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维婷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化前瞻性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小波
  • 2篇测井
  • 1篇地震
  • 1篇地震道
  • 1篇地震解释
  • 1篇地震属性
  • 1篇地震异常
  • 1篇多尺度
  • 1篇多尺度分析
  • 1篇岩芯
  • 1篇油层
  • 1篇油层组
  • 1篇证据理论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数据融合
  • 1篇数据重构
  • 1篇气藏
  • 1篇微相
  • 1篇微相研究

机构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5篇黄维婷
  • 2篇陆华
  • 1篇臧文亚
  • 1篇郭科
  • 1篇陈聆
  • 1篇胥德平
  • 1篇刘斌
  • 1篇詹泽东
  • 1篇钱赓
  • 1篇刘露
  • 1篇王权峰

传媒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地质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D-S证据理论在地震属性中的应用
2012年
在利用复地震道分析技术提取出地震信号局部变化的三瞬属性(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的基础上,采用D—S改进算法对三瞬属性进行多传感器的证据融合,得到三种属性所占的权重,并根据相应权重,经过数据融合可以得到最终融合结果。这样有效融合了三种地震属性中有利于进行地震薄互层分析的地震信息,与单一的复地震道分析相比,更能有效地反映出地震信号的局部变化。最后通过对实际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发现D—S信息融合技术体现的地震波属性的变化,比单一属性更能清楚地反映出地质体的地质现象及表达的沉积过程。
黄维婷陆华郭科王权峰
关键词:数据融合地震解释
非常规气藏产量递减模型特征与地质意义
2023年
分析非常规气藏产量递减模型的特征,并探索其地质意义,为模型的优选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数理推导,结合气藏产量递减的有界性原则,从模型的极限、值域、单调性、极值性等方面针对目前常用的8类非常规气藏产量递减模型开展了系统研究,同时采用损失比,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模型进行了分类与地质意义研讨,并将不同模型应用于非常规气藏产量、累计产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模型数学性质差异较大,总体上满足气藏产量递减有界性原则,但T.Ali提出的递减模型只能局部对气井产量和累计产量开展评价,其模型数学性质与气藏开发理论吻合性差;(2)按损失比的函数性质可以将不同产量递减模型分为三类,分别为幂律型、有理分式型以及复杂的非线性函数型,类比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幂律型反映裂缝主导特性,有理分式型指示边界流特征;(3)不同模型在四川盆地气井产量预测效果存在差异,其中Duong模型、扩展指数模型、泛指数分布递减模型效果较好。将气藏产量递减模型特征与地质意义相结合,更有利于模型的优选与应用。
胥德平陈聆詹泽东刘露黄维婷
关键词:非常规气藏
多尺度小波分析及其在测井曲线自动分层中的应用研究
地层单元划分是油气勘探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对能实现实际生产价值的地层单元自动划分的技术研究意义重大。目前测井曲线自动分层方法主要分为6种:测井曲线活度-方差法,群分析-泥砂比曲线法,最大时序谱分析法,沃尔什变换分层法,测...
黄维婷
关键词:测井曲线多尺度分析小波变换边缘检测
文献传递
时序RBF神经网络在地震数据重构中的应用
2011年
为了降低采集过程中各种噪声干扰以及老数据的磁带掉粉等因素造成的地震数据异常,处理与地层性质无关的抖动和毛刺干扰.采用时序RBF神经网络在线重构的方法.结果表明:在保留实际信息的前提下能有效的去除地震数据中的异常,使地震相与实际的地质体更加贴近.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及时性和低耗性,重构后的数据更加有利于后期解释工作和油气藏的描述.
陆华黄维婷刘斌
关键词:地震异常
小波分析在王官屯油田王26井枣Ⅴ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由测井相解释与岩芯观察,结合前人分析资料得知,王26井枣Ⅴ油层组主要沉积冲积扇相扇中亚相。测井相解释的多解性与岩芯资料的不完整局限了精细分析沉积微相特征。借助小波理论、结合测井曲线、岩芯观察,共同分析王26井枣Ⅴ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提取了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3种测井曲线,经过Daubechies小波分解后重构的第三层细节信号d3,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着重对该层段的沉积旋回特征进行分析,借此解释其沉积微相及组合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测井相、岩芯资料的结合不仅能识别沉积微相类别——辫状河道及河道内部心滩与河道间沼泽,而且能在纵向上精确地反映其沉积微相组合特征——辫状河道的正旋回特征、河道心滩的反旋回特征、辫状河道连续叠加特征。
黄维婷钱赓臧文亚
关键词:小波分析沉积微相测井相岩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