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丽
- 作品数:110 被引量:192H指数:9
- 供职机构: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双龙湖底泥氮释放强度影响因素正交试验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双龙湖是浅水型城市湖泊,一度为重富营养化湖泊。经综合治理其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内源污染可能成为湖泊营养物的主要负荷。研究双龙湖限制性营养元素——氮在底泥的释放规律,对修复水体、保持水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湖泊内源治理、水环境保持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试验分析双龙湖环境因子(温度、pH值、溶解氧、水动力)对底泥总氮释放的影响;通过底泥正交模拟试验测定分析认为温度、溶解氧、pH值、水动力均是影响双龙湖底泥氮释放的显著因素,显著性排序依次为温度>溶解氧>pH值>水动力。
- 刘亚丽段秀举
- 关键词:富营养化内源污染底泥正交试验
- 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对策和实践研究
- 农村水环境污染具有十分显著的地域特征,污染物的种类、负荷、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因地而异,因此必须根据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特点、经济体制、社会发展现状而开展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对策。本文通...
- 刘亚丽段秀举
-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环境污染
- “韧性城市”与“海绵城市”耦合的山地城市防涝规划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文章针对山地城市的自然地理、空间布局、气候水文、降雨产流等特性,结合城市防涝与韧性发展需求,开展“韧性城市”与“海绵城市”耦合的山地城市防涝规划研究,通过对山地城市进行立体化防涝顶层设计,优化山地水系“韧性海绵”格局,维护“韧性海绵”水循环系统,统筹协调“韧性海绵”用地、空间及设施布局,实现“上游海绵蓄洪削峰、城市海绵韧性防涝、末端海绵弹性行泄”,并构建了“外涵、内敛、韧性、安全”的山地城市立体防涝体系。
- 刘亚丽曹春霞龚浩
- 关键词:山地城市
- 湖泊底泥磷释放影响因素显著性试验分析被引量:19
- 2006年
- 通过底泥正交模拟实验分析认为,温度、溶解氧、pH值和水动力均是影响双龙湖底泥磷释放的显著因素,各因素水平间有显著差异;影响因素显著性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溶解氧、温度、pH值、水动力;提高双龙湖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是降低底泥磷释放的有效手段。
- 张智刘亚丽段秀举
- 关键词:富营养化内源污染底泥释磷
- 山地城市应急公用设施保障规划策略初探
- 水、电、气、讯、污等应急公用保障设施是山地城市抗击重大突发性卫生事件最重要的设施之一,是重要的生命线系统。本文以山地城市重庆为例,研究探讨应急医疗设施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污水固废处理的现状、特征,分析存在的问题、形...
- 刘亚丽孟庆何波冷炳荣闫晶晶王英
- 关键词:山地城市应急公共设施
- 文献传递
- 山地城市生态碳汇时空格局与增汇路径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 本文基于典型山地城市重庆自然本底、生态环境、空间布局分析,探讨碳汇与国土空间的对应关系,开展国土空间生态碳汇核算,分析碳汇时空格局与演变规律,探讨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进而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固碳增汇"、"碳中和"...
- 刘亚丽曹春霞张臻况易
- 关键词:山地城市
- 山地城市水源水质状况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及其影响区域为例
- 本文针对山地城市重庆,进行主城区及影响区域(大都市区)重要河流型水源水质数据收集和整合,深入探讨水源水质时空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对重要水源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重要水源选择策略和规划建议,为区域水源规划、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 陈治刚刘亚丽
- 关键词:山地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分析
- 重庆双龙湖水体富营养化综合评价被引量:1
- 2006年
- 通过2004年—2005年双龙湖水质检测分析,选用CODMn、TN、TP、叶绿素a(Chla)和透明度(SD)为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双龙湖丰、平、枯水期进行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丰、平水期双龙湖处于中营养状况;枯水期处于中富营养水平,污染严重,水质最差。通过探讨双龙湖营养状态特征、营养化进程,揭示其富营养化发展趋势,为双龙湖综合整治后水体水质保持及富营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张智刘亚丽段秀举
- 关键词:富营养化综合评价
- 重庆市水资源规划利用战略研究
- 以山地城市重庆的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研究为基础,合理分析重庆水资源可利用潜力,为中远期水资源战略规划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客观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确保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允许范畴内;依据现状水资源禀赋条件、水资...
- 刘亚丽陈治刚
- 关键词:水资源
- 文献传递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中和”规划路径初探
- 本文系统梳理和深入总结国内外关键领域减碳路径与区域规划实践,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状分析与发展诉求,探讨"碳排放"时空格局与变化规律,锚固"碳中和"发展目标,从顶层设计、区域战略、空间格局、能源互济、产业联动等角度,提...
- 刘亚丽曹春霞张臻孟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