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志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哲学
  • 4篇证法
  • 4篇主义
  • 4篇辩证
  • 4篇辩证法
  • 3篇唯物
  • 3篇马克思主义
  • 2篇政治经济学批...
  • 2篇思辨
  • 2篇思辨哲学
  • 2篇平均主义
  • 2篇唯物史观
  • 2篇经济学批判
  • 2篇交往
  • 2篇黑格尔
  • 1篇当代复兴
  • 1篇当代马克思主...
  • 1篇当代审视
  • 1篇异化
  • 1篇哲学教科书

机构

  • 15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5篇黄志军
  • 1篇马俊峰
  • 1篇郝立新

传媒

  • 2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高校理论战线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马克思主义理...
  • 1篇当代国外马克...
  • 1篇第一届京津高...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对“平均”概念的两种理解
2023年
在固有的印象中,“平均”概念往往是与平均主义勾连在一起的,这使得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坏名声”。在马克思主义领域,这种理解往往是与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实际上马克思对“平均”概念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此。
黄志军
关键词:平均主义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9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综述
2011年
4月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共产党9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正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20周年。
黄志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研究
价值:辩证法构建实践秩序的基础
在实践论范式的视野中,可以完整的看到辩证法的两个维度,一个是科学认识的维度,另一个是价值取向的维度。二者是统一在实践中的,但是价值或价值取向是科学或科学认识的基础。辩证法作为一种实践哲学的关健含义,就在于辩证法建构实践秩...
黄志军
关键词:辩证法科学哲学
实践辩证法的两个维度及其关系
2013年
实践辩证法一开始就是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而提出和论证的,是批判和超越传统教科书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成果。在我国新时期的辩证法研究中,注重实践辩证法成为研究者们的一个共同倾向,但由于对文本的选择和解释框架不同,也出现了一些分歧。本文在细读《巴黎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基础上,认为在马克思的历史语境中,劳动异化辩证法和交往异化辩证法是实践辩证法的两个维度,它们相互支撑相互为用,构成了历史辩证法的实质内容。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并不存在"断裂",相反,倒是充分显示了人的实践活动中价值原则与科学原则之间必要的张力。
黄志军
关键词:实践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劳动异化交往异化
论马克思对现代化的探索与反思——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中心
2024年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和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通过理性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机理,揭示了现代社会与世界的进步性和鄙俗性这两种基本定向,把握到了创造交换价值作为社会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并从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消费方式、人的能力体系等方面的现代化阐述了社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以自由个性的发展程度为根据,从现代生产体系、交换体系、财富作为个体价值的尺度等维度展开了对社会现代化的反思,尤其是对个体在现代的处境做了批判性的剖析。就此表明:一方面,相较于之前的文本,马克思对现代化探索的广度和深度在《大纲》中达到了新的高度;另一方面,它对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仍具有时代价值,尤其是在促使现代化的手段和目的归位,以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展开现代化探索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黄志军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及其改造
2024年
通过思想史的考察,可以揭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巴黎手稿》中存在重要差异。由于其批判尺度的变化,这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方法的肯定和改造奠定了思想地基。以至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思辨方法做了新唯物主义改造和科学应用。由此,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存在理论上的限度,但正是对这种限度的自觉肯认为马克思建构科学的政治经济体系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参照。
黄志军
关键词:思辨哲学辩证法政治经济学批判
论无形经济的资本实质及其哲学视界
2024年
无形经济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事实,极大地改变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被称为“无资本的资本主义”。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中,通过固定资本和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照射,无形经济的资本实质可以被揭示出来,并在有形与无形、主观能动性与经济客观规律、无形经济的消极影响(如加剧不平等)与积极效应(如社会上层建筑变革)等哲学视界上进一步对它予以审视,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建设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和实践启示,有助于我们把握有形经济和无形经济的关系在生产实践中的边界,防止经济脱实向虚。同时,在无形经济发展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黄志军
关键词:固定资本哲学视界
论唯物史观考察人的总体性方法被引量:4
2011年
总体性方法是马克思考察人的科学范式,它集中表现在从现实的实践和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把人的本质、存在和发展当作整体来研究。马克思基于对劳动和社会关系的总体理解,达到对人的本质的总体把握,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统一;从实践过程中的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中揭示了人是自然存在物、实践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从结构总体和过程总体两个方面对人的发展进行考察,指出人的解放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方面或阶段,人的发展过程包含了阶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丰富的内容。在马克思总体性方法视阈下,现实的人不是片面的人或单向度的人,而是完整的人或总体的人。
郝立新黄志军
关键词:总体性方法
论马克思对“平均”概念的两种理解及其理论效应
2022年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中,马克思对“平均”概念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平均”概念,即把各个要素简单相加进而平分出一个结果。它以事物的同质性为前提,实质上消解了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差异,仅具有形式的普遍性,而无法保存个别性。其理论效应主要表现为,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第二种“平均”概念,是以均分为中介推动事物内部各个要素否定自身,同时改变事物的“平均”状态的过程,是推动事物发展的现实力量。它既具有形式上的普遍性,也内含各要素的差异性,所以是辩证的“平均”概念。其理论效应主要表现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中把它视为事物自我否定的环节,且以它为理论中介建构起了平均利润等概念。这两种理解分别为我们把握马克思“平均”概念的复义性和利润率下降趋势等议题提供了有益视角。
黄志军
关键词:平均主义平均利润
辩证法的当代复兴——近年来国内辩证法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2年
改革开放以后,围绕实践唯物主义的大讨论,辩证法研究也非常活跃,随后进入一个比较沉寂的低潮期,发表的研究文章日益减少,也未提出什么重大的能够引起争论的问题或话题。直到近年来,辩证法研究才出现了复兴的势头,并呈现出一些新的格局和特点。如果说过去多年来的辩证法研究和争论基本上都是囿于哲学教科书的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几对范畴的框架内进行,是就其中的某个规律、
黄志军
关键词:辩证法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教科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