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刘建勋

刘建勋

作品数:51 被引量:291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影响因素
  • 7篇患病
  • 6篇死亡率
  • 6篇死因
  • 6篇患病率
  • 5篇血压
  • 5篇血脂
  • 5篇血脂异常
  • 5篇医生
  • 5篇吸烟
  • 5篇控烟
  • 5篇肥胖
  • 5篇成年居民
  • 4篇知晓
  • 4篇知晓率
  • 4篇死因顺位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卫生服务
  • 4篇流行病

机构

  • 47篇郑州市疾病预...
  • 9篇郑州市第三人...
  • 4篇河南省疾病预...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防...
  • 1篇郑州市妇幼保...
  • 1篇郑州市二七区...

作者

  • 47篇刘建勋
  • 33篇王艳红
  • 23篇李建彬
  • 21篇郭向娇
  • 20篇武恩平
  • 12篇张跃忠
  • 8篇付朝红
  • 5篇徐兰英
  • 4篇常战军
  • 3篇张晓梅
  • 3篇曾毅
  • 3篇马晶
  • 3篇张晓光
  • 3篇李杰
  • 2篇常占军
  • 2篇崔佳雯
  • 2篇庄辉
  • 2篇孙奎霞
  • 2篇余双庆
  • 2篇李玉秦

