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雪力

作品数:20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耕地
  • 4篇地理信息
  • 4篇遥感
  • 3篇地理信息系统
  • 3篇信息系统
  • 2篇院校
  • 2篇开垦
  • 2篇课程
  • 2篇高职
  • 2篇高职院校
  • 2篇耕地开发
  • 2篇耕地开垦
  • 2篇耕地利用
  • 2篇耕地流失
  • 1篇地理
  • 1篇地理信息数据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多尺度
  • 1篇新疆耕地
  • 1篇盐渍

机构

  • 13篇内蒙古建筑职...
  • 11篇中国科学院新...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内蒙古科创测...

作者

  • 20篇冯雪力
  • 9篇吴世新
  • 8篇陈红
  • 4篇弓永利
  • 2篇齐秀峰
  • 1篇王跃宾
  • 1篇刘廷玺
  • 1篇郭晓华
  • 1篇周华荣
  • 1篇张良侠
  • 1篇刘世薇
  • 1篇刘全明
  • 1篇王根虎
  • 1篇梁雪琼
  • 1篇黄世光
  • 1篇关毅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测绘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科教导刊
  • 1篇经纬天地
  • 1篇丝路视野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1
  • 8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功能水准仪演练室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功能水准仪演练室,包括教室本体(1)和钉立于所述教室本体(1)的内墙面上的若干水准尺(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演练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准仪实际操作演练及高程测量受室外气温低、风力大及下雨等天气因素影响的...
弓永利齐秀峰冯雪力
文献传递
新疆非耕地系数相似性类型区划分被引量:2
2010年
非耕地系数反映了田间耕地与非耕地的分布情况,它的意义在于有助于获得较为准确的耕地面积。以影响非耕地系数的因素为指标对农区进行类型区划分是利用非耕地系数获取准确耕地面积的前提。首先以干旱区典型绿洲为研究区采用灰色关联方法探讨影响非耕地系数的主要因素,使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影响非耕地系数的主要因素,并采用累计平方根法研究各个类型区分界点的确定。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非耕地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利用的斑块破碎度、水网密度、农业人口密度、人均农业生产值等。将它们作为类型区划分的指标,并采用最优分层理论将类型区数目确定为8。利用累计平方根法确定各类型区的分界点,该方法使得分区结果较优,各类型区内的方差较小。该类型区划分结果反映了人们对土地利用的强度和各类型区的非耕地系数逐渐增加的趋势。
冯雪力吴世新陈红张良侠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新疆耕地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4
2010年
以新疆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及其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提取3期耕地动态变化数据。从现状分析、发展动态对新疆3期耕地开发利用的空间格局、面积变化和类型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总面积持续增加,耕地年均净增和开垦速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耕地年均流失速度持续递减;耕地开垦由绿洲地区向沙漠、戈壁延伸,而耕地流失则主要集中在绿洲地区,中东、西北和西南的边缘地区的耕地面积变化相对较大(Rid>1.02);耕地开发结构由草地和林地为主转向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未利用地的开发结构由裸土地、盐碱地为主转向沙地、戈壁和盐碱地为主,耕地的利用结构以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为主;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相互转化始终是负转化,与草地间的转化是正转化。
陈红吴世新冯雪力
关键词:耕地开垦耕地利用
新疆地区近15年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以20世纪80年代末新疆土地利用数据库及2000年、2005年两期新疆遥感影像为信息源,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数量和空间分析模型及马尔科夫过程,分析新疆近15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及各地类间的转移变化状况,揭示该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最后采用马尔科夫过程预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并对土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耕地面积处于上升状态,其年变化幅度最大;林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且减少部分主要被开发为耕地;草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水域面积不断增加。工矿居民建设用地增加迅猛。由马尔科夫过程预测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后,草地、林地面积逐年增加,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等是驱动新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冯雪力吴世新陈红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GIS
基于GIS和RS的新疆典型农区非耕地系数的应用研究
2010年
耕地中的非耕地是影响耕地面积遥感调查精度的主要因素。以2005年度中巴资源卫星数据和Quick B ird数据为信息源,通过对传统的分层抽样方法进行改进,采用GIS和RS技术对伊宁县耕地中的非耕地进行抽样计算,并利用加权法和平均法得到伊宁县非耕地系数的估计值,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北部地区的非耕地系数为0.142 7,中部地区为0.084 0,南部地区为0.076 1。通过抽样检验,上述结果满足精度要求,可以应用于伊宁县或与伊宁县具有相似状况地区耕地面积的遥感调查,以提高其调查的精度。
冯雪力吴世新陈红
关键词:分层抽样
一种一体化地理信息采集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地理信息采集设备,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理信息采集技术领域。该一体化地理信息采集设备,包括三脚架固定盘、铰接在三脚架固定盘底部的三脚架支撑杆和固定安装在三脚架固定盘顶部的采集设备主体,所述采集设备主体...
冯雪力柳苗苗弓永利
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应用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在新疆1990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四期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提取新疆三个时段的耕地开发利用时空流转数据,并结合新疆环境背景数据库分析近20年来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的时空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间,新疆耕地开发速度呈现急剧上升又减缓的趋势,2000年-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开发由壤质绿洲地区逐渐向砾质和砂质的戈壁、沙地等未利用地扩展延伸,由引渠水灌溉向地下水灌溉发展,打破河流、土质定开发的传统模式;近20年间,新疆耕地流失速度持续下降,撂荒一直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因素,建设占用在耕地流失中的比例持续下降,生态退耕在耕地流失中的比例持续上升,人为因素对耕地流失的作用逐渐增大,建设占用和生态退耕的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撂荒耕地由绿洲地区向沙地、戈壁扩展。
陈红吴世新冯雪力
关键词:耕地开发耕地流失
空天地一体化测绘地理信息训练平台
本申请涉及测绘科学与技术领域,公开了空天地一体化测绘地理信息训练平台,包括:沙盘模型,用于模拟测绘环境的地形地貌;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用于对沙盘模型进行拍摄获取地理信息数据;全站仪数字测图系统,用于进行地面测量和数字地形...
冯雪力柳苗苗
基于遥感和GIS的新疆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33
2010年
为了研究新疆耕地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利用1990、2000年TM影像及2005、2008年中巴遥感影像及其4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和野外调查数据,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新疆近2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20年来新疆耕地总量一直在增长,但其年均净增速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00—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的动态变化主要是耕地与草地间的相互转化,中东、西北边缘地带的耕地面积相对变化较大。此外,影响新疆耕地开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和水土资源的限制,同时政策因素也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水、土资源对耕地开发的限制作用在逐渐减弱;影响耕地流失的主要因素由自然撂荒和建设占用逐渐转向人为弃耕和生态退耕,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成为耕地流失的主要驱动力,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变小。
陈红吴世新冯雪力
关键词:耕地开发耕地流失驱动力
一种无人机实训飞行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实训飞行桶,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该无人机实训飞行桶,包括底桶,所述底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顶桶,所述顶桶的内部等距开设有第一滑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桶、顶桶和出入口等,可以实现无人机户内...
冯雪力柳苗苗弓永利齐秀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