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洪
- 作品数:29 被引量:13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莞市厚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炎症因子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目的:探究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白介素6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以pu...
- 黄晓芸梅志忠方浩威黄益洪林菡余映丽
-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预后
- 脑血管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浆硫化氢水平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浆硫化氢(H_2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东莞市厚街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70%)、中度狭窄(≥70%)、闭塞;根据血管病变数目分为:单支病变、两支病变、多支病变。同时选取同期在门诊进行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H_2S含量,观察患者血浆H_2S含量的变化趋势,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H_2S含量分别为(27.89±5.30)μmol/L、(53.78±4.56)μmol/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28.200,P=0.000)。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闭塞患者血浆H_2S含量分别为(35.72±4.39)μmol/L、(22.43±3.89)μmol/L、(15.29±2.41)μmol/L,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10.957,P=0.000;t=5.979,P=0.000);单支病变、两支病变、多支病变患者血浆H_2S含量分别为(34.32±4.80)μmol/L、(21.93±3.71)μmol/L、(14.90±2.48)μmol/L,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9.274,P=0.000;t=6.687,P=0.000)。结论内源性H_2S含量的变化可能参与脑梗死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脑梗死发生损伤的程度有着某种联系,其血浆含量的降低可能会削弱其血管保护作用,加重脑血管受损程度,因此选择作用于H_2S生成的药物作为靶点,将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新的方向。
- 方浩威黄益洪官少兵黄晓芸付文金李秋苹贺雄军
- 关键词:脑梗死硫化氢
- 青年再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青年再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青年再发急性脑梗死与100例青年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脑梗死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再发组男性、有吸烟史、有饮酒史、合并有高血压、合并有糖尿病、有卒中家族史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首发组,TC与LDL-C水平高于首发组。结论男性、有吸烟史、有饮酒史、合并有高血压、合并有糖尿病、有卒中家族史、TC与LDL-C水平升高是引起青年再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黄益洪黄晓芸梅志忠陈建军林菡
- 关键词:青年急性脑梗死
- 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对比分析青年(≤45岁)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60岁)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37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137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与老年组(年龄≥60岁),对两组患者病因、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而青年组吸烟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脑梗死患者的高危发病因素,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在病因及危险因素上有较大区别,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尽早采取合理的治疗及干预措施。
- 黄益洪黄晓芸陈建军王剑静
- 关键词:脑梗死年龄病因
- 东莞外来务工人员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 2014年
- 目的:了解东莞外来务工人员对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其知识来源途径。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原则,在东莞市不同企业抽取外来务工人员发放问卷10000份,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预警信号、诊疗常识和知识来源途径,各项内容采用描述性分析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975份,有效应答率为89.75%。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知晓率最高(61.51%),糖尿病、高脂血症不足50%,其他危险因素知晓率更低;预警信号中“突发肢体麻木或无力”的知晓率最高(53.24%),其他为6.81%~48.96%;在就诊方式上52.03%的人选择立即呼“120”急救;最常见的卒中信息来源为亲属介绍,其次为电视;在人群分层分析上,教育程度与脑卒中知识成正相关关系(rs=0.076,P<0.001),而年龄则成负相关关系(rs=-0.163,P<0.001)。结论东莞外来务工人员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且低教育程度者、中年务工人员相对更低,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教,提高该人群的卒中防治知识水平,从而降低该人群的卒中发病率。
- 方浩威林菡王谏珠黄益洪陈建军余映丽官少兵梅志忠黄晓芸
- 关键词:卒中流行病学研究外来务工者
- 缺血性脑卒中CT灌注成像与预后的相关性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T灌注成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收CT灌注成像检查并使用perfusion CT/VA10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患者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脑组织可恢复比率(PRR)的关系,以及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区rCBF、rCBV低于缺血半暗带(P<0.05),rMTT、rTTP高于缺血半暗带(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PRR与NIHSS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58、0.611,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的血液动力学情况具有显著差异,且缺血脑组织的可恢复情况与疾病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CT灌注成像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黄益洪林菡官少兵梅志忠黄晓芸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CT灌注成像NIHSS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以2012-03—2014-01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和米氮平(对照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8周,2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1、2、4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具有起效快、作用力强、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官少兵余映丽黄益洪黄晓芸
-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抑郁HAMD评分
- 创伤后慢性脑积水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创伤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创伤后慢性脑积水患者32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32例创伤后慢性脑积水患者全部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改善28例(87.5%);恢复良好20例(62.5%),中残8例(25%),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创伤后慢性脑积水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充分认识其发生原因,实施正确防治措施可减少其发生率;早期诊断、及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明显缓解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预后。
- 李平雨周忠义黄益洪
- 关键词:颅脑创伤慢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VBD31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为后循环缺血9例,脑干压迫8例,颅神经卡压症状5例,脑出血2例,脑积水1例,无症状6例;影像表现为椎基底动脉呈S型、U型和螺旋型迂曲、扩张,基底动脉上端超过鞍上池或床突平面6 mm以上,位置在鞍背或斜坡旁正中至边缘以外,直径大于4.5 mm;S型主要见于无症状患者或表现为脑干压迫,U型主要表现为神经卡压症状,螺旋型主要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结论:熟悉VBD的影像学分型和临床症状的关系,有助于对该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评估预后亦有重要指导意义。
- 黄益洪林菡曾焕忠方浩威梅志忠黄晓芸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后循环脑卒中影像学
-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对比。方法将2010~2012年就诊的6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1例,采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2例,行静脉溶栓治疗。两组分别于溶栓前和溶栓后的30min、2h、12h、24h、3d、7d、14d按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按欧洲脑卒中评分标准(ESS)评价治疗效果并统计治愈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平均NIHSS评分为(8.7±2.3),对照组为(10.6±2.9),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ESS评分为(80.79±14.26),对照组平均评分为(72.31±14.13),实验组平均E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都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疗法优于静脉溶栓,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 方浩威黄晓芸梅志忠黄益洪陈建军
- 关键词: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