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英 作品数:7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诊断唐氏综合征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适合中国广东地区人群特点的唐氏综合征快速产前诊断技术,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1号染色体上杂合度较高的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D21S1411、D21S1412、D21S1270)作为遗传标记,采用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扩增技术,对广东地区106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外周血DNA进行分析,计算这3个STR位标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用该方法对25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和10例正常孕妇羊水的DNA进行检测,并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1号染色体上的3个STR(D21S1411、D21S1412、D21S1270)的PIC分别为0.913、0.835、0.856,确立了QF-PCR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的方法。对25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和10例孕妇羊水同时进行QF-PCR检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两种方法均检测到27例唐氏综合征,结果吻合。结论:本研究所选STR位标在中国广东人群中呈现较高的遗传多态性,符合Hardy-W e inberg平衡定律;所构建的QF-PCR技术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具有准确、快速、高效等特点,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钟泽艳 万均辉 田佩玲 韦相才 张清健 李铭臻 黄立英 邓文国关键词:短串联重复序列 唐氏综合征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海南山蛭Haemadipsahainana的行为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5 1994年 本文描述了海南山蛭的尺蠖式及蠕虫式爬行、快缩短和慢缩短、摆动、转动、清洗吸盘和亲吻运动。记述了在自然条件下海南山蛭觅食行为的程序,在买验条件下觅食行为的调节,表明影响觅食行为的因素是饥饿或动力、生长和温度。海南山蛭对环境刺激的反应的生态学意义是与取食有关的,一般饥饿的海南山蛭是负趋触、正趋光、负趋地、趋向暖温气流。这些反应使海南山蛭呈现出的状态构成觅食行为全部技能的起步,增加接近宿主动物的可能性。 谭恩光 陈晶 黄立英 钱月桃关键词:山蛭 觅食 蛭纲 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asHpa的构建及意义 2004年 目的 :构建乙酰肝素酶信号密码的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探索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以质粒pcDNA3.1为载体 ,将乙酰肝素酶信号密码的DNA片段反向插入其多克隆位点得到反义乙酰肝素酶信号密码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asHpa)。 结果 :经过PCR扩增鉴定、电泳证实获得的重组基因插入方向和插入序列大小正确。结论 :成功的构建了乙酰肝素酶信号密码的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 阮绪芝 黄立英 李瑞明 陈霞萍关键词:真核表达质粒 乙酰肝素酶 反义基因 恶性肿瘤 基因治疗 中国蛭类动物研究(分类、生态、行为、繁殖、觅食生物学、形态、分子生物学、驱避防治和利用) 谭恩光 黄立英 王波 潘志刚 成果主要内容:1、发现一批蛭类新种,分别属于蛭类两目,三科,五属,丰富中国蛭类物种多样性,为教学科研,为军事和医用提供基础资料。2、提出陆蛭起源存在多元化新观点,提出华中区南中国是医蛭科分化分布中心。3、首次弄清了山蛭、...关键词:关键词:行为生态学 质粒pcDNA3.1-asHpa的构建及意义 2005年 目的 :构建乙酰肝素酶信号密码的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探索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以质粒 pc DNA3.1为载体 ,将乙酰肝素酶信号密码的 DNA片段反向插入其多克隆位点得到反义乙酰肝素酶信号密码真核表达载体 ( pc DNA3.1 - as Hpa)。结果 :经过 PCR扩增鉴定、电泳证实获得的重组基因的大小和插入方向正确。结论 :成功的构建了乙酰肝素酶信号密码的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 阮绪芝 黄立英 李瑞明 陈霞平关键词:PCDNA3 乙酰肝素酶 反义基因 质粒 瘤基因 DNA片段 海南岛菲牛蛭水蛭素基因的扩增克隆及部分序列测定 该文以产于海南的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ensis)、海南山蛭(Haemadipsa hainana)、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为材料,探索PCR扩增水蛭素基因的方法,并将从菲... 黄立英关键词:扩增 克隆 pcDNA3.1-asHpa对高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系侵袭力和黏附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索pcDNA3.1asHpa对高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MB435S侵袭力和黏附力的作用。方法以质粒pcDNA3.1为载体,将乙酰肝素酶信号密码的DNA片段反向插入得到反义乙酰肝素酶信号密码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sHpa),以脂质体共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DA MB435S,以Boyden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癌细胞侵袭力的变化,以细胞贴壁能力的变化检测其黏附力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侵袭率为54.3%,贴壁细胞数为22.91/视野)及空载体转染组(侵袭率为42.6%,贴壁细胞数为19.17/视野)相比,经pcDNA3.1asHpa转染的细胞侵袭力(16.3%)受到一定的抑制,黏附力(贴壁细胞数为21.36/视野)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pcD NA3.1asHpa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MB435S的侵袭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黏附力无显著影响。 阮绪芝 黄立英 李瑞明 陈霞萍 王卫民关键词:葡糖醛酸糖苷酶 肿瘤转移 细胞黏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