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提高逼尿肌检出率的临床意义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安全性和逼尿肌检出率。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治的膀胱肿瘤患者87例,肿瘤直径均小于3 cm。其中男54例,女33例,年龄36~83岁,平均(58.4±7.6)岁。44例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整块切除术,43例患者接受传统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统计术中穿孔率和术后病理逼尿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整块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病理逼尿肌检出率为97.7%(43/44),术中未见穿孔。接受传统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术后病理逼尿肌检出率为65.1%(28/43),术中1例患者发生穿孔。两组之间的逼尿肌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整块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术式,可以通过提高逼尿肌的检出率从而实现更加准确的病理分期。
- 周世英何书明
- 关键词:膀胱肿瘤整块切除逼尿肌
- 输尿管癌和输尿管息肉的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和输尿管息肉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上的差异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2例输尿管癌和输尿管息肉患者的诊疗资料。结果4例输尿管息肉患者经手术治愈,8例输尿管癌患者术后1例4个月复发,1例3个月发现膀胱肿瘤,6例经2年随访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输尿管癌和输尿管息肉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有很大的不同,息肉可通过开放手术、腹腔镜或腔内手术治愈,但输尿管癌应以腹腔镜或开放手术为首选,腔内手术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 何书明梁培育欧善际
- 关键词:输尿管癌输尿管息肉
- 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附31例报告)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1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22例,中段结石9例。15例术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 梁培育欧善际许海波颜毅何书明李浩勇彭晓晖王声兴肖劲逐
- 关键词:后腹腔镜技术输尿管结石治疗学
- 文献传递
- 尿道手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抗漏尿效果观察
- 2007年
- 目的观察尿道手术中使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的抗漏尿效果。方法观察组48例,其中尿道下裂38例,尿瘘6例,尿道狭窄2例,球部尿道损伤2例。对照组45例,其中尿道下裂34例,尿瘘4例,尿道狭窄3例,球部尿道损伤4例。手术中尿道成形或修复完毕后,将已配制好的医用生物蛋白胶均匀喷洒在观察组创面上。比较两组之间的术后漏尿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漏尿率为2.08%(1/48),同期对照组术后漏尿率8.89%(4/45),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尿道手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可明显降低术后漏尿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欧善际何书明彭晓晖王声兴梁培育
- 关键词:外科手术尿道生物蛋白胶尿瘘
- 膀胱癌细胞外泌体诱导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形成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究膀胱癌细胞外泌体诱导中心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而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功能及机制。方法:提取SV-HUC-1、MGH-U3和253J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并用PBS和上述外泌体与中性粒细胞(PMN)共孵育,分为PBS组、SV-HUC-1 exo组、MGH-U3 exo组、253J exo组。Sytox green染色检测NETs的生成,Western blot检测NETs标志蛋白CIT-H3、NE、MPO表达。与MGH-U3和253J细胞分为Control组、PMN组、MGH-U3 exo组、253J exo组、MGH-U3 exo+PMN组、253J exo+PMN组。MGH-U3 exo组和253J exo组的PMN培养上清加入1.5 U/ml DNAse,共孵育30 min后,收集混合液分别与MGH-U3和253J细胞共孵育,记为MGH-U3 exo+PMN+DNAse组和253J exo+PMN+DNAse组。CCK-8法检测MGH-U3和253J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结果:与PBS组相比,MGH-U3 exo组和253J exo组NETs形成增加,CIT-H3、NE、MPO表达显著增加(P<0.001),SV-HUC-1 exo组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与Control组相比,MGH-U3 exo+PMN组和253J exo+PMN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强(P<0.05),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相比于MGH-U3 exo+PMN组,MGH-U3 exo+PMN+DNAse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相比于253J exo+PMN组,253J exo+PMN+DNAse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膀胱癌细胞外泌体可通过诱导NETs的生成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符仕宝陈宁何书明杨杰彭泽椿徐明彬
- 关键词:膀胱癌外泌体NETS增殖
