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琼华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液
  • 3篇室间质评
  • 2篇血液学检验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计数
  • 2篇临床血液
  • 2篇临床血液学
  • 2篇临床血液学检...
  • 2篇计数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计数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血液流变学测...
  • 1篇质控
  • 1篇室内质控
  • 1篇凝血试验
  • 1篇脓毒

机构

  • 6篇湖北省临床检...

作者

  • 6篇付琼华
  • 1篇杨亚磷
  • 1篇程樱
  • 1篇陈建昌
  • 1篇曾明
  • 1篇王芳

传媒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实验...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10年度湖北省临床血液学检验室间质评情况总结
目的对湖北省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实施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Extermal QualityAssessment,EQA)活动,了解全省全血细胞计数项目,包括WBC、RBC、Hb、Hct、Plt检测的现状,提出改进的措施...
付琼华
关键词:室间质评临床血液学检验全血细胞计数
湖北省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现状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湖北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实施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了解全省凝血试验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正常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现状,提出改进的措施,促进检测质量,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对全省近190个临床实验室1年2次发放室间质量评价质评物(包括正常、中度异常和高度异常3种水平),收集各检测数据,对参加实验室按使用仪器、试剂情况进行分组,采用美国PT评分方法进行统计评价。结果:全省各参控实验室合格率2005年为41%,2006年为55%,2007年为67%,2008年为79.2%,逐年上升。分析各项目各组变异系数(CV%),发现质评物异常程度越高,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值越大,及格率越低。使用与仪器配试剂的检测系统变异系数比非配套检测系统小,及格率高。结论:实验室通过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及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检测质量。
付琼华
关键词:凝血试验室间质评
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对脓毒症患儿感染情况及病情程度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究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在脓毒症患儿感染情况及病情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儿80例,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每组40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脓毒症患儿36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均检测血清中PCT、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比较。比较PCT单独检测及PCT联合WBC检测诊断脓毒症的价值。结果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清中PCT、WBC、CRP含量最高,分别为(2.88±1.31)μg/L、(17.0±6.6)×10-9/L、(124.8±15.9)mg/L,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F=4.881、5.052、5.456,P〈0.05),且息儿血清PCT阳性率为85.0%,高于脓毒症组患儿的57.5%和对照组的2.7%,3组患儿的PC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4,P〈0.05)。PCT、WBC联合检测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7.5%、95.0%、91.3%、94.6%、88.4%、0.825,均明显高于PCT单独检测的57.5%、80.0%、68.8%、74.2%、65.3%、0.375(P〈0.05)。结论 PCT在脓毒症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与WBC计数联合检测后,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曾明程樱付琼华王芳陈建昌
关键词:降钙素原脓毒症白细胞C-反应蛋白
湖北省血液流变学测定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湖北省临床实验室开展血液流变学测定室间质量评价(Exterm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活动,了解全省血液流变学测定项目(全血黏度)的现状,提出改进的措施,促进检测质量,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2009年第一次对全省36个临床实验室发放5个批号室间质量评价质评物,收集各检测数据,对参加实验室和仪器的方法进行分组,采用美国PT评分方法进行统计评价,计算各组的加权均值作为靶值,以靶值±2s为控制线计算各组可接受范围。各批号各项目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得分为100%,不在可接受范围内得分为0%。总成绩≥80%为本次EQA活动合格,总成绩〈80%为本次EQA活动不合格。结果收到32个实验室回报结果,全省各参控实验室合格率为87.5%。分析各项目各组变异系数(CV%),发现两组低切变率的黏度的靶值差别较大,毛细管压力传感式测定组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旋转式测定组,发放的质评物适合旋转法仪器,旋转式测定组所测得值相对准确。结论血液流变学实验室通过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及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检测质量。
付琼华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测定室间质评
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付琼华
关键词:血液学检验
湖北省临床化学室内质控RCV调查结果分析
2002年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湖北省钾,钠,氯,钙,血糖,尿素,尿酸,肌酐,总蛋白,白蛋白等十项常规临床化学检测项目常规条件下变异(RCV,routine conditions variance)现状,了解湖北省临床检验工作的质量,为确定与全自动化技术质量控制体系相适应的RCV积累数据。方法:对湖北省1999-2000年195个实验室的十项常规临床化学检测项目室内质控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出各项目的平均RCV,与卫生部1985年推荐的RCV及全国平均RCV进行比较;并对来自于同一项目不同实验室的RCV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比较。结果:湖北省十项常规临床化学检测项目的平均RCV小于我国推荐的RCV,约80%以上的实验室已达到推荐值水平,但和全国统计值相比,湖北省RCV均大于全国RCV,且同一项目不同实验室RCV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甚远,可相差数十倍,最高达352倍。结论:确定合适的检测允许误差范围,不仅要被临床上接受,还应考虑目前实验室所达到的水平。我国推荐的RCV已有十几年了,这些年来,由于临床化学检验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及精密度的提高,方法学的改进和商品试剂盒的使用以及实验室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得RCV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有必要重新确定RCV,以形成和自动化技术相适应的质量控制体系,这将对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提供重要的保证。
杨亚磷付琼华
关键词:室内质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