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远
- 作品数:30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宫颈癌高剂量率3D-IGABT中乌德勒支插植施源器和环形插植施源器的对比研究
- 目的 比较宫颈癌高剂量率三维适形影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治疗(3D-IGABT)中,乌德勒支插植施源器和环形插植施源器在剂量学上的差异,探索指导临床应用的指标.方法 MRI引导的宫颈癌高剂量率后装放射治疗患者11人,年龄31...
- 赵红福程光惠施丹何明远赵志鹏
- 三维近距离膜治疗在乳腺癌上臂皮肤环周侵犯应用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探讨三维近距离膜治疗在乳腺癌上臂皮肤环周侵犯中的应用。方法 乳腺癌术后同侧胸壁、腋窝及锁骨上复发,同侧上臂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大面积环周受侵患者1例。对其上臂病变采用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膜治疗,处方剂量50 Gy分25次,并与电子线计划进行比对,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维近距离膜治疗与电子线的靶区剂量不均匀指数分别为1.62和1.94。三维近距离膜治疗CTV的D90、D100和V150%分别为205、163 cGy和6.3%,均高于电子线计划的D90、D100和V150%(189、110 cGy和3.23%)。三维近距离膜治疗肱骨的 D0.1、D1、D2分别为155、147、145 cGy,高于电子线计划的肱骨的80、55、36 cGy,但均远低于骨耐受剂量。该患接受近距离膜治疗后病灶部分消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2级皮肤反应。结论 对于诸如乳腺癌上臂环周受侵的浅表、大曲度靶区的照射,对比于电子线计划,选用近距离膜治疗实施简便均匀性好,可较好达到处方剂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 何明远赵志鹏程光惠武宁
- 不同LET射线及其联合照射下淋巴母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
- 2012年
- 目的探讨在α粒子、γ射线以及联合照射下淋巴母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方法以HMy2.CIR淋巴母细胞为对象,分别以不同剂量的α粒子和γ射线进行照射,以及先以0.025~0.500Gy的理粒子照射后即刻以不同剂量的γ射线进行照射,用胞质分裂阻断法检测淋巴细胞微核,建立不同照射条件下淋巴母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结果对于γ射线照射,微核率剂量-效应符合线性平方模型Y=c+ctD+βD2对于Ot粒子照射,当照射剂量〈0.250Gy时,细胞微核率随剂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其剂量进一步增加时,微核率剂量-效应曲线呈现下弓型。可以采用反映辐射旁效应的BaD模型Y=c+αD+σ[1-exp(-8D)]exp(-130)进行很好地拟合。对于联合照射,当d粒子剂量较低时,微核率的剂量效应与γ射线照射时的相似;但当d粒子剂量较大时,微核率的剂量一效应更接近于α粒子照射。同时,0.2、0.5Gyd粒子联合γ射线照射引起的微核率显著高于它们单独照射时的微核率之和(t=5.22—11.86,P〈0.05)。结论α粒子照射具有与γ射线不同的辐射损伤规律,辐射旁效应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联合照射则可以引起细胞损伤的协同增强。
- 任瑞平何明远董忱谢月霞邵春林
- 关键词:Α粒子联合照射微核率剂量-效应
- 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3D-IGBT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3D-IGBT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剂量学优势.方法 分析2013-2014年于本院接受根治性外照射及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3D-IGBT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45例,FIGO分期(2009年)为ⅠB2-ⅣA期.同一患者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192Ir治疗后,在原影像上去掉插植针作用,仅使用腔内施源器制定治疗计划.比较前后两组计划中高危CTV的D90%、中危CTV的D90%和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的D2cm^3剂量学差异,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 共制定260次后装治疗计划,其中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计划130例、腔内治疗计划130例.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较腔内治疗高危CTV的D90%、中危CTV的D90%显著增高(P=0.000、0.000),膀胱、直肠的D2cm3显著降低(P =0.000、0.006).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使用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3D-IGBT在获得更高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了膀胱、直肠受量.
- 张宁赵志鹏程光惠何明远赵红福葛禹平
- 关键词:腔内组织间剂量学
- 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H2AX,ATM,CDKN1A,TP53辐射响应研究现状被引量:3
- 2011年
- 人类受到照射后,至少有173种蛋白质表达水平增加和磷酸位点发生改变。本文介绍了DNA修复相关蛋白质H2AX、ATM、CDKN1A、TP53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品质和不同剂量射线诱发这些蛋白质响应研究现状。
- 任瑞平何明远邵春林
- 关键词:生物学效应生物剂量计
-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与弧形容积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技术和VMAT技术的剂量学比较,得出一种可行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11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对每一位患者设计两个IMRT计划和两个VMAT计划,单次剂量2Gy...
