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琦

作品数:53 被引量:262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植物
  • 12篇伯乐树
  • 6篇珍稀
  • 6篇防风
  • 5篇珍稀植物
  • 5篇体细胞胚
  • 4篇药物
  • 4篇体细胞胚发生
  • 4篇胚发生
  • 4篇贮藏
  • 4篇萌发
  • 3篇多糖
  • 3篇栽培
  • 3篇特有珍稀植物
  • 3篇花粉
  • 3篇教学
  • 3篇发生发育
  • 3篇濒危
  • 3篇濒危植物
  • 2篇丹参

机构

  • 47篇河南科技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华...
  • 8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深圳市兰科植...

作者

  • 53篇乔琦
  • 16篇侯小改
  • 12篇陈红锋
  • 11篇邢福武
  • 4篇宋鹏
  • 4篇耿继红
  • 4篇肖娅萍
  • 4篇胡庆九
  • 4篇耿源
  • 4篇张亚冰
  • 4篇苗艳芳
  • 4篇孙会忠
  • 3篇薛娴
  • 3篇王美娜
  • 3篇刘东明
  • 3篇王喆之
  • 3篇郭丽丽
  • 3篇肖娅苹
  • 3篇刘伟
  • 2篇孔祥生

传媒

  • 3篇中国野生植物...
  • 3篇广西植物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福建林业科技
  • 2篇种子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种业
  • 2篇浙江林业科技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3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茱萸核果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定位被引量:21
2004年
用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山茱萸 (MacrocarpiumofficinacleSieb .etZucc .)核果的解剖结构和皂甙、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 :山茱萸核果的外果皮革质 ,由一层被覆较厚角质膜的表皮细胞构成 ;中果皮肉质 ,由多列薄壁细胞构成 ,含色素细胞不均匀分布 ,靠近外果皮的薄壁细胞大多为含色素细胞 ,使果实呈现红色 ,向内的薄壁细胞体积渐渐增大 ,在较大的薄壁细胞以及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内常含有色素块。组织化学定位显示 :外中果皮的含色素细胞的色素块中含有丰富的皂甙和多糖 ,果实的中果皮的薄壁细胞在未成熟时就已经形成皂甙 。
乔琦肖娅苹王喆之
关键词:山茱萸核果组织化学定位皂甙多糖
一种公路边坡生态绿化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边坡生态绿化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采用三维网植草护坡技术,在平整坡面、回填客土、开挖沟槽、做好排水设施后,进行铺网固定,并将预先配备好的农田表土和基肥覆盖在三维网上;2)将鼠尾草和马鞭草的种子用温...
乔琦侯小改张均
文献传递
广东省南昆山伯乐树群落特征及其保护策略被引量:25
2010年
在广东省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内调查了中国特有珍稀植物伯乐树种群的分布格局、龄级结构和伴生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果表明:该种群的分布范围狭窄且集中;龄级不完整,Ⅱ、Ⅲ级幼树少见,结构呈衰退型;伴生群落呈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其组成不稳定、优势种不显著。建议将伯乐树幼树作为就地保护的重点,适当去除周围的罗浮槭、羊角杜鹃和黄樟等速生树种,以创造有光照和水肥条件的生境;对于Ⅳ级以上成株,应注意拟赤杨和华润楠等空间生态位相近树种的数量和密度,适当疏剪枝条,以帮助成株占据较好的空间位;同时再积极引入异龄的伯乐树幼苗,促进种群恢复和发展。
乔琦邢福武陈红锋钟文超
关键词:伯乐树
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被引量:23
2009年
本文针对植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新优化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健全考核方式等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张亚冰乔琦侯小改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防风体细胞胚发生发育的研究
本论文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首次探讨了防风畸形胚的发生和控制;观察到罕见的多年生植株组培苗的开花现象和畸形胚形成果实的现象,并初步探讨了其发生机制;研究了防风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中抗氧化代谢系统、多糖等物质的含量动态变化;淀...
乔琦
关键词:防风体细胞胚抗氧化酶
文献传递
