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忠
- 作品数:26 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韶关市医药卫生科研计划项目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肠镜联合大黄灌注治疗急性假性结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结肠镜联合大黄灌注治疗急性假性结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灌肠、抑酸护胃、静脉补液等,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结肠镜联合大黄肠腔内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镜联合大黄肠腔内灌注治疗急性假性结肠梗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何丽娟卢如相黄从云刘尚忠朱蔓然焦志勇叶扬娥彭蓉芳刘梅宝王亮
- 关键词:假性肠梗阻急性假性结肠梗阻
- 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回顾性总结40例确诊为LST患者联合超声内镜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治疗效果,归纳分析其治愈情况,病理特征及并发症情况。40例联合治疗患者,病理检查证实:颗粒均一型9例(22.5%),结节混合型17例(42.5%),扁平隆起型14例(35%),假凹陷型0例(0%)。手术操作平均时间为55±9min,病变整块切除率97.5%(39/40),治愈性切除率100%(40/40),穿孔发生率为2.5%(1/40),迟发型出血发生率0%,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无1例转移、复发。EUS和ESD联合治疗LST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卢如相何丽娟刘尚忠朱蔓然彭容芳叶扬娥
-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超声介入聚桂醇硬化剂治疗肝囊肿疗效的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聚桂醇硬化剂治疗肝囊肿疗效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76例被确诊为肝囊肿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8),治疗组在超声介入下囊肿内注入聚桂醇注射液,对照组采用乙醇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抽出液(81.57±5.86)ml,对照组患者抽出液(91.71±7.80)ml,两组抽出液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4.86±0.90)天、(7.29±1.38)天,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住院总费用为(4580.14±945.01)元,对照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分别(4965.86±796.72)元;两组住院总费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8%,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聚桂醇作为新型硬化剂,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可以成为囊肿超声介人治疗的首选硬化剂。
- 周立平刘尚忠李明贤肖雨雄陈越锋
- 关键词:超声聚桂醇肝囊肿
- 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按溃疡面积大小分层治疗策略探讨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DU)按溃疡面积大小分层治疗策略的可行性。方法148例合并H.pylori感染的DU按溃疡面积大小分层治疗,按溃疡面积大小分成SDU组(小面积组,溃疡面积≤1 cm2,再随机分成A、B两组)与LDU组(大面积即C组)。A组: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2次/d,莫西沙星0.4 g,1次/d,疗程10 d;B组与C组同A组方案,疗程结束后再用埃索美拉唑20 mg,1次/d,维持4周。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pylori,溃疡愈合者半年后再复查胃镜。结果三组疗程结束后4周H.pylori根除率、溃疡愈合率,按ITT、PP分析分别为:A组,88.23%/90.00%、90.20%/90.00%;B组,88.00%/91.67%、92.00%/95.83%;C组,87.21%/89.13%、89.36%/91.36%。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溃疡愈合者半年后均无复发。结论 H.pylori阳性DU按溃疡面积大小分层治疗策略是可行的,有利于推进DU治疗的个体化管理。
- 李丙生许岸高甘爱华周曾芬刘尚忠余中贵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
-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时间为(45.9±11.7)h,少于对照组的(55.6±12.8)h(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显著。
- 胡中邦刘尚忠
- 关键词:生长抑素泮托拉唑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 PTCD联合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内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PTCD(经皮肝穿刺胆管外引流术)联合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内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黄疸患者20例,分为2组,PTCD联合胃造瘘内引流术组(n=10),PTCD组(n=10)。PTCD联合胃造瘘内引流术组先行PTCD,再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术,在腹壁外与PTCD引流管相连接,将外引流出的胆汁回输至十二指肠内。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并发症、生存期(月)、生活质量和胆汁引流情况。结果手术全部成功,与PTCD组比较,PTCD联合胃造瘘内引流术组患者胆汁引流管通畅,黄疸明显消退,腹胀、腹痛、腹泻等减轻,进食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PTCD联合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内引流是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作为晚期或不能切除胆管癌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并为其它姑息性治疗(放疗、化疗)创造条件。
- 何丽娟黄从云刘尚忠吴青松朱蔓然叶扬娥朱剑华卢如相管振强
-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PTCD术胃造瘘术
- 益生菌在使用抗生素后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使用抗生素后的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肝硬化患者6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配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另选住院后1个月内未使用抗生素及益生菌的肝硬化患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研究组益生菌使用后LPS、ALT、AST、ALB、TBI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规律服用益生菌后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内毒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周立平刘尚忠
- 关键词:益生菌肝硬化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并按照临床分型标准分为单纯性脂肪肝组115例和脂肪性肝炎组85例,对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消化道症状、伴随疾病、血生化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脂肪性肝炎组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为乏力,占40%,其次为腹胀、纳差、恶心呕吐、肝区隐痛和肝肿大,两组无症状患者发生率均较高(44.7%比49.2%%,P>0.05),与单纯性脂肪肝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脂肪性肝炎组伴随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与单纯性脂肪肝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5.9%比20.0%,41.2%比22.3%,28.2%比15.6%,均P<0.05);脂肪性肝炎组在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铁蛋白、透明质酸、Ⅳ型胶原、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单纯性脂肪肝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8.68 ±0.92)比(22.21±0.43),(9.63±0.64) mmol/L比(4.92±0.78) mmol/L,(12.96 ±0.28) mmol/L比(7.04±0.13) mmol/L,(243.56±7.95) ng/mL比(140.03±6.80)ng/mL,(130.26±9.16) ng/mL比(74.85±6.54) ng/mL,(130.56±8.16)ng/mL比(72.68±7.24) ng/mL,(5.36 ±0.45)比(2.63 ±0.12),均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多伴有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同时可能存在多种代谢异常.
- 李明贤刘尚忠陈娇艳
- 关键词:脂肪肝
- 埃索美拉唑辅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6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6例,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反酸、烧心、下咽困难及胸骨后疼痛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周立平刘尚忠胡中邦李明贤
-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奥美拉唑疗效
- 阳性对比剂结肠CT仿真肠镜下结肠息肉与附壁粪渣及运动伪影的鉴别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探讨阳性对比剂下CT仿真结肠镜对结肠息肉与肠道粪渣以及运动伪影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受检者的阳性对比剂(7%泛影葡胺溶液)CT仿真结肠镜及电子肠镜检查资料,分析肠道粪渣、运动伪影特点及其与息肉的鉴别诊断.结果 125例受检者图像运动伪影级别0~1级占84%,图像运动伪影级别2~3级占16%,肠道伪影可控性较好,大多数伪影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云絮状、棉线头征是肠道粪渣较典型征象,运动伪影可出现肠壁双层征.所有受检者中发现肠道粪渣残留54例(43.2%),在54例有残留粪渣的受检者中,残留于回盲部有38例(70.4%),升结肠10例(18.5%),肝曲结肠28例(51.9%),横结肠12例(22.2%),脾曲结肠10例(18.5%),降结肠6例(11.1%),乙状结肠6例(11.1%),直肠2例(3.7%).结肠近远段粪渣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粪渣的形态和分布及图像运动伪影具有一定的特点,分析其特点有利于与息肉进行鉴别诊断.
- 刘欣孟志华刘尚忠方先来华璟
- 关键词:CT结肠造影仿真结肠镜对比剂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