- 赵红福何明远赵志鹏施丹金建学程光惠
- 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放疗 CT与 MRI 定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比较 CT 与 MRI 图像引导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放疗靶区及剂量学的差异,为优化影像引导方式及改进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本院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患者13例,均行外照射+MRI 引导三维适形腔内+插植近距离治疗。每次后装均实施 MRI和 CT 扫描,并分别进行靶区勾画、腔内+插植和模拟去除插植针单纯腔内治疗计划设计。对两组扫描数据进行配对 t 检验。结果 MRI 比 CT 的高危 CTV 的宽度、体积小[(38.0±9.4) mm ∶(45.1±8.7) mm (P=0.000)、(34.2±15.3) cm3∶42.9±20.4 cm3(P=0.002)],中危 CTV 的宽度、厚度、体积也小[(58.8±9.4) mm ∶(65.4±10.3) mm ( P=0.000)、(34.8±6.3) mm ∶(37.5±6.3) mm ( P=0.001)、(90.9±28.5) cm3∶(109.0±36.4) cm3(P=0.000)]。 MRI 较 CT 的高危、中危 CTV 的 D90%均增高[87.6 Gy ∶85.8 Gy (P=0.013)、67.7 Gy ∶66.3 Gy (P=0.005)],而膀胱、直肠 D2 cm3均降低[73.1 Gy ∶75.5 Gy (P=0.011)、61.0 Gy ∶65.7 Gy (P=0.000)]。结论 CT 比 MRI 定位过度评估靶区宽度;应用 MRI 定位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有明显优势;腔内+插植可弥补 CT 引导造成的靶区剂量下降。
- 朱永刚赵红福程光惠何明远施丹赵志鹏
- 关键词:靶区勾画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水平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价值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同步治疗敏感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肿瘤的不同分期给予个体化的同步放化疗治疗。疗程过后获取患者癌组织的病理标本,并通过免疫组化法将患者分为EGFR阳性组41例和阴性组19例,比较两组同步放化疗的完全缓解率。结果 EGFR阳性组完全缓解率为28例(68.29%),EGFR阴性组完全缓解率为3例(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同步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EGFR的表达程度与治疗结果明显相关,EGFR可作为判断癌细胞对放疗及化疗敏感性的一项特异性指标。
- 姚忠彬何明远赵红福赵志鹏程光惠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
- 局部进展期非手术直肠癌外照射联合近距离治疗结果初步观察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外照射联合近距离放疗在治疗局部进展期非手术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5年间局部进展期非手术直肠癌患者11例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患者均接受盆腔外照射联合三维腔内近距离放疗,完成盆腔外照射放疗(DT50Gy分25次)后,行近距离推量DT15~20Gy分3~4次。盆腔转移淋巴结采用外照射推量至60~66Gy分30~33次。外照射期间均行同期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放疗后采用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和局控率。采用RTOG损伤分级标准评估早、晚期放疗反应。结果11例患者高剂量率三维腔内近距离治疗近距离中CTV D90%的EQD2 Gy为(21.3±1.60)Gy。原发灶完全缓解率为64%,部分缓解率为27%,客观缓解率为91%。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64%、46%,无瘤生存率为64%、45%、27%;3年局部额控制率为46%。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第8个月肺部转移。1-2级肠道急性不良反应7例,泌尿系统急性不良反应5例;2级骨髓抑制反应1例;1-2级肠道晚期不良反应5例,泌尿系统晚期不良反应1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外照射联合三维腔内近距离治疗在局部进展期不可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中,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的直肠癌根治性治疗方案。
- 赵志鹏李丹管薇何明远程光惠武宁
- 宫颈癌3 DBT直肠实测剂量与参考剂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3DBT中直肠实测剂量与参考剂量的相关性,评估直肠实测剂量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在完成全盆腔外照射后行三维近距离治疗(3DBT)。依据ICRU38号报告推荐的直肠监测方法,通过在体监测得到直肠实测剂量、参考点剂量( DICRU )及D2.0 cm3,在计划系统中得到计划剂量。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它们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直肠实测剂量大于计划剂量(3.48∶3.25,P=0.000)、小于DICRU(3.48∶3.71, P=0.000)和D2.0 cm3(3.48∶3.87,P=0.002)。直肠实测剂量与计划剂量存在线性关系,二者偏差百分数为-20%~40%,偏差平均数为8.16%,其中63%宫颈癌患者偏差<±10%,最大偏差达60%。实测剂量与DICRU相关性强( r=0.722)、与D2.0 cm3相关性弱( r=0.284)。结论宫颈癌3DBT中直肠实测剂量存在一定偏差,但与计划剂量呈线性相关。实测剂量及计划剂量均会低估直肠剂量参考点剂量。直肠在体监测方法可作为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 刘丽琼赵志鹏程光惠何明远赵红福朱永刚施丹
- 关键词:剂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