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洋
- 作品数:18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癌新辅助治疗后的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生存率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讨论肺癌新辅助治疗后的手术并发症及生存率。方法 10例ⅢA和ⅢB期肺癌患者采用了新辅助疗法及手术治疗(男性8名,女性2名)。这些患者平均年龄为59.2岁,回顾性的收集相关数据,包括:肺功能,术式(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分期,新辅助治疗方案(单纯化疗或放化疗结合)。结果 7名患者接受化疗(主要为顺铂和依托泊苷),3名接受放化疗(中位剂量为40Gy)。3名患者出现并发症(30%):2名出现持续漏气(20%),一名为脑血栓(10%)。结论新辅助治疗似乎增加了漏气的发生率,其他并发症的风险是可接受的。对于长期生存率的影响,有一定的提高。
- 刘思洋田大力姜文军吴卓方辉徐宝宁李红媛于潜
- 关键词:肺癌新辅助治疗术后并发症生存率
- 淋巴结的干扰对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专开胸的影响
- :通过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手术中转开胸手术分析,观察患者手术中转开胸手术的指征,探讨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手术中转开胸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对淋巴结的干扰对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转开胸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方...
- 姜文军赵希彤王晴田野刘思洋田大力
- 关键词: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指征淋巴结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远期疗效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和传统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远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不同术式治疗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差异。结果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和传统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分期较早肺癌患者的理想术式。
- 于潜田大力徐宝宁姜文军方辉李红媛刘思洋王天翔邹孔军姜姝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开胸手术
- ABCE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内相关调节miRNA的筛选
- 2015年
- 目的:筛选ATP结合盒E1(ABCE1)基因的相关调节miRNA,为诊治肺癌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2.9岁。鳞癌11例,腺癌9例。应用生物信息学预测ABCE1基因上游的miRNA,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标本非小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中筛选出目的miRNA。结果生物信息软件预测7个最有可能调节 ABCE1基因的miRNA,分别为miR-29a/b/c、miR-135a/b、miR-203及miR-141;其中miR-29a/b/c、miR-135a、miR-203的表达在癌组织内较癌旁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miR-135a、miR-29c差异最为明显,与之对应ABCE1在相同的肺癌组织内表达上调(P〈0.05);仅miR-135a与ABCE1在上述肺癌患者内表达呈现负性相关(r=-0.665,P=0.001)。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内,很有可能是miR-135a负性调节ABCE1基因,两者结合可能成为诊治肺癌的新靶点。
- 田野刘思洋许辉姜文军赵希彤王晴田大力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MIRNA
- ABCE1基因稳定过表达肺腺癌细胞株的建立
- 2016年
- 目的构建能够携带绿色荧光蛋白ABCE1基因的表达载体p EGFP-C1-ABCE1,转染肺腺癌细胞株LTEP-a-2,筛选并建立过表达ABCE1基因的细胞株。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ABCE1全长m RNA,通过酶切、连接ABCE1及表达载体p EGFP-C1,构建重组质粒p EGFP-C1-ABCE1。采用脂质体转染将重组质粒转染至LTEP-a-2细胞,并以G418筛选阳性克隆,建立起能稳定过表达ABCE1基因的细胞株。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载体p EGFP-C1-ABCE1,并通过酶切及基因测序验证。将重组质粒成功转染入LTEP-a-2细胞,通过G418筛选后(600μg/m L),获得的细胞株能够稳定持续地表达绿色荧光,其ABCE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野生型肺腺癌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ABCE1表达载体p EGFP-C1-ABCE1,建立稳定过表达ABCE1基因的肺腺癌细胞株LTEP-a-2,为进一步研究ABCE1在肺腺癌中的功能及机制打下了基础。
- 田野韩旭陈拥刘思洋姜文军田大力
- 关键词:肺腺癌细胞株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
- VATS、微创小切口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微创小切口及常规开胸对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胸心外科2011年10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路径分为VATS组(30例)、微创小切口组(34例)、开胸手术组(36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术前FVC、FEV1、MVV、PEF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1、d3、d5、d7的FVC、FEV1、MVV、PEF测定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的FVC、FEV1、Mvv、PEF测定值显著高于微创小切口组和开胸手术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与开胸手术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d,、ds三组患者的PaOz、PaCOz测定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5、d7VATS组的PaO2著地高于微创小切口组和开胸手术组,PaCO2测定值显著低于微创小切口组和开胸手术组(P〈0.05)。【结论】采用VATS实施肺叶切除术对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影响较微创小切口及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小,微创小切口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差异不大。
- 姜文军刘思洋田野赵希彤王晴田大力
- 关键词:胸腔镜检查电视辅助呼吸功能试验
- 食管癌合并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一例
- 2013年
- 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因吞咽困难伴进食后胸骨后疼痛1个月入院。内镜及病理检查示食管中下段鳞癌,长约4cm;胸腹部CT检查未见腹腔淋巴结及脏器转移。
- 方辉张丹丹田大力徐宝宁姜文军吴卓韩旭张磊田野刘思洋李红媛于潜王晴
- 关键词:食管癌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 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中EGFR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和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检测30例Ⅳ期肺癌患者在伴有和不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情况下肿瘤组织内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和探讨EGFR基因突变与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学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组EGFR的突变率高于肺癌不伴恶性胸腔积液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伴恶性积液患者EGFR基因的突变率高于肺癌不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EGFR突变与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生物学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靶向治疗可能作为此类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改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田野王园刘思洋姜文军田大力
- 关键词:肺癌恶性胸腔积液EGFR突变
-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在胸外科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 :探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在预测胸外科手术患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本院胸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8例行胸外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改良Possum评分以预测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
- 姜文军赵希彤王晴田野刘思洋田大力
-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死亡率预后评估
- CT引导下医用胶定位不可触及肺周边GGO病变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应用compont医用胶及泛影葡胺混合物定位新技术定位和切除位于肺内周边难以探及的带有磨玻璃样病变(GGO)的微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心外科住院的6例肺内具有GGO病变的患者,将compont医用胶与泛影葡胺混合形成定位胶,经定位针通过CT定位,注射至病变结节旁,观察定位效果。结果定位胶在术中很容易被探及,本组6例患者的GGO病变均被切除,且除了1例患者出现轻度气胸,其余患者未出现定位注射而产生的严重的相关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应用医用胶定位不可触及的肺周边GGO病变并进行切除,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 姜文军田野刘思洋徐宝宁田大力
- 关键词:CT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