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启鹏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渗流
  • 2篇微米
  • 1篇多孔介质
  • 1篇性能分析
  • 1篇压裂
  • 1篇压裂井
  • 1篇压裂井产能
  • 1篇烟道
  • 1篇烟道气
  • 1篇研究型
  • 1篇研究型教学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气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行业
  • 1篇油气资源
  • 1篇油田
  • 1篇油田开发
  • 1篇摄动法
  • 1篇渗流力学

机构

  • 8篇北京科技大学
  • 5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国家开发投资...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0篇刘启鹏
  • 4篇朱维耀
  • 2篇娄钰
  • 2篇王小锋
  • 2篇宋洪庆
  • 2篇张雪龄
  • 1篇康永尚
  • 1篇田振宇
  • 1篇张雨
  • 1篇龙运前
  • 1篇刘文彬
  • 1篇张更新
  • 1篇斯贵才
  • 1篇李星红
  • 1篇叶政钦
  • 1篇杨兴利
  • 1篇邓庆军
  • 1篇唐琛
  • 1篇于明旭
  • 1篇卜小平

传媒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矿业
  • 1篇化工学报
  • 1篇色谱
  • 1篇中国冶金教育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现代矿业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油气资源监管主要做法研究与经验借鉴被引量:5
2018年
本文通过对美国土地管理局和德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监管做法的梳理,得出美国油气资源监管主要特点:一是监管法规和规范明确;二是监管机构相对独立、拥有执法权、专业化程度高;三是勘探开发作业全过程监管;四是监管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管程度高。结合我国油气监管实际情况,借鉴美国油气监管成功经验,提出了加强我国油气资源勘查开采监管的建议:一是研究并制定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作业标准规范;二是研究出台油气资源监管工作规程和操作指南;三是加强勘探开发作业事中和事后监管;四是加强信息公开调动社会监督。
文雅萍刘启鹏卜小平郝江帆黄梦曦
关键词:油气资源
混合菌落氧化处理含砷金矿试验被引量:3
2014年
为验证混合菌落较单一菌种对含砷金矿有更强的氧化作用,分别培养驯化了At.f菌、At.t菌、L.f菌及混合菌。以某难处理含砷金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菌种氧化难处理含砷金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单一菌种,混合菌具有更强的砷氧化浸出能力,35 d时砷浸出率达到70.1%;混合菌对铁浸出率略低于纯L.f菌;试验金精矿中金主要被含砷硫化物包裹,混合菌落的相互作用可以加强生物氧化作用。发酵罐扩大试验表明:混合菌对溶液pH的影响有利于金矿的生物浸出,减少额外酸的加入量;Eh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黄铁矿和毒砂的氧化。
吴威斯贵才刘启鹏韩丛海张更新
关键词:混合菌浸出率生物氧化
考虑固液分子作用的多孔介质动态网络模型被引量:1
2014年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固液分子力作用出发,结合岩心的孔喉分布特征,建立考虑固壁与流体分子作用的动态网络模型.利用模型模拟得到不同时间步的孔隙压力变化,分析了固液分子间力、喉道半径、润湿性等因素对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和水驱相渗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固液分子间力作用时剩余油饱和度增大,岩石骨架与流体间的分子作用在多孔介质的孔隙流动中不可忽略.
王小锋朱维耀邓庆军刘启鹏隋新光娄钰高英张雪龄
关键词:油田开发多孔介质渗流分子间力孔压
复杂两相流中界面追踪方法——VOSET的性能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界面追踪方法——VOSET(coupled Volume-of-Fluid and Level Set method)结合了VOF和Level Set两种方法的优点,克服了这两种方法的缺点。VOSET方法采用VOF方法捕捉两相间的界面,保持了两相间的质量守恒,克服了Level Set方法质量不守恒的缺点;利用几何计算方法计算界面附近的Level Set函数,从而可以计算出准确的界面曲率和光顺界面附近突变的物理量,克服了VOF方法利用流体体积函数C计算界面曲率误差较大和光顺界面附近突变的物理量效果较差的缺点,因此该方法较VOF和Level Set方法更加精确。采用VOSET方法对两个及多个气泡的上升和溶并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复杂两相流动问题中VOSET方法的质量守恒特性、几何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及求解过程的稳定性。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VOSET方法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叶政钦刘启鹏李星红杨兴利孙东亮