氮肥和种植密度对丹参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紫花丹参为材料,研究氮肥和种植密度对其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以期为丹参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丹参叶片净光合速率呈现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丹参光合"午休"期间,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大气CO2浓度均下降,光合有效辐射上升。高氮肥处理下,丹参光合"午休"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气孔导度,8×104株/hm2种植密度下丹参净光合速率较高;而低氮肥处理下,净光合速率受多个因子共同影响,10×104株/hm2种植密度下丹参净光合速率较高。同一种植密度下,高氮肥处理的丹参净光合速率均较低氮肥处理的高。由此说明,氮肥和密度的互作对丹参净光合速率有明显影响,在一定肥力范围内,可以通过调整种植密度来替代施肥量,以密补肥。
吕静霞王征宏魏鑫都开彬刘会华乔琦苗艳芳
关键词:丹参光合特性日变化种植密度氮肥
一株硅酸盐细菌的鉴定及其紫外线诱变育种被引量:1
2018年
从油用牡丹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硅酸盐细菌,将其编号为CLM8。采用火焰光度法对该菌株在30℃、160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7d的发酵上清液中水溶性钾素含量进行测定,最高含量达到0.9wg/mL,故将CLM8定性为硅酸盐菌株。综合CLM8的显微观察特征、生化特征和16SrRNA序列的克隆分析结果,确定菌株CLM8为成团泛菌属中的一个种,暂命名为Pantoea sp.CLM8。为提高野生菌株CLM8的解钾活性,通过对其紫外线诱变选育,筛选得到活性较高的突变株CLM8-B,其在30℃、160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过程中,发酵上清液中水溶性钾素含量最高达到1.7μg/mL,是出发菌株CLM8的1.9倍。CLM8可作为油用牡丹及其它作物生物钾肥开发的备用菌株。
孙会忠宋鹏杜君许自成赵杏利乔琦
关键词:烤烟硅酸盐细菌诱变选育
管叶槽舌兰新鲜及硅胶干燥根样内生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管叶槽舌兰(Holcoglossum kimballianum)是一种珍稀濒危兰科植物,其野生种群亟需保护。内生菌对兰科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为评估管叶槽舌兰内生菌的多样性、分析采样方式对其内生菌的影响,该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迁地保育状态下新鲜与硅胶干燥的管叶槽舌兰根内生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新鲜及干燥管叶槽舌兰根内生菌物种组成明显不同,管叶槽舌兰内生真菌注释到6门46科51属,内生细菌注释到15门105科178属;干燥后管叶槽舌兰根内生真菌注释到6门88科116属,内生细菌注释到21门154科336属。(2)迁地保育状态的管叶槽舌兰根样内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并且内生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远比内生真菌群落高;经硅胶干燥后,内生真菌α多样性指数升高、β多样性指数降低,而内生细菌的α多样性指数降低、β多样性指数则升高。(3)差异显著性真菌黄盖小脆柄菇(Psathyrella candolleana)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C.tofieldiae只存在于新鲜根样中,新鲜管叶槽舌兰差异显著性细菌是马赛菌属(Massilia),干燥根样中差异显著性细菌类群包括拜叶林克氏菌科(Beijerinckiaceae)、黄色杆菌科(Xanthobacteraceae)及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4)共发生网络分析显示,经干燥后管叶槽舌兰根样内生菌群落中占互作主导地位的优势物种和互作模式都发生了改变。综上认为,不同采样处理会影响管叶槽舌兰根内生菌的群落结构,在研究兰科植物根样内生菌时宜使用新鲜的根样。该研究结果为管叶槽舌兰野生种群保护及人工栽培提供了内生菌数据基础,也为兰科植物内生微生物采样方法提供了参考。
张镇梁王美娜李健李素珍段晓娟乔琦
关键词: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多样性
一种公路边坡生态绿化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边坡生态绿化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采用三维网植草护坡技术,在平整坡面、回填客土、开挖沟槽、做好排水设施后,进行铺网固定,并将预先配备好的农田表土和基肥覆盖在三维网上;2)将鼠尾草和马鞭草的种子用温...
乔琦侯小改张均
牡丹花活性成分及功效的研究进展
2025年
牡丹花是药食同源植物,每年因大量花瓣凋落而未充分利用造成浪费,牡丹花除了观赏价值外,其食用和药用价值不可忽视。该研究综述了牡丹花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探讨了牡丹花的活性成分、功效及应用的最新进展,以期为牡丹花在食品、医药和日化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邵玉如乔琦
关键词:牡丹花黄酮类酚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