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中英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螺杆菌
  • 2篇幽门螺杆菌感...
  • 2篇肿瘤
  • 2篇胃癌
  • 2篇胃肿瘤
  • 2篇螺杆菌感染
  • 2篇壳寡糖
  • 2篇溃疡
  • 2篇寡糖
  • 2篇杆菌感染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凋亡作用
  • 1篇药物耐药
  • 1篇乙醇
  • 1篇乙醇法
  • 1篇诱导凋亡
  • 1篇诱导凋亡作用

机构

  • 4篇青岛大学
  • 2篇青岛市市立医...

作者

  • 5篇侯中英
  • 4篇战淑慧
  • 3篇姜曼
  • 2篇董全江
  • 1篇解祥军
  • 1篇崔小强
  • 1篇李媛
  • 1篇李林浩
  • 1篇郭爱华
  • 1篇李彦
  • 1篇苏艳华
  • 1篇陈朝旭
  • 1篇李温静
  • 1篇刘海平
  • 1篇姜大磊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胃癌组织MUC1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对胃癌病人黏蛋白1(MUC1)表达的影响,探讨HP感染影响胃癌浸润转移的机制。方法建立HP感染胃癌AGS细胞系模型,Heochest33258染色观察HP感染的AGS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P感染对AGS细胞MUC1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胃癌组织中MUC1的表达。结果 Heochest33258染色显示,HP感染后AGS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核出现浓缩、荧光染料浓聚等典型的凋亡现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P感染后AGS细胞MUC1表达上调;MUC1在HP感染的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7%(33/49),在HP阴性的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45%(2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8,P<0.05)。结论 HP感染影响胃癌组织MUC1的表达,HP感染引起MUC1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促进胃癌转移。
侯中英滕春媛郭爱华李媛李林浩战淑慧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黏蛋白1胃肿瘤
壳寡糖减轻幽门螺杆菌对胃癌AGS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研究目的:  观察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COS)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增殖的活性,观察壳寡糖对AGS细胞和HP感染的AGS细胞的诱导凋亡的作用,探讨...
侯中英
关键词:壳寡糖幽门螺杆菌胃肿瘤AGS细胞
文献传递
壳寡糖改善TNBS/乙醇法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对2,4,6一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乙醇法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改善作用,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法制备UC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3组:正常组、模型组、COS组.造模成功后给予干预治疗,分别在12、24 h处死全部小鼠,进行一般状态、形态及组织学观察(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应用Western blot检测COS组小鼠于COS处理0、12、24 h后对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B,NF-kB)表达的影响.结果 COS组小鼠一般状态较模型组好转.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损伤肉眼观积分较正常组明显增高(12 h组:4.5±0.5 vs 0;24 h组:4.67±0.47 vs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S组肉眼积分较模型组明显下降(12 h组:2.67±0.47 vs 4.5±0.5;24 h组:1.83±0.69 vs 4.67±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S 12 h组肉眼积分较24 h组差异不显著(2.67±0.47 vs 1.83±0.69),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积分较正常组明显升高(12 h组:8.00±0.63 vs 0;24 h组:8.17±0.75 vs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S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积分较模型组明显下降(12 h组:3.67±0.52 vs 8.00±0.63;24 h组:3.83±0.41 vs8.17±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S 12 h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积分与COS24 h组比较差异不显著(3.67±0.52 vs 3.83±0.41),无统计学意义(P>0.05).COS组小鼠于COS处理12、24 h后NF-kB表达下调,表明COS抑制NF-kB表达.结论 COS通过抑制NF-冔B的表达对TNBS/乙醇法诱导的UC小鼠有改善作用.
刘海平姜曼陈朝旭李彦侯中英李温静战淑慧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壳寡糖核因子-KB
幽门螺杆菌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耐药现状及其耐药机制被引量:6
2014年
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是21世纪全球公共健康面临的重要挑战,耐药细菌的出现令临床根除治疗十分棘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世界上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我国的感染率约为40%~90%,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如不进行根除治疗感染将持续存在,然而不断上升的抗菌药物耐药率降低标准三联方案的疗效,在大多数国家根除率〈70%,低于MaastrichtⅢ共识意见提出根除率应至少〉80%的目标。
侯中英崔小强姜曼姜大磊董全江战淑慧
关键词:抗菌药物耐药幽门螺杆菌耐药机制耐药现状耐药细菌消化性溃疡
乳酸杆菌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主要病原体,以抗生素为主的联合疗法是治疗Hp感染的主要方法,但抗生素相关药物副作用、诱导耐药菌株流行、病人依从性不佳以及价格等因素,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Hp感染失败的重要原因,寻找更简单的治疗方案或新的药物治疗Hp感染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具有抑制Hp增殖、提高Hp清除率,以及改善相关药物副作用等特性,可作为辅助治疗Hp感染一种新选择。乳酸杆菌与目前推荐的Hp治疗药物联用,对改善Hp感染治疗失败的困境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乳酸杆菌抑制Hp增殖的特性及其在治疗Hp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侯中英苏艳华姜曼董全江解祥军战淑慧
关键词:乳酸杆菌螺杆菌胃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