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宇
- 作品数:34 被引量:98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研究:渊源、内涵及实践价值被引量:11
- 2019年
- 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述萌芽于习近平的知青时代,在河北、福建工作时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在主政浙江时期得到充分运用,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走向成熟。党的十八大以后,这一论述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并在实践中得到全面检验,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不仅为中国解决生态问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行的道路,而且也为世界解决环境和生态治理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 于天宇于天宇
- 关键词:生态生产力
- 永恒的生态限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加速的逻辑、困境、策略及本真面目被引量:4
- 2020年
- 面对有限的生态资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加速过程中必将陷入一种生态困境,即无限的生产加速与有限的生态资源间的悖论。因而,资本主义试图通过一种急切的资源扩张策略,实现资源总量的增长。这种增长一方面来自于对内的策略,即通过科技的手段,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外的策略,即通过掠夺的方式,占有其他空间的有效资源。使资源的消耗速度缓慢于资源的增长速度,从而延缓增长极限的到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策略,隐含在社会加速之下,使人们麻痹于不断发展进步的表面繁荣现象之中,逐渐忘却了终将到来的发展桎梏。
- 于天宇
- 关键词:生态资源
- 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唯物史观阐释
- 2024年
- 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形态的质态跃迁,正在成为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历史性力量。如何基于既定的实践探索构建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叙事体系,尤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阐明其蕴含的社会历史性意义,是目前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满足物质生产发展与精神生活丰富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蕴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理论创新、根植实践智慧、创建文明形态的“文明特质”。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意蕴着效率与公平、生产与分配、增长与需求辩证统一的理论逻辑;指向于以新型劳动者创新致富、数字财富分配正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保障为核心的实践指向;彰显着以人民至上的文明品格、生产实践的创新理念、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为导向的文明效应。
- 余镇生于天宇
- 关键词: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唯物主义
- 技术人类形成与自然需要瓦解被引量:1
- 2022年
- 技术的加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并进一步改变着人类的存在方式。人类从身、心两方面正不断被技术化,自然人类文明逐渐走向技术人类文明。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加速进程中,资本权力推动着技术的进步,通过人对技术的依赖进而形成一种技术对人的统治力量。技术一方面替代着人,另一方面也控制着人。当自然人类完全转变为技术人类之时,马克思所提出的“自然的需要”也将被资本统治的技术彻底瓦解,并完全成为资本主义“历史形成的需要”。此时,资本权力利用技术的统治,完全控制“人类”需要,“人类”将彻底被资本所宰制。因此,必须使技术摆脱资本权力的束缚,真正兑现技术进步的承诺。
- 于天宇
- 关键词:资本权力
- "高阶自动化"集置的人类发展悖论省思被引量:4
- 2023年
- 当自动机器发展至智能机器时代,自动化技术也发展至"高阶自动化"阶段.从技术文明角度来看,"高阶自动化"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为实现人类解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然而,在资本逻辑宰制下,引发资本主义社会中主体与机器对立的多重悖谬状态,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受技术全面控制,并被集聚于技术逻辑的规则体系中,形成"高阶自动化"集置.在此意义上,"高阶自动化"作为人本质力量的现实体现,经由"集置"异化成了资本控制人的技术手段,产生了人类发展悖论.因此,只有揭示"高阶自动化"集置的本质,才能推动技术应用回归人的发展本身,实现人机关系的真正和解.中国式现代化以制度约束资本,引导资本与技术的发展方向,使"高阶自动化"回归良性发展轨道,真正服务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于天宇王亚慧
- 关键词:资本逻辑人机关系
-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加速的三重幻象
- 2022年
-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展现出的时间紧缺现象,从表面上看,问题在于主体待解决的事务量不断增长,而实质上源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加速循环逻辑。在资本逻辑驱使下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加速,必然导向主体异化与资源枯竭的危险后果。第一,“慢节奏”的幻象。
- 于天宇
- 关键词:现代资本主义慢节奏资源枯竭资本逻辑幻象
- 数字资本主义交往异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被引量:2
- 2024年
- 资本逻辑与数字技术的联合进一步激化了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中主体间交往的异化问题,呈现出交往主体虚拟化、交往形式碎片化以及交往关系表象化等新表现。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主体间的交往过程纳入资本增殖过程的现实后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被数据与数据之间的交往所掩盖,人在资本的宰制下进一步被工具化。对此,数字社会主义构建的数据“共享原则”为破除数字资本主义交往异化提供了一种理想范式,但其在实践层面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回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探寻破除资本统治、维护数字技术良性发展、解决数字资本主义交往异化的根本性法则。
- 于天宇秦铭
- 关键词:交往异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高阶自动化”排斥与重塑劳动
- 2023年
- 人工智能“高阶自动化”作为机器发展的“高阶”形态,因其具有的“类人智能”与自动机器物体系的双重优势,使人类在脑力和体力方面都表现出弱势趋势,面临被逐步替代的风险。究其实质是自动机器出现以来机器作为固定资本具有了定义劳动能力与支配劳动主体的权力,这是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因此,只有改变资本对技术把持、控制和支配的逻辑,才能使技术兑现其本来的承诺,真正服务于社会财富充裕和自由时间充足。概言之,以“高阶自动化”奠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重塑劳动意义的现实保障。在人工智能时代对技术发展目的、方式的警惕与反思,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理解人自身的需要。
- 于天宇
- 关键词:自动机社会财富固定资本自动化
- 资本主义“技术性失业”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 2024年
- 一、“技术性失业”的产生:机器对人体力的替代英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资本主义生产进入由工厂手工业转向机器大生产阶段,但也使“技术性失业”问题不断凸显。立足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可以发现,在资本增殖的过程中,资本一方面带来了物质生产的繁荣,另一方面使人的主体性深度丧失于物性逻辑(自动机器体系)之中。资本对人类社会的改变是空前的,当资本作为社会中的至高权力统摄一切时,技术和机器都成为资本增殖的手段,人、技术、机器都附属于资本,形成了资本权力主宰下人的主体“空场”。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支配着工人和机器,而对于工人来说,资本和机器共同控制着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 于天宇
- 关键词:资本增殖英国工业革命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
- 智能机器资本主义应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 2025年
- 智能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是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再到“人工智能时代”资本逻辑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结果。在此历史进程中,人类劳动者已从“局部工人”,退化为机器的“有意识的肢体”,并可能沦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无用阶级”。在资本权力的作用下,智能机器的劳动主体性与生产加速性得到了全面发展,这既为资本家创造出了更为庞大的社会财富,又进一步降低了人类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剥夺了人类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导致人机关系的深层次异化。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工人同机器之间的矛盾根源于资本逻辑而非机器本身。马克思对机器资本主义应用及其社会历史效应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揭示出“有意识的肢体”与“无用阶级”生成的根本原因,同时有助于探寻并破除在智能时代中人的无用化困境的可行性方案。
- 于天宇刘禹壮
-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