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忻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胃癌
  • 3篇病理
  • 2篇子宫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临床见习
  • 2篇临床见习教学
  • 2篇见习
  • 2篇见习教学
  • 2篇教学
  • 2篇肺癌
  • 2篇NM23
  • 2篇病理诊断
  • 1篇预后
  • 1篇预后研究
  • 1篇原发病
  • 1篇原发病灶
  • 1篇原发部位

机构

  • 7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作者

  • 8篇刘春忻
  • 1篇杨晓峰
  • 1篇张巍
  • 1篇王晓英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IgA肾病患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病理与临床预后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与预后研究,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35例IgA肾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资料,均经过肾组织活检确诊,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例IgA肾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中肾小管轻度病变占69.5%,中度和重度分别占31.2%和2.1%,间质轻度病变者86.5%、中度者13.5%;活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以C3为主,系膜区和外周血管袢颗粒状IgA染色;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基础疾病、蛋白尿、小管损伤程度4项为影响IgA PIGN的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临床病理分析光镜下可见弥漫性增生性系膜增生以及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等,免疫荧光以C3沉积为主,电镜下可见驼峰样改变;并且患者年龄越大、蛋白尿含量越高、患有基础疾病以及小管损伤度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杨晓峰王晓英刘春忻
关键词:IG肾小球肾炎临床病理预后
小细胞肺癌的病理诊断临床见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2年
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提高临床教学水平,为进一步的临床见习打下良好基础,从而进行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探讨。方法本临床见习教学模式的探讨为具有科学依据性和长远性的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探讨。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0名学生分为两组。A组25人为随机对照组。B组25人为教学模式组。A组25名同学仅仅听取老师上课教学的知识。B组在听取老师讲课之余积极参加病理诊断的实践。结果 A组同学掌握了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B组同学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有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结论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学生临床经验的增加,进一步提高临床水平。
刘春忻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病理诊断
bFGF、FGFR1和FGFR2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1型受体(FGFR1)、2型受体(FGFR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bFGF、FGFR1和FGFR2三种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研究可见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FGF、FGFR1和FGFR2的积分光密度(IOD)表达率平均为163.32±24.7、153.86±23.48、174.25±42.15,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4.45±12.53、78.45±14.21、83.32±12.42)、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12.34±26.8、109.06±24.43、114.43±21.48)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F、GFR1和FGFR2蛋白表达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G3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量明显高于G2中分化子宫内膜癌、G1高分化子宫内膜癌高分化组(P<0.05)。结论 bFGF、FGFR1、FGFR2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bFGFF、GFR1和FGFR2蛋白的表达强度与子宫内膜癌分化均呈正相关;而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刘春忻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BFGFFGFR1FGFR2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鳞癌中KGF、p16表达及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子宫颈鳞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随着子宫颈上皮从单纯增生一不典型增生一原位癌一浸润癌的进展,癌变的危险依次升高。而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子宫颈鳞癌的癌前病变,是组织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的关键阶段。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分为Ⅰ、Ⅱ、Ⅲ级,CINⅠ为轻度不典增生、CINⅡ为中度不典增生和CINⅢ包括重度不典增生和子宫颈原位癌,又称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Ⅰ)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CINⅡ和CINⅢ)。子宫颈癌的发生涉及多种分子生物学因素如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生长因子与分子信号传递的调控和组织微环境的改变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growthfactor,KGF)、抑癌基因蛋白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鳞癌中表达及相关性研究国内外少有报道。本组实验通过检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鳞癌中KGF、p16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发生中的作用。
刘春忻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的病理诊断临床见习教学模式的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对疾病的进一步掌握,提高学生对胃癌病理诊断的理解和临床判断能力,从而进行胃癌的病理诊断临床见习教学模式的探讨。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0名学生分为两组。A组35人为随机对照组。B组35人为模式探讨组。A组35名同学仅接受老师上课的授课知识。B组同学在听取老师讲课之余积极参加病理诊断的实践。结果 A组同学掌握了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B组同学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有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结论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学生临床经验的增加,进一步提高临床水平。
刘春忻
关键词:胃癌病理诊断临床见习教学
p53、c-erbB-2、nm23在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p53、c-erbB-2、nm23在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53、c-erbB-2、nm23在35例非癌症胃黏膜和45例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c-erbB-2、nm23均在胃癌组织内表达,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值(IOD)分别为55.32±14.472、5.74±3.755、9.37±12.48;与非癌症胃黏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转移淋巴结中p53、c-erbB-2蛋白IOD呈高表达,与原位癌组织IO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转移淋巴结中nm23 IOD呈低表达,与原位癌组织nm23 IO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p53、c-erbB-2、nm23在胃癌组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胃癌的诊断和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刘春忻
关键词:胃癌P53C-ERBB-2NM23转移淋巴结
E-cadherin、β-cat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E-cadherin(E-cad)、β-catenin(β-cat)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E-cad、β-cat的表达情况。结果①E-cad及β-cat在高、中分化及低分化的NSCLC组间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E-cad及β-cat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②E-cad与β-cat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1)。③E-cad及β-cat正常表达组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④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cad、β-cat及临床分期与NSCLC预后有关。⑤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cad与临床分期是独立的预后指标(P<0.01)。结论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cad及β-cat表达缺失者预后不良,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cad与临床分期是独立的预后指标。E-cad及β-cat共同表达异常者预后更差,联合检测NSCLC中E-cad及β-cat的表达,可用于预后评估。
刘春忻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黏附分子
转移相关基因nm23在胃癌的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表达的比较研究
2010年
目的判断胃癌预后,关键的是看是否有转移(淋巴道转移和血道转移)。胃癌转移是胃癌患者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nm23是与恶性肿瘤转移相关的重要基因之一,研究nm23在胃癌的原发部位表达与转移部位表达之间有否差异,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早期中止或阻断胃癌细胞的转移,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实验材料和方法 45例胃癌组织,分别来自齐齐哈尔铁路医院病理科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选择的45例胃癌组织,每一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转移,即45例胃癌患者,共90例组织块。分别进行HE切片和nm2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①45例胃癌组织,均为浸润性胃癌。②nm23在胃癌的原发部位表达率为57.8%(26/45)。③nm23在胃癌的转移部位表达率为60.0%(27/45)。④nm23在胃癌的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表达率无差异。结论 nm23在胃癌转移方面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仍有争议,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刘春忻张巍
关键词:胃癌原发病灶转移病灶NM2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