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培源

作品数:21 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动脉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9篇预后
  • 7篇介入
  • 7篇介入治疗
  • 7篇出血
  • 6篇动脉介入治疗
  • 6篇血管
  • 6篇冠状动脉介入
  • 6篇冠状动脉介入...
  • 6篇成形术
  • 5篇心肌
  • 5篇心肌梗死
  • 5篇术后
  • 5篇老年
  • 5篇梗死
  • 4篇心病
  • 4篇心肌梗死患者
  • 4篇血管成形

机构

  • 1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杜克大学

作者

  • 21篇何培源
  • 17篇杨跃进
  • 9篇乔树宾
  • 8篇陈珏
  • 8篇刘海波
  • 8篇高润霖
  • 8篇袁晋青
  • 8篇徐波
  • 6篇吴永健
  • 6篇李卫
  • 5篇唐欣然
  • 5篇王杨
  • 3篇杨进刚
  • 3篇吴元
  • 3篇许海燕
  • 2篇蒋立新
  • 2篇姚民
  • 2篇高晓津
  • 1篇叶蕴青
  • 1篇戴军

传媒

  • 4篇心血管病学进...
  • 3篇中国心脏大会...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第二十五届长...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完全血运重建是否必须被引量:2
2013年
早先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包括减少死亡、再梗死,
何培源杨跃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多支病变
不同年龄段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再灌注治疗与院内预后的关系
何培源杨进刚许海燕高晓津冼颖吴元李卫王杨严若华金辰宋雷张璇伏蕊叶蕴青董秋婷孙慧高润霖杨跃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老年患者出血与1年预后的关联
目的:探讨对于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出血与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联。方法:共纳入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05例,其中合并出血患者153例,未出血患者952例。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出血与1年期死...
何培源杨跃进乔树宾徐波吴永健袁晋青陈珏刘海波高润霖
男女性别差异对于急诊PCI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在药物涂层支架时代,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不同性别间的PCI预后差异。方法:连续纳入687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其中男性572例,...
何培源杨跃进乔树宾徐波吴永健袁晋青陈珏刘海波唐欣然王杨李卫高润霖
口服Xa因子抑制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二级预防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2013年
自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二级预防中加以使用,ACS患者的远期缺血事件及血栓形成事件的风险即明显降低。但若要完全去除残留缺血风险,临床医生们仍期望找到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去达成。Xa因子是凝血途径中一个重要因子,亦是抗凝药物治疗的重要靶点。多个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都在探究,口服的Xa因子抑制剂是否可以进一步降低ACS患者远期的残留缺血风险。但研究结果显示: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口服Xa因子抑制剂使得不良心血管事件可能获益的同时,也明显增加了出血的风险。所以如何平衡好Xa因子抑制剂的获益及出血风险决定了该类药物未来在ACS患者中的应用前景。现将最新的口服Xa因子抑制剂在ACS患者中远期应用的临床研究加以综述。
何培源杨跃进
关键词:抗凝
男女性别差异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患者预后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在药物涂层支架时代,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不同性别患者的PCI预后差异。方法连续纳入687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其中男572例,女115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结局及临床预后。结果女性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大于男性,合并多支病变的比例也要高于男性。女性患者院内(3.8%vs.4.3%,P=0.792)及1年期(6.6%vs.7.8%,P=0.647)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率与男性无统计学差异。但女性院内的大出血事件(11.3%vs.5.4%,P=0.019)及穿刺并发症(9.6%vs.4.9%,P=0.048)要高于男性。女性患者一年随访时的再发心绞痛事件率也要高于男性(10.4%vs.3.9%,P=0.003)。结论在药物涂层支架时代,对于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不同性别间的近期及1年期的主要临床终点预后相似。但女性的出血及穿刺点并发症风险更高。合理的避免出血是提升女性PCI质量的首要目标。
何培源杨跃进乔树宾徐波吴永健袁晋青陈珏刘海波唐欣然王杨李卫高润霖
关键词:女(雌)性
不同性别的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差异分析
何培源王杨李卫高润霖杨跃进乔树宾徐波姚民吴永健袁晋青陈珏刘海波唐欣然
依折麦布临床研究最新进展被引量:33
2012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的水平,预防主要血管事件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证实。依折麦布是一种新型降LDL-C药物,其机制是选择性抑制肠胆固醇吸收。其降脂效能已被明确证实,但其对心血管事件的作用尚不明确。近期几项关于依折麦布的临床试验结果陆续发表。现就对于依折麦布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最新进展做一系统评述。
何培源李静蒋立新
关键词:依折麦布低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降脂治疗
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2006年6月至2011年8月,前瞻性纳入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PCI的老年(≥75岁)冠心病患者1 105例.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围手术期发生出血,共153例)和无出血组(围手术期无出血,共952例).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出血与术后1年死亡和心肌梗死复合终点的关系.结果 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2级出血比例为9.5%(105/1 105),≥2级出血比例为11.8% (130/1 105);穿刺点相关出血占所有出血的62.7%(96/153).出血组术后1年死亡和心肌梗死复合终点事件率高于无出血组[9.2%(14/153)比4.2%(40/952),P=0.008],心原性死亡比例也高于无出血组[3.9% (6/153)比0.8%(8/952),P=0.007],而非心原性死亡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0).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以无出血为对照,BARC≥2级出血术后1年死亡和心肌梗死复合终点的HR值为2.368(95% CI:1.201-4.669,P=0.013).结论 PCI围手术期出血是≥75岁冠心病患者术后1年死亡和心肌梗死复合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何培源杨跃进乔树宾徐波姚民吴永健袁晋青陈珏吴元刘海波戴军李卫唐熠达杨进刚高润霖
关键词:出血预后
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及优化治疗策略研究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和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截至201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亿。我国平均每年增加约1000万老...
何培源
关键词:冠心病有效性安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