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日嘉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纳米磁载及主客体型杂多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燃油深度脱硫研究
- 刘日嘉王睿
- Keggin结构杂多酸盐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燃油超深度脱硫被引量:13
- 2014年
- 以六种金属盐和磷钨酸为原料制备了Keggin结构杂多酸盐Mx/nH0.6PW(Zr0.6H0.6PW、Al0.8H0.6PW、Zn1.2H0.6PW、Fe0.8H0.6PW、Ti0.6H0.6PW和Sn0.6H0.6PW)和Alx/3H3-xPW(AlPW、Al0.8H0.6PW、Al0.5H1.5PW、Al0.3H2.1PW和Al0.1H2.7PW)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FTIR、XRD、DSC/TGA、ICP等表征。对催化剂进行催化活性筛选后,确定Al0.5H1.5PW为最佳催化剂。研究了以Al0.5H1.5PW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乙腈为萃取剂的催化氧化萃取燃油超深度脱硫技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氧硫比、催化剂与氧化剂预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硫含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模拟油品质量的0.25%,氧硫比为10,催化剂与过氧化氢预接触8 min,反应温度60℃,初始硫含量为350 mg·L-1的条件下,反应到60 min时硫含量已降至2.5 mg·L-1,脱硫率达99.3%。催化氧化萃取时的脱硫率比单纯萃取时的脱硫率高45.3%,效果十分显著。此外,催化剂用于真实汽、柴油的催化氧化脱硫实验也得到了很好的脱硫效果,且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脱硫效率未见明显降低。
- 刘日嘉王睿Korchak Vladimir
- 关键词:杂多化合物氧化脱硫
- 磁载可回收型杂多化合物催化剂用于燃油深度脱硫研究
- 采用溶胶凝胶法,TEOS水解缩合过程中负载杂多酸的同时,在磁性颗止外表而逐渐的沉淀下来形成含有负载磷钨酸组分的SiO2外壳,制备成纳米级核先型磁载杂多酸颗粒,用于燃油深度脱硫研究.以溶解二笨并噻吩的正辛烷作为模拟油品,过...
- 刘日嘉王睿杨娜
- 关键词:脱硫工艺杂多酸催化剂
- 文献传递
- 一种离子交换树脂负载型杂多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交换树脂负载型杂多化合物,由杂多化合物和离子交换树脂组成,杂多化合物与离子交换树脂负载量的百分比为50~200%。本发明的离子交换树脂负载型杂多化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油品脱硫,具体应用时,以离子交...
- 王睿刘日嘉
- 文献传递
- 氨基化中空SiO_2杂多化合物复合型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燃油深度脱硫性能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得中空SiO2微粒,将其氨基化后负载磷钨酸(HPW),最终制得氨基化中空SiO2磷钨酸复合型催化剂(NH4PW-SiO2),并对催化剂进行了N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表征.考察了以NH4PWSiO2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乙腈为萃取剂的催化氧化萃取燃油深度脱硫性能.探讨了催化剂用量、氧硫比、催化剂与氧化剂预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硫含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模拟油品质量的1.0%,氧硫摩尔比为15,催化剂与过氧化氢预接触4 min,反应温度为60℃,初始硫含量为350 mg/L的条件下,反应180 min时硫含量已降至2.45 mg/L,脱硫率达99.3%.催化氧化萃取时的脱硫率比单纯萃取时的脱硫率高45.1%.此外,催化剂用于真实汽油及柴油的催化氧化脱硫也得到了很好的脱硫效果,且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脱硫效率未见明显降低.
- 刘日嘉王睿
- 关键词:杂多化合物氧化脱硫硫化物过氧化氢
- 一种离子交换树脂负载型杂多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交换树脂负载型杂多化合物,由杂多化合物和离子交换树脂组成,杂多化合物与离子交换树脂负载量的百分比为50~200%。本发明的离子交换树脂负载型杂多化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油品脱硫,具体应用时,以离子交...
- 王睿刘日嘉
- 高效可回收多酸复合型催化剂制备、调变及深度脱硫催化性能研究
- 燃料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燃烧后产生的SOx,其中最主要的是SO2。SO2是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是形成酸雨的直接原因。酸雨会造成树木死亡、粮食减产、水质酸化、建筑物腐蚀,进而使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燃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燃烧后的生...
- 刘日嘉
- 关键词:深度脱硫反应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