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家农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年龄组小儿骨皮质发育状况观察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通过对正常婴幼儿、青少年及部分成年人骨皮质发育的横向观察 ,了解小儿骨皮质发育的规律。 【方法】 市郊农村健康婴儿 ,城区婴幼儿、青少年及部分成年人 ,共 10 17例摄右手腕正位X光片 ,测量第二掌骨中点横径及内径 ,用MicrosoftExcel 97软件计算出骨皮质厚度、皮质指数并作统计学处理。 【结果】 从 1岁组到15岁组男、女童骨皮质厚度分别增加了 3 .0 6mm及 2 .89mm ,平均年增幅分别为 4.0 %及 4.3 % ;婴儿期平均年增幅分别为 8.2 %及 6.9% ,从幼儿期到学龄前儿童分别为 2 .3 %及 2 .0 % ,11.0~ 13 .0岁组女童为 10 .7% ,13 .0~ 15 .0岁组男童为 7.8%。农村地区 1岁组婴儿第二掌骨中点横径同城区婴儿基本相同 ,但平均骨皮质厚度低 0 .3 9mm(P <0 .0 0 1)。 【结论】 骨皮质厚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婴儿期及青春期前后增厚显著 ,以青春期骨皮质增厚最明显。
- 宁刚吴康敏伍家农张光鹏杨定焯
- 关键词:骨皮质生长发育补钙
- 讨论式教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病案分析中的应用
- 2000年
- 伍家农张光鹏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讨论式教学
- 用三种软件编制解剖学电子讲稿的体会
- 2002年
- 伍家农张光鹏
- 关键词:解剖学电子讲稿
- 对局解教材“解剖操作”编写的建议
- 2001年
- 局部解剖学有 2 / 3的时间是在实验室内 ,在教师指导下 ,按照解剖学实验指导 (解剖操作 ) ,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通过解剖标本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解剖操作”实际上是给学生介绍探索、获取人体形态结构知识的“方法”,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方法”好 ,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更好地发挥 ,且能终身受益。作者仅以股前内侧区局部解剖为例 ,围绕如何更好地保留、暴露和识别有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等问题 ,对皮肤切口、深筋膜及其所形成结构的解剖、肌和神经血管的有关解剖的“方法和步骤”,提出自己肤浅的建议。
- 张光鹏伍家农
- 关键词:局解人体形态结构解剖学实验解剖标本医学基础学科缝匠肌
- 桡骨下端骺线与骺软骨板的观测被引量:2
- 2001年
- 为积累国人桡骨下端骨成熟情况的年龄变化资料 ,作者在成都地区拍摄的 1 0 8个正常人左侧手腕部后前位X线片上 ,对桡骨下端的骺线与骺软骨板进行了观测。结果 :1 .骺软骨板完整 ,即尚未形成骺线者 ,男 :1 8岁 1 5 .3 8% ,1 7岁 4 6.4 3 % ;女 :1 8岁 4 .1 7% ,1 7岁 6.67%。已形成骺线者 ,男 :1 8岁 65 .3 9% ,1 7岁 2 8.5 7% ;女性 :1 8岁91 .67% ,1 7岁 80 .0 0 %。 2 .全部骺线的内侧端都是位于桡骨的尺切迹关节面内。 3 .骺线至桡骨腕关节面的垂直距离 ,男平均为 7.0 5mm ,女为 5 .88mm。 4 .同性别的 1 8岁组与 1 7岁组比较 ,各项测量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男和女比较 ,各项测量结果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
- 张光鹏伍家农李瑞祥
- 关键词:桡骨下端骨折
- 加强讨论课对解剖学教学效果的初步分析
- 1999年
- 本教研室于97级本科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对临床医学专业6个教学班167人(少数民族学生成绩未列入统计)和医技、法医、妇幼、护理专业共4个教学班122人(全部为汉族学生)分别施行加强讨论课与传统教学两种教学方法。为初步分析两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有关方面知识的掌握及能力培养的异同,作者将两者的期末成绩按下述几个方面作了初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总平均成绩、及格率和选择题成绩水平相当;问答题平均成绩、名词解释题成绩中传统组明显优于加强讨论课组;标本题成绩中加强讨论课组明显优于传统组。分析结果提示加强讨论课和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有关知识的掌握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方面各有所长。 关键词 解剖学 教学方法教学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开设局部结构讨论课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下,以下问题特别值得关注:①学生能否较好地掌握所讨论的局部结构知识、能否将从有限的数个局部的讨论中学得的方法由点及面地应用于其他局部结构的理解、归纳,进而有序地对这些局部乃 至整体结构关系予以正确的表述?②加强讨论的教学模式的施行是否需要创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的考试方法?讨论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教改过程中需要改进或修正之处,以使其适应新形势下医学教育的需要。
- 伍家农张先鹏
-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方法讨论课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