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微孔滤膜流动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评价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在低渗透油藏中的流动特征,利用微孔滤膜模拟低渗透油藏的喉道,采用激光粒度仪和微孔滤膜过滤装置,对其流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化时间小于120 h时,聚合物颗粒的封堵作用较强;水化时间大于120h后,聚合物颗粒逐级调驱能力增强;随着压力差增大,聚合物颗粒储层深处逐级调驱的效果增强,压力差大于0.15 MPa后,逐级调驱效果增加的速度明显加快;随着滤膜孔径减小,聚合物颗粒过滤速度急剧降低,在0.45,0.80μm微孔滤膜上粒径为1.68μm聚合物颗粒具有很强的封堵能力,而在3.0μm微孔滤膜上具有较强的储层深部逐级调驱效果;随着聚合物颗粒浓度增加,储层深部逐级调驱效果变弱,颗粒浓度增至2.0 g/L后,聚合物颗粒已经没有深部逐级调驱的效果。
龙运前朱维耀刘启鹏宋付权
关键词:微孔滤膜流动特征封堵
考虑固壁作用力的微可压缩流体纳微米圆管流动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流体在纳微米尺度下的流体流动规律不符合泊肃叶规律的理论依据不足的难题,研究了纳微米圆管中流体的流动,将流体的微可压缩和固壁对流体的作用同时考虑进来,并将固壁对流体的作用采用固壁作用力的形式引入到流体力学方程,采用涡函数流函数将方程解耦,并用正则摄动法求得一阶精度的压力和速度的解析解.结果发现:固壁作用力导致零阶径向压力的出现,一阶压力的增强和一阶速度的降低;量纲一的体积流量偏离了不可压缩流体的体积流量,偏离效应受流体的微可压缩性和固壁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体积流量在同尺度下偏离泊肃叶流动的流量大小随着可压缩系数和流体中和壁面产生作用的离子浓度增大而增大,随着纳微米圆管管径减小而增大,纳微米圆管管径低于某一尺寸时,流体将不能流动.通过研究表明:纳微米尺度下产生微尺度效应的原因是流体的微可压缩性和壁面力的共同影响.
张雪龄朱维耀蔡强刘启鹏王小锋娄钰
关键词:可压缩流流函数摄动法
渗流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被引量:4
2014年
从渗流力学课程教学流程构建、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工具选择、教学平台搭建和考核方式改进5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可为研究型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宋洪庆姜琳婧朱维耀刘启鹏
关键词:渗流力学研究型教学
页岩气渗流特征及压裂井产能被引量:9
2014年
依据分子运动学理论,对含纳米孔隙页岩储层气体渗流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适用于多尺度介质的气体运动方程和页岩气输运数学模型,得到径向流条件下的压力分布公式,形成页岩气井控制区域计算方法,建立了压裂井三区耦合非线性渗流产能方程.采用牛顿迭代法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分析了生产压差、裂缝半长、裂缝导流能力、扩散系数等参数对页岩气井产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气井产量随扩散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含纳米孔隙的页岩储层中扩散效应对气井的产量贡献不容忽视;在一定的储层和生产条件下,气井产量随裂缝半长的增大而先快速增大后趋于平缓,因此存在一个最佳范围,各参数应进行定量的、合理的优化配置.
宋洪庆刘启鹏于明旭吴鹏张雨
关键词:页岩气渗流产能压裂
美国油气行业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美国的油气资源管理发展历史较长,形成的管理模式较完备,研究其油气资源管理模式和经验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国外政府网站访问、文献调研等方式对美国油气资源管理机构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分析各管理机构职能及职能关系,总结出美国油气管理模式的特点,总体表现为管理机构分工明确、职能具体,依法办事、重视协商,市场自由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等特点。最终结合中国实际,对我国油气资源管理提出建议,比如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成立能源信息管理机构等。
胡梦成康永尚王伟洪刘启鹏李喆
关键词: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油气行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检测烟道气中的低氯代二恶英被引量:2
2014年
建立了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检测烟道气中痕量低氯代二恶英的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富集烟道气样品中的目标物,提取液经过复合硅胶柱和碱性氧化铝柱净化后,进行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检测。采用DB-5 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以保留时间和同位素特征离子丰度比定性,以与同位素的峰面积比值定量。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为66.6%-112.5%,相对标准偏差(RSD)的范围为19.9%-40.5%(n=5),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27-0.485μg/L。应用该方法检测了3个焚烧炉烟道气样品,回收率在85.7%-137.0%范围内,样品中目标物含量分布在11.4-9 183 pg/Nm3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用于烟道气中痕量低氯代二恶英的检测。
唐琛刘启鹏田振宇解惠婷王梦京刘文彬
关键词:同位素稀释烟道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