕获单线态氧生成2‑吡啶酮内过氧化合物,2‑吡啶酮内过氧化合物通过热转换发生可逆反应,释放单...
朱旭东 郑文轩刘颂管文贤
早期胃癌ESD术后追加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追加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6年11月行ESD并追加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46例患者,采用SPSS1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ESD术后切缘或基底彻底性的影响因素比较运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早期胃癌ESD术后追加手术的危险因素有脉管侵犯、侵犯黏膜下层、分化类型差、切缘或基底阳性、癌组织紧靠切缘或基底(癌组织距切缘或基底<1mm),而切缘或基底的彻底性可能与浸润深度具有密切关系。结论脉管侵犯、侵犯黏膜下层、切缘或基底阳性是ESD术后患者追加手术的危险因素,其中癌组织紧靠切缘或基底(癌组织距切缘或基底<1 mm)仍需后续进一步研究。
丁杰袁育韬刘颂冯敏管文贤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胃切除术肿瘤治疗方案
消化道术后吻合口漏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2025年
目的构建消化道术后吻合口漏小鼠动物模型。方法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只,仅做剖腹探查;实验组24只,从结肠无血管区剪破肠管并结扎供应此段的血管,然后进行吻合,记录手术时间。于术后2d行剖腹探查小鼠腹腔内部形态学变化,并采集吻合口周围组织,进一步观察吻合口漏组织学的变化。应用Image J和Graph Pad Prism 9.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该模型构建平均时间为25min,小鼠的存活率为75%。亚甲蓝灌注实验显示肠管存在漏口。剖腹探查,肉眼可见吻合口存在轻微粘连,粘连部分可分离,肠管有漏口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吻合口有肌层不连续现象。Western Blot技术显示同一部位组织炎症因子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明显。F4/80免疫组化显示在肌层断裂位置可见大量巨噬细胞浸润。结论通过该方法可成功构建消化道术后吻合口漏小鼠动物模型。
李国防陈凯管文贤刘颂
关键词: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动物
静脉注射吲哚菁绿导航胃癌根治术的单臂开放前瞻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吲哚菁绿导航手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9例接受静脉吲哚菁绿给药后导航胃癌根治术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实施标准的D2淋巴结清扫以及标本淋巴结分拣。吲哚菁绿注射时间分别为术前0.5h、术前4h和术前12h。对围手术期指标、肿瘤及淋巴结成像效果、肿瘤及淋巴结与周围组织信倍比、各站淋巴结分拣数目及总数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06.7±33.1)min,术中出血量为(161.1±48.6)ml,术后住院天数(10.1±1.8)d。9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三个时间点均能实现肿瘤及淋巴结的成像,0.5h肿瘤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产生最高信倍比(2.5±0.4),12h淋巴结与周围组织产生最高信倍比(1.9±0.6)。淋巴结总清扫数目为(74.0±29.2)枚。结论静脉吲哚菁绿导航胃癌根治术有效。
艾世超孙艺文宋鹏沈晓菲刘颂孙锋陆晓峰王萌管文贤
关键词:胃肿瘤胃癌根治术吲哚菁绿
一种氧代吩噻嗪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代吩噻嗪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采用“无重原子效应”,利用氧取代吩噻嗪盐的桥接硫原子进行同族原子取代,研发氧代吩噻嗪盐(MBO)新型荧光染料。本发明氧代吩噻嗪盐降低了亚甲蓝(MB)的自旋轨道耦...
朱旭东郑文轩刘颂管文贤
克罗恩病合并肠瘘273例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合并肠瘘病人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就诊的CD合并肠瘘的273例病人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肠瘘特点、临床用药方案及预后转归。结果 273例病人中,男女比为2.5:1;起病年龄为29(22,40)岁;确诊年龄为31(25,42)岁;起病至确诊的间隔时间为22(8,31)个月;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分别为腹痛(78.0%)、腹泻(28.9%)及发热(26.0%);确诊时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末端回肠(56.8%);确诊时最常见的发病性质为穿透性病变(54.9%),其次为狭窄(42.1%)、无狭窄无穿孔(2.9%)及肛周病变(19.0%)。共并发肠瘘442例次,其中肠外瘘有327例次(73.9%),最常见的类型为回结肠吻合口瘘124例次(28.1%),肠内瘘有115例次(26.1%),其中肠膀胱瘘38例次(8.6%)。肠内(91.9%)及肠外(72.9%)营养联合柳氮磺胺吡啶(57.9%)及雷公藤多苷(48.0%)是治疗此类病人的最为常用的方法;共有227例(83.1%)病人行抗感染治疗,β-内酰胺类(77.6%)及硝基咪唑类(56.0%)是最常用药物。所有入选病人共接受外科手术625例次,确诊后1、3及5年的累积手术率分别为34.4%、59.0%及63.0%。共有9例(3.3%)病人在随访期间死亡,确诊后1、3、10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8.5%、97.8%和96.7%。结论与西方及其他亚洲国家文献资料相比,该中心CD合并肠瘘病人在性别比、发病部位、手术率及死亡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尚须继续进一步随访及深入研究。
洪之武任建安刘颂王革非顾国胜吴秀文任华建李原黎介寿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瘘炎症性肠病预后
纳米碳与吲哚菁绿导航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对比纳米碳与吲哚菁绿(ICG)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方面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167例患者资料,根据所使用的示踪剂种类,分为纳米碳组130例、ICG组37例,应用GraphPad Prism 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率等计数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种示踪剂对不同病理分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各种胃癌根治术式中,淋巴结分拣均有助于提高淋巴结总检出数。纳米碳组较ICG组更有助于提高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第5站淋巴结的清扫数目(P=0.02)、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第1站淋巴结的清扫数目(P=0.03)以及根治性远端胃淋巴结的总清扫数目(P=0.03)。在提高淋巴结检出率方面,两种示踪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碳与吲哚菁绿在不同病理分期中的总体淋巴结清扫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使用何种示踪剂,均提倡淋巴结分拣。纳米碳较吲哚菁绿更有助于提高根治性全胃第5站淋巴结的清扫数、根治性近端胃第1站淋巴结的清扫数以及根治性远端胃淋巴结的总清扫数目。
陆晓峰刘颂艾世超夏雪峰沈晓菲宋鹏康星郑黎明王萌管文贤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吲哚菁绿淋巴结
靶向葡萄糖代谢以外营养物质的纳米药物在肿瘤饥饿治疗中的应用
2022年
饥饿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其靶向肿瘤细胞异常活跃的营养物质吸收和代谢途径,抑制和杀伤肿瘤。除了葡萄糖以外,饥饿治疗的靶点也包括肿瘤细胞内的其他营养物质。然而,靶向效率较差以及药物耐受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其临床转化。近年来,纳米材料辅助的饥饿治疗快速发展,可以部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具有饥饿治疗作用以及将饥饿治疗与其他疗法相结合的纳米药物,其靶向葡萄糖代谢以外的营养物质,包括乳酸、氨基酸和脂质,为进一步开发具有饥饿治疗作用的纳米药物提供参考。
李至彦李向晖艾世超殷祎刘颂管文贤
关键词:纳米药物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