- 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6月期间收集BPH伴有OAB患者26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134例)和对照组(128例)。试验组患者口服坦索罗辛0.2mg,每天一次,同时口服索利那新5mg,每天一次;对照组患者仅口服坦索罗辛,用量用法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药物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观指标IPSS评分、OABSS评分及QOL评分和客观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24h排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夜尿次数、每次排尿量的变化,评估治疗后BPH患者OAB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变化值与对照组相比,除Qmax和每次排尿量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Qmax和每次排尿量治疗前后的变化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低,分别为4.58%和2.47%,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BPH伴有OAB患者的疗效,较单用坦索罗辛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 邢增术肖亚军梁培育何书明
-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症坦索罗辛
- 微通道镜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一期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采用mPCNL治疗112例无积水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肾52例,右肾60例;完全性铸型结石68例,不完全性铸型结石33例,孤立性结石11例。结果112例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精准穿刺建立F16微通道并施行一期单通道碎石,手术平均时间(62.31±12.54)min,术后血红蛋白平均下降(9.3±2.4)g/dL,术后3 d结石清石率为83.93%,术后1个月结石清石率为90.17%,7例患者需输血治疗,术后发热9例,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均降至正常;无尿漏、气胸、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具有结石清石率高、安全有效的特点。
- 莫智波何书明彭泽椿符仕宝徐明彬
- 关键词:微通道经皮肾镜
- 膀胱癌患者微创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案的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微创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泌尿科收治的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患者127例,根据患者的病情接受不同的尿流改道方案,将患者分为原位回肠膀胱术组58例,Bricker膀胱术组33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36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以及肿瘤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原位回肠膀胱术组长于其他两组,Bricker膀胱术组长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原位回肠膀胱术组多于其他两组,Bricker膀胱术组多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肠功能恢复时间,原位回肠膀胱术组与Bricker膀胱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时间短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位回肠膀胱术组的远期并发症总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原位回肠膀胱术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位回肠膀胱术无需外接装置,更接近生理排尿特征,术后生活质量较高,但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适应不宜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应根据患者个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符仕宝方茜茜何书明肖劲逐张善斌车宪平
- 关键词:尿流改道术生活质量膀胱切除术微创
- NMP22、BTAstat和B超联合运用诊断膀胱肿瘤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核基质蛋白(NMP22)、膀胱肿瘤抗原(BTAstat)和B超联合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90例怀疑膀胱肿瘤以及膀胱癌术后随访的患者,均在预约膀胱镜检查前行尿NMP22、BTAstat和经腹B超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评价NMP22、BTAstat和B超联合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作用。结果:90例中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41例,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49例,NMP22、BTAstat和经腹B超检查3者联合诊断膀胱肿瘤的敏感性为92.7%,与膀胱镜(9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联合检测膀胱肿瘤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5%、79.1%、91.2%。结论:NMP22、BTAstat和B超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膀胱肿瘤早期诊断的能力,可部分替代膀胱镜检。
- 陈智梁培育徐海波李浩勇何书明
- 关键词:膀胱肿瘤核基质蛋白膀胱肿瘤抗原B超
- 肾盂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目的探讨肾盂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1例肾盂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因反复右侧腰痛2个月入院就诊,右侧肾区有压痛及叩击痛.CT检查考虑右侧肾盂癌,侵犯多个肾盏及输尿管上段.泌尿系彩超检查考虑右侧肾盂癌.结果患者术前诊断为右侧肾盂癌,行右侧肾盂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肾盂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术后因个人原因未行化疗等相关治疗.术后1个月出现肿瘤多发,并发生肝转移.随访至术后4个月,患者因全身多发转移瘤而死亡.结论肾盂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罕见,症状与肾盂癌相似,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改变,确诊须依靠病理学检查,而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根治性手术联合放化疗.
- 周世英何书明陈宁
- 关键词:肾盂淋巴上皮瘤样癌泌尿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