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岩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高校
  • 2篇德育
  • 2篇育人
  • 2篇实效
  • 2篇实效性
  • 2篇思政
  • 2篇网络德育
  • 2篇文化
  • 2篇教育
  • 2篇课程
  • 2篇高校网
  • 2篇高校网络
  • 2篇高校网络德育
  • 2篇工作实效
  • 2篇工作实效性
  • 1篇大学物理
  • 1篇大学物理实验
  • 1篇大学物理实验...
  • 1篇大学物理实验...
  • 1篇档案

机构

  • 10篇北京信息科技...

作者

  • 10篇于岩
  • 2篇黄文奇
  • 2篇邵长生
  • 1篇鲁雷
  • 1篇于肇贤
  • 1篇包立辉

传媒

  • 3篇文教资料
  • 2篇当代教育理论...
  • 2篇科教文汇
  • 1篇物理通报
  • 1篇北京档案
  • 1篇北京教育(高...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网络德育工作实效性现状与原因初探被引量:3
2012年
大学生是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他们的网络道德和道德行为表现值得关注。本研究使用抽样问卷调查法,探讨了225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现: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社会道德准则总体一致,其道德信念对现代德育的目标与要求的接受程度较高,但大量存在的网络失范现象一定程度干扰了德育客体对部分社会道德准则的再认效果,使其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并不坚定,在道德行为选择上存在诸多与现代德育目标背离的现象,趋于功利化。
于岩邵长生
关键词:网络德育实效性道德认知道德信念道德行为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干部培训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好干部不会自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①。本文结合国家对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从“供给侧”视角分析干部的教育培训需求,将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与个人需求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设计干部教育培训流程,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于岩
关键词:干部培训岗位需求
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探析
2017年
自儒家价值体系确立以来,中国主流价值观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曾一度被削弱。毛泽东时代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整套包括信仰、政治学、经济学、道德观的价值体系,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理论和措施力求改变上述状况,逐步把中国变成一个容纳性较强的社会。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明晰并建立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主导价值观。
于岩
关键词:传统文化价值观毛泽东邓小平
密立根油滴实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探索
2023年
实践类课程教学是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密立根油滴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中的经典实验,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该文从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历史背景、测量原理和现代应用出发,深度挖掘了实验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辩证法原理等思政元素,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引入这些思政元素,以及如何进行创新思维教育和创新实验探索,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目标.
黄文奇于岩
关键词:密立根油滴实验辩证法
新时代校史育人的路径:校本文化建构的视角被引量:2
2024年
构建高质量的校本文化,是大学在新时期聚合办学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校史为基,从中寻找校本文化之根和办学精神之源。从校史入手,通过系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对学校精神谱系进行校本化解读、培根铸魂构建红色校史育人体系等途径,开创了依托校史塑造高质量校本文化,引领高质量育人工作的新局面。
于岩
关键词:校史校本文化
新媒体生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传播冲突被引量:1
2013年
新媒体带来电子化的新语言,不断影响、改变、创造着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传播模式。新媒体生态不仅给参与互联网的每个人无限放大的机会,而且通过这种参与,塑造着社会新认知,进而影响着意识形态的政治地位和话语权威。新媒体生态是马克恩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传播背景,由于新媒体的特性,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冲突的现实存在——权威消解与意识形态建构的冲突:去中心化、话语权解构与马克思主义主导性的冲突;程式化表达与大众接受心理的冲突。这需要我们努力探索话语权主导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话平台的构建方式。
于岩
关键词:新媒体话语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和创新教育探索——以光敏传感器实验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所有理工类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实验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光敏传感器在现代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原理包含丰富的物理内涵和思想,是实施课程思政和创新教育的良好载体.详细阐述了光敏传感器实验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介绍了如何利用光敏传感器进行创新实验探索,以达成全方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黄文奇于岩
关键词:创新教育
对促进和加强学科建设的思考——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学科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本文结合具体事例从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和构建学科基地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科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于肇贤于岩鲁雷
关键词:学科建设学科方向学科队伍学科基地
红色校史档案赋能高校育人工作的创新路径
2024年
红色校史档案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资源,对于丰富育人知识、加强精神引领、实现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红色校史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实践中实现红色精神薪火传递是红色校史档案赋能育人工作的着力点。在此基础上,论文从“明体达用”的角度提出了红色校史档案赋能育人工作的具体路径,以进一步推动红色校史档案赋能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
于岩
关键词:红色档案高校育人
高校网络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理论基础与评价标准被引量:3
2012年
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和高校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技术手段和传播载体。它既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便利,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评估目前网络德育工作的实效,找寻高校德育工作规律,使德育工作走向科学化,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对人的道德认知发展过程有比较深刻的规律性研究。在两位学者理论的基础上,总结提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标准:道德认知、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的一致性。
于岩邵长生包立辉
关键词:网络德育实效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