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江 作品数:14 被引量:83 H指数:5 供职机构: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甘肃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疫苗(HepB)接种情况,为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确定1~59岁调查对象,对抽样人群HepB接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甘肃省1~59岁人群HepB接种率为48.18%,其中1~4岁儿童为89.37%,10~14岁儿童为55.40%,15~59岁人群仅为10.99%,HepB接种率呈现随年龄年龄增加而降低;托幼儿童接种率高于散居儿童,农民最低,医务人员接种率为46.15%;不同职业人群HepB接种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4岁儿童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46.79%,2岁儿童最高为72.81%;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结论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出生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高,15岁以上人群接种率低,要加速我国控制乙肝步伐,必须提高重点和高危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 张晓曙 李慧 王小玲 李晓波 唐宇 刘长江 李风琴 付鸿 刘建峰 高丽 甄晓荣 刘建地 吴照关键词:乙型肝炎 疫苗 接种率 甘肃省乙肝疫苗免疫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李慧 高丽 张晓曙 刘建地 刘建峰 王小玲 刘长江 吴照 唐宇 傅鸿 甄晓荣 李晓波 梁雪枫 李凤琴 该课题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准确掌握该省人群乙肝的感染现状、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及近几年预防接种取得显著效果。结果显示:1、与1992年相比,甘肃省乙肝病毒流行率已得到明显遏制。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已由...关键词:关键词:乙型肝炎 预防接种 乙肝疫苗 甘肃省乙肝疫苗接种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分析评价乙肝疫苗免疫对甘肃省居民乙肝病毒(HBV)感染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5个县区1~59岁人群共2 200人,进行基本情况调查,采集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等水平。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前出生人群的19.37%提高到2002-2006年出生人群的89.37%,HBV感染率由43.06%降为6.56%,HBsAg携带率由4.77%下降到1.13%;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HBV感染率和HBsAg阳性率均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乙肝疫苗保护率为79.45%。结论随出生年代后移,无论城市和农村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均不断提高,HBV感染率、HBsAg和抗-HBc阳性率逐渐降低,抗-HBs阳性率上升,呈现高接种率低感染率趋势。 李慧 高丽 张晓曙 王小玲 刘长江 唐宇 付鸿 刘建峰 甄晓荣 刘建地 李晓波 吴照关键词: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 感染率 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1~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206名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编码量化后录入数据库,用SPSS16.0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对象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3.59%。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输血史和乙肝疫苗免疫史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输血史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乙肝疫苗免疫史对乙肝病毒感染有独立的保护作用。 李慧 刘长江 高丽 李凤琴 梁雪枫 张晓曙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甘肃省部分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干预措施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提高全省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水平,评价为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所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在全省按照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干预组村医在注射器材使用后100%都能对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进行焚毁;干预组村医实际规范接种的技能水平有明显提高,在"接种前进行告知和健康询问"、"接种后进行观察"的村医分别达到100.00%、96.77%,比基线调查数据明显增加;并且干预组的村医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由基线调查时的38.70%提高到93.55%,上升了55个百分点。儿童家长在"不安全注射会传染疾病"、"打疫苗时要求一次性注射器"及"乙肝会传染"3方面知识的回答正确率较高,在90%以上,增幅较为明显。结论对村医进行经常性、短期的强化培训,运用典型案例对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及有效的经常性的督导检查是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有效措施。 唐宇 李慧 张晓曙 王小玲 高丽 刘长江关键词:预防接种 安全注射 干预措施 甘肃省部分县预防接种点注射器使用干预研究 2008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全省预防接种注射器使用、处理情况,评价自毁型注射器(AD)在全省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影响,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全省按照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干预前,对照乡和干预乡在预防接种工作中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部分使用AD注射器,使用后仍有一定比例的接种人员采取掩埋、随意丢弃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干预后,干预组村医在注射器材使用后100%都能对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进行安全处理,并认为使用AD注射器可以促进安全注射工作,而对照乡人仍有部分村医不能正确处理使用后的注射器;干预乡的儿童监护人有152人(90.77%)选择使用AD注射器进行预防接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各接种点在配发足量的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以及对村医进行经常性、短期的强化培训,可以明显提高村医使用安全注射器以及正确处理注射器,达到安全注射的要求。 唐宇 李慧 张晓曙 王小玲 高丽 刘长江关键词:预防接种 注射器 安全注射 甘肃省部分县乡村医生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干预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乡村医生对安全注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分析评价为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所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效果,以便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全省按照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干预组村医实际规范接种的技能水平有明显提高,在"接种前进行告知和健康询问"、"接种后进行观察"的村医分别达到100.00%、96.77%,比基线调查数据明显增加;并且干预组的村医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由基线调查时38.70%提高到93.55%,上升了55个百分点,增幅较为明显。结论:对村医进行有针对性、经常性、短期的强化培训,是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有效措施。 唐宇 李慧 张晓曙 王小玲 高丽 刘长江关键词:预防接种 安全注射 村医 干预 甘肃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对甘肃省1980、1992、2006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甘肃省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由7.52%降至4.39%,1~9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1.66%,比1992年下降了77%;农村人群HBsAg阳性率均高于城市,城市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幅度大于农村;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阳性率由3.11%上升到49.48%,1992年随年龄增长而升高,2006年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1~9岁儿童Anti-HBs阳性率最高;HBV感染率和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Core Antigen,Anti-HBc)阳性率均呈现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的趋势,但2006年的各年龄组人群HBV感染率和Anti-HBc阳性率均明显低于1992年。结论甘肃省1~59岁人群HBV感染率明显降低,乙肝疫苗免疫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针对儿童的免疫策略效果更为明显。 李慧 唐宇 甄晓荣 张晓曙 刘建峰 李晓波 王小玲 高丽 付鸿 吴照 刘建地 刘长江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边远地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探索甘肃省农村边远地区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有效的对策。方法选择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的定西市渭源县、岷县及庆阳市宁县、合水县的8个乡镇32个行政村,抽取其中2003年1月1日-2005年2月28日期间出生的儿童1107名,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率、未接种或未及时接种的原因等问卷调查,从中选取821名儿童家长、卫生院妇产科医生和乡村医生261名,开展乙肝疫苗接种知识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等干预措施。分析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影响因素,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由干预措施前的93.93%,44.75%提高到94.02%,77.17%。乡和村2级医务人员的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由43.85%提高到87.79%;儿童家长知晓率由52.84%提高到9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社会宣传动员和基层医务人员乙肝知识培训是提高边远地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有效干预措施。 高丽 李慧 孟蕾 漆可发 杭小平 刘长江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及时接种率 免疫预防 胶体金试纸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比较 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对胶体金试纸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做比较,了解胶体金试纸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检测0~65岁人群血清标本3578份。结果胶体金试纸法检测出HBsAg阳性标本189份,阳性率5.28%;ELISA法检测出阳性标本200份,阳性率5.59%;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胶体金试纸法与ELISA法检测标本符合率为97.74%。胶体金试纸法的灵敏度为77.00%,特异度为98.96%。结论胶体金试纸法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的特异度较好,但其灵敏度有待提高。 高丽 付鸿 李慧 刘建地 蒋建祥 于德山 刘学珍 李红育 刘长江关键词:胶体金试纸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