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平
- 作品数:17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华夷一体:先秦时期族群交往交流交融探析被引量:1
- 2023年
-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民族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概念而被使用是近代以来才有的现象,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群体自部落和部族时代就有着交往交流交融的密切联系。通过梳理浩如烟海的史籍文献,我们发现,远在先秦时期,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华夷诸族就已经有极为密切的交往交流交融关系,并通过杂居相处、互通婚姻、联合作战等打破区域与族际隔阂的多种方式,不断地进行着交往交流交融,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交往格局,进而为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马成俊刘子平
- 关键词:先秦时期
- “许乎”与“达尼希”:撒拉族与藏族关系再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许乎”与“达尼希”是存在于循化撒拉族和周边藏族间的一种特殊族际关系,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位于青海省循化县白庄镇的夕昌藏族和科哇撒拉族之间尤为密切,遂成为继续探索撒拉族和藏族关系的窗口。本文以夕昌沟为田野点,深入挖掘撒拉族和藏族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发现建立在共同祖先隐喻的夕昌藏族和科哇撒拉族之间长期以来社会结构相似、自然资源共享、语言文化共通,彼此以诚信为本、互惠互利、彼此尊重,展现出人情味浓郁的交往交流交融场景;同时两者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也蕴含着“和而不同”的深刻哲学道理,与西方国家提倡的衡量族群关系的变量大相径庭;这为我们继续探讨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新的视角。
- 马成俊刘子平
- 关键词:撒拉族藏族
- 先秦时期生态文化述论
- 2024年
- 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先民在中华大地上筚路蓝缕、开疆扩土、探索生态环境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早期阶段。在该阶段,中华大地优越的生境保证了先民的稳态延续,而先民在与纷繁的自然环境互动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生态文化。如钻木取火和刀耕火种提高了生计水平,治水保卫了生境安全,历法和节气提高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掌握,生态保护律法减小了对环境的破坏力度,专门的生态论著则使生态保护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等。而其中蕴含的敬畏自然、艰苦探索、遵德循礼、居安思危的生态理念维护了先秦时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些生态文化尽管历史久远,但是仍对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赋予了诸多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 马成俊刘子平
- 关键词:先秦时期生境生态文化生态思想
- 藏族山水文化形成的渊源、内涵及其生态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藏族山水文化承继中华山水文化中的万物有灵思想和山水崇拜实践活动,并在适应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性。研究发现,藏族山水文化具有自然为本、人文化成、天人合一的内涵,其中将自然万物人格化使得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时刻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因而,藏族山水文化在我国生态保护的经验、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上、本土性知识的价值重塑以及资源利用的方法等方面均能给予我们积极的借鉴作用,以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所裨益。
- 马成俊刘子平
- 关键词:渊源
- 与文明对话:一个藏族牧区寄宿制小学的民族学调研
- 藏族牧区的教育长期以来是一个难题,也一直备受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但藏族牧区的教育到底是什么现状,特别是许多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现状和问题有是什么样子的。笔者于2010年3月至8月间深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知钦乡的寄宿...
- 刘子平
- 关键词:牧区
- 牧区寄宿制学校教育的民族志研究——以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为例
-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在提高受教育者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对传承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牧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因素而构成了独特的文化类型和模式。在这种文化类型中,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这种类型的影响。从教育...
- 刘子平
- 关键词:民族志地理环境学校教育寄宿制教育
- 文献传递
- 青海牧区寄宿制学校教育落后的理论分析
- 2013年
- 青海牧区教育长期以来是青海教育的关键,自实施“两基”政策以来,尽管牧区的民族教育事业比以往有所发展和壮大,寄宿制学校教育已经成了牧区教育的抓哟形式。青海牧区深处偏远,在传统宗教文化和生计类型的影响下,其教育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这不仅对青海牧区经济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青海省整体教育的发展。青海牧区民族教育落后的原因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本文章通过综合各种因素,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对青海牧区教育落后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
- 刘子平
- 关键词:寄宿制民族教育事业牧区教育宗教文化
- 三江源人兽冲突与生态保护研究——以曲麻莱县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在藏文化中,狼、熊等都被赋予深厚的文化意义,但当下却跌落神坛成威胁人畜安全的野兽。通过调研发现,曲麻莱县先后制定的打狼保畜、扶贫建房、野生动物保护等政策使人兽冲突从“人强”转为“兽强”,以致牧民不得不改变当前游牧生活方式,三江源区人兽冲突由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生态保护推进过程中,三江源人兽冲突反映出的实质是人兽生存空间的激烈碰撞,而这种碰撞则是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的统一体。因而,在讨论三江源人兽冲突的解决办法中要从三江源具体实际为出发点,只有始终坚持人的发展方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 刘子平马成俊
- 关键词:生态保护
- 三江源牧区洁净观念与生态伦理研究——以青海省曲麻莱县为例
- 2022年
- 洁净观念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其形成与环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三江源牧区的洁净观念是牧人为适应严酷的高寒生态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特有本土文化(知识),主要体现在饮食选择、牛粪使用、生产劳动、疾病和职业划分等方面。其中,牧区洁净观二元对立统一的性质为牧人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而由此折射出的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一直是牧人战胜困难、获得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同时对维护三江源牧区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了积极作用。所以,加大对三江源牧区洁净观念的挖掘和研究并引导其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发展中发挥牧区的智慧,这对我国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也能贡献民族文化的力量。
- 刘子平马成俊
- 关键词:生态伦理
- 河湟穆斯林民族教育问题研究
- 2013年
- 河湟穆斯林自形成至今已有好几个世纪,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教育的发展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各种影响,在适应现代学校教育上表现出了许多的不适应。本文通过对河湟穆斯林四个民族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改变河湟穆斯林教育的建议。
- 刘子平陈其斌
- 关键词:教育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