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肿瘤保肾手术15例报告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保肾手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原位低温非萎陷性肾部分切除手术作为保肾术。结果 手术发现肿瘤1~2cm 3例,2~3cm 8例,3~4cm 4例。将肿瘤和正常肾组织0 . 5~1 .0cm整块切除,送冰冻切片。术后患者预后均良好。结论 保肾手术或肾部分切除术适合于浸润黏膜固有层(T1)、浸润肌层(T2 )的肾细胞肿瘤。
- 卓少丕彭翠兴凤仪萍
- 关键词:肾肿瘤保肾手术
- 前列腺细菌感染与前列腺摘除术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探讨增生前列腺组织细菌感染与前列腺摘除术细菌感染的关系。 方法:对75 例前列腺增生症病例作前列腺摘除术的前列腺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同时作血液和尿液细菌培养。 结果:75 例中,前列腺组织细菌培养阳性 30 例(40% )。术前置管导尿的病例前列腺细菌感染率较高,为54.5% ;术前未行导尿的病例前列腺细菌感染率较低,为19.4% 。术前有菌尿症的病例,87.5% 有前列腺细菌感染;术前无菌尿症的病例,仅21.3% 有前列腺细菌感染。术中或术后菌血症占10.7% 。前列腺有细菌感染的病例,术后菌尿症发病率较高,为40% ;前列腺未发现细菌的病例,术后菌尿症发病率较低,为11.1% 。 结论:留置导尿管和菌尿症的病人前列腺细菌感染率较高,有前列腺细菌感染的病例发生术中、术后菌血症和术后菌尿症的危险性较高。
- 曾格瓦凤仪萍陆灿辉
- 关键词:前列腺摘除术细菌
- 人工尿道括约肌
- 1989年
- 一、概况1973年Scott等成功设计出可控性人工尿道括约肌,用以治疗尿失禁。该装置由美国医疗系统生产,命名为AS721型(图1)。
- 凤仪萍
- 关键词:尿道括约肌
-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48例报告
- 1991年
- 本文报告医源性输尿管损伤48例,其中妇产科手术损伤27例,泌尿外科手术损伤9例,直肠癌手术损伤11例,输尿管插管穿孔1例。讨论了输尿管损伤的诊断、预防及处理。术中发现输尿管损伤,应立即适当处理。术后诊断为输尿管损伤,治疗视病人情况采用输尿管端端吻合术,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回肠代输尿管术或肾切除术。
- 陈志光凤仪萍
- 关键词:输尿管损伤回肠代输尿管术
- 精索静脉结扎术中美蓝造影术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精索静脉结扎术中采用美蓝静脉造影术的效果。方法 自 1999年 10月起 ,6 5例患者术中美蓝稀释液注入精索内静脉、精索外静脉检测 ,曲张静脉全部予以结扎 ,保留睾丸动脉。结果 6 5例术后 6个月、1年、2年随访无一例再发。结论 精索静脉结扎术中用美蓝行静脉造影检测漏扎侧支曲张静脉 ,可降低术后复发 ,疗效明显 ,方法简单易行。
- 卓少丕凤仪萍
- 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结扎术美蓝静脉造影
- 阴茎血管研究的近况
- 1999年
- 凤仪萍王玫
- 关键词:阴茎血管
- 前列通瘀胶囊治疗精液不液化症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03年
- 观察前列通瘀胶囊 (主药 :黄芪、鹿含草、桃仁等 )对精液不液化症的疗效。服前列通瘀胶囊 77例 ,75日为 1个疗程。结果 :对精液不液化症的有效率达 85 7%。同时能提高患者精子密度和活力 ,NIH CPSI评分降低率为 5 5 44 %。结论 :前列通瘀胶囊能安全有效改善精液不液化症 ,对该症的精子数量及活力有正面影响 ;该药的有效性可能与改善引起该病常见的原因即慢性前列腺炎有关。
- 王东辉陈志光凤仪萍欧阳智兴
- 关键词:前列通瘀胶囊精液不液化症精子数量精子活力男性不育中医药疗法
- 磁共振成像在阴茎假体植入术治疗ED后的应用
- 2005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阴茎假体植入术治疗ED随访中的应用。方法对ED患者进行阴茎充吸试验,通过MRI对试验前后植入假体勃起前后的长度、管腔内径进行测量,观察储液球及管道有否渗漏、脱节,有否术后感染造成局部软组织粘连。结果本文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8个月、1年行MR复查,轴位T2WI上可见阴茎假体外周有环形假包膜信号,假体与周围软组织层次分界清晰,未见明显渗漏信号;膀胱前方见储液囊,形态张力良好;阴囊内见松开阀信号。充胀过程顺利,假体通畅。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与现有X线平片、B超检查相比更能提供准确、清晰的影像诊断依据,在阴茎假体植入术治疗ED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李志铭刘克黄勇陈德基李扬彬凤仪萍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阴茎假体植入术勃起功能障碍影像学
- 可膨胀性阴茎假体治疗阳萎被引量:1
- 1990年
- 1987年10月28日美国Furlow教授来我院,采用AMS700CXTM可膨胀性阴茎假体(附图)为1例器质性阳萎行植入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凤仪萍
- 关键词:人工尿道括约肌阴茎海绵体卧位阴茎体尼龙线
-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06年
- 勃起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发病率为20%-75%。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神经病变,肌肉组织的改变导致勃起功能障碍。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是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的基础。半数的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治疗有效,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剂有效率大于90%,阴茎假体植入手术适用于经其他治疗效果不满意的各种勃起功能障碍患者。
- 黄淑妍陈澍凤仪萍
- 关键词:勃起功能障碍糖尿病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