传媒

  • 6篇中国慢性病预...
  • 5篇中国健康教育
  • 5篇河南预防医学...
  • 4篇中华健康管理...
  • 4篇预防医学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肿瘤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社区医学杂志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1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社区人群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产前血清学及病毒学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基于社区人群的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产前HBV血清学和病毒学特点。方法该研究从广西、江苏、河南地区入组1741例HBsAg阳性孕妇。所有孕妇的临产前血清样本采用Abbott Architect i2000和Abbott Architect m2000分别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水平;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 PCR)法进行HBV基因型分型。结果 1741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eAg阳性占37.0%(645/1741),HBeAg阴性孕妇占63.0%(1096/1741)。HBeAg阳性孕妇产前HBsAg滴度、HBV DNA水平以及B基因型孕妇所占比例均高于HBeAg阴性孕妇,但年龄低于HBeAg阴性孕妇。HBeAg阳性孕妇的HBsAg滴度和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r=0.790,P<0.001),HBeAg滴度和HBV DNA水平也呈正相关性(r=0.564,P<0.001)。而HBeAg阴性孕妇的HBsAg滴度和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r=0.020,P=0.517)。结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孕妇在不同HBeAg状态下,血清HBV DNA水平及HBsAg滴度分布各不相同。对于HBeAg阳性孕妇人群,HBeAg滴度、HBsAg滴度可能成为HBV DNA水平的替代指标。
卫凯平卢颖闫玲刘建勋翟祥军常战军朱凤才李荣成李艳萍张欣刘秩秀肖义炜李杰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孕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郑州市2003年城区居民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分析2003年郑州市城区居民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了解其死亡特点.方法:按ICD-9方法分类整理个案资料,用Epilnfo6.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并计算1~69岁组的人群死因明确个案的PYLL.结果:总死亡率为328.09/10万,男性高于女性.分病种死因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PYLL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论:郑州市城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造成早死的主要死因是损伤和中毒.
王艳红张跃忠刘建勋杨菊
关键词:死因死因顺位潜在寿命损失年
郑州市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了解郑州市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郑州市成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和行为危险因素;体格检查包括身高和体重的测量等。使用SAS 9.1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6399例,有效回收率为99.87%。调查对象超重/肥胖率为5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766,95%CI:1.529~2.040)、年龄在30~44岁(OR=1.794,95%CI:1.456~2.211)、年龄在45~59岁(OR=2.090,95%CI:1.693~2.580)、年龄≥60岁(OR=1.908,95%CI:1.520~2.394)、已婚/同居(OR=2.076,95%CI:1.642~2.624)、离异/丧偶/分居(OR=1.794,95%CI:1.226~2.626)、每天吸烟(OR=1.310,95%CI:1.079~1.590)、饮酒(OR=1.471,95%CI:1.275~1.698)是郑州市居民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OR=0.807,95%CI:0.695~0.937)、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OR=0.629,95%CI:0.531~0.746)是保护因素。结论郑州市成年人超重/肥胖广泛流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和饮酒情况是该地区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郭向娇李建彬武恩平刘建勋王艳红祁辉
关键词:超重肥胖
HIV-1 P24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2014年
目的 通过建立新型人源化抗HIV-1 P24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平台,研制1~2种抗HIV-1 P24抗体.方法 使用连接P24的磁珠分选特异性分泌P24抗体的B细胞,有限稀释后,提取总mRNA,采用逆转录和巢式PCR扩增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基因,经测序鉴定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Cloning vector AbVec-hIgG1、Cloning vector AbVec-hIgKappa、Cloning vector AbVec-hIgLambda中;通过瞬时转染293T细胞得到重组抗体;使用proteinA亲和层析纯化抗体.结果 成功筛选到5对抗HIV-1 P24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基因.结论 本研究初步成功地建立了人源化HIV-1 P2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方法,为HIV早期诊断以及筛选其他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崔佳雯毛怡心马晶贾润清余双庆张晓梅常占军戴蕾李喜英牛卫东梁世杰刘征刘建勋徐兰英曾毅张晓光
关键词:HIV-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抗体单克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2014~2016年郑州市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2014~2016年郑州市居民死因状况及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和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SPSS21.0对郑州市国家死因监测点中原区和荥阳市上报的死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郑州市国家死因监测点居民的粗死亡率为507.46/10万(标化死亡率330.94/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601.69/10万)高于女性(413.36/10万)(P<0.01)。中原区居民粗死亡率(500.81/10万)低于荥阳市(515.33/10万)(P<0.05)。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占全死因构成的85.79%。不同年龄组的死因构成差异较大。结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郑州市居民健康水平和生存状况的主要疾病。
郭向娇李建彬王艳红刘建勋
关键词:死因分析死因构成比
2017年郑州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漏报调查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评估2017年郑州市死因监测漏报情况,调查漏报原因,提高死因监测工作水平。方法根据2017年郑州市15个县(市、区)各乡镇(街道)死亡报告情况、经济情况及人口水平,随机抽取1个街道(办事处),每个抽中的乡镇(街道)的所有家庭均为调查对象。结合公安、民政、妇幼计生等部门及各村(居委会)等多个途径,调查收集发生在该地区的所有死亡信息,与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信息进行比对,计算郑州市死亡报告漏报率。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郑州市2017年死因漏报调查漏报率为25.24%。死亡漏报病例特点为城市漏报率(30.40%)高于农村(14.64%),男性(26.79%)高于女性(22.88%),低年龄段高于高年龄段,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死亡地点死亡漏报率也不相同。结论郑州市死因登记存在明显死亡个案漏报,应加强信息共享,完善死亡登记报告制度,提高死因监测工作水平。
郭向娇王艳红刘建勋李建彬
关键词:死亡率
郑州市城区居民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分析
2004年
目的 分析郑州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郑州市 1 /10城区人口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资料,以 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率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描述性研究。结果 2003年郑州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 64. 64 /10万,标化死亡率为 45. 77 /10万,在居民病伤死闲中居第 2位。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肠癌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前五位。讨论 郑州市恶性肿瘤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
刘建勋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2018年郑州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调查2018年郑州市居民死因情况,为制定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郑州市15个县(市、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计算死亡率、构成比及死因顺位等相关指标。结果2018年郑州市居民粗死亡率为517.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1.04/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595.50/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428.27/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89,P<0.01)。前5位死因分别为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共占全部死因的85.91%。不同年龄段主要死因不同,0~4岁为围生期疾病,5~44岁为伤害,45~64岁为恶性肿瘤,65岁以上为心脏病。慢性病是主要死因,占三大类死因构成的85.09%。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危害郑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不同年龄段死因顺位不同,对不同年龄段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而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居民粗死亡率。
郭向娇王艳红李建彬刘建勋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顺位死因分析
2018年郑州市城乡18岁以上男性居民血脂异常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2018年郑州市城乡18岁以上男性居民血脂异常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血脂异常的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2区1县1市的2 796名18岁以上男性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开展《郑州市居民慢性病与健康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调查、身体测量和静脉血脂检测,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郑州市城乡男性居民血脂异常率为37.12%,以高甘油三酯及低高密度脂蛋白为主,其中城区患病率为43.12%,农村患病率为3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14,P<0.01)。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2.76%、16.34%、62.41%和62.73%。30岁以后各年龄组血脂异常患病率城区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3、19.83,P<0.01),糖尿病、中心性肥胖和超重检出率城区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4、65.66、7.01,P<0.05),中心性肥胖是城区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农村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χ2=65.66,P<0.01)。结论郑州市城区男性居民血脂异常率高于农村,应尽早针对具有中心性肥胖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改善饮食结构,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降低城区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
武恩平李建彬刘建勋王艳红祁辉郭向娇
关键词:血脂异常患病率检出率
卫生服务中的拦截调查拒答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6年
目的为在卫生服务中更好的应用拦截调查,我们对2005年9月开展的拦截调查中香烟购买者拒答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方法对不愿意接受拦截调查问卷调查的购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拦截调查拒答率为15.51%,男女拒答率无明显差异,拦截调查场所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拦截调查是一种经济方便、拒访率低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其在卫生服务中应用将越来越多。
刘建勋张跃忠王艳红王卫峰李玉秦
关键词:卫生服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