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强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头钉不同置入位置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时,头钉不同置入位置抵抗髋内翻的生物力学差异,从而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人体股骨CT扫描数据,将其导入到Mimics 21.0软件中得到原始模型,在Geomagic 2017软件中进行精细处理,在将其导入Solidworks 2017软件中并按照临床内植物尺寸大小将内固定模型置入股骨模型中,分为两种置入位,A.动力棒组:动力棒正侧位居股骨颈中央;B.头钉组:头钉夹角中线正侧位居股骨颈中央。最后使用ANSYS软件进行划分网格、材料赋值和数据计算等,比较FNS动力棒两种位置置入时股骨及内固定物的应力和位移情况。结果 负荷加载后,两组模型股骨应力峰值分别为40.91 MPa和54.4 MPa,两组模型股骨的位移峰值分别为3.06 mm和3.56 mm,两组模型股骨头的应力峰值分别为8.18 MPa和6.13 MPa,两组模型内固定物的应力峰值分别为3.06 MPa和3.56 MPa,两组模型内固定物位移峰值分别为2.79 mm和2.90 mm。结论 FNS动力棒居股骨颈中央整体力学稳定性优于头钉整体居股骨颈中央,术后出现髋内翻、内固定失效的风险更低。
- 姬帅马腾王谦路遥张聪明许毅博黄强杜兵李明任程张堃李忠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有限元分析
- 抗凝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抗凝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的17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78例,女101例;年龄为62~91岁,平均79.5岁;股骨颈骨折7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00例;采用内固定治疗109例,髋关节置换70例。根据患者受伤后开始抗凝的时间不同分为3组:抗凝1组74例,受伤后<24 h开始抗凝;抗凝2组36例,受伤后24~48 h开始抗凝;抗凝3组69例,受伤后>48 h开始抗凝。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2 h停药,术后8~12 h继续使用药物抗凝。比较3组患者围手术期DVT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84例患者围手术期发生DVT,发生率为46.9%(84/179)。抗凝1组、抗凝2组及抗凝3组患者围手术期DVT的发生率分别为27.0%(20/74)、47.2%(17/36)、68.1%(4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06,P<0.001),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受伤后越早开始抗凝,围手术期DVT的发生率越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受伤后早期正规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DVT的发生率。
- 张诚诚路遥任程孙亮王谦马腾李明李忠张堃张聪明许毅博黄强段宁刘宏亮薛汉中林华杨娜戚鸿飞崔玉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置换创伤骨科围手术期
- 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与传统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髓炎伴骨缺损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比较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与传统骨搬运技术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髓炎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科收治的34例累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髓炎伴骨缺损的患者资料。根据骨缺损修复方式不同分为2组:改良组14例(接受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治疗),男9例,女5例;年龄为(39.4±7.3)岁;传统组20例(接受传统骨搬运技术治疗),男12例,女8例;年龄为(41.2±6.6)岁。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固定戴架时间(EFT)、外固定指数(EF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末次随访时根据Ilizarov技术研究和应用协会(ASAMI)标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评估骨缺损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4例患者术后获18~32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改良组EFT[(3.9±1.6)个月]显著短于传统组[(9.8±2.2)个月],EFI[(0.48±0.09)个月/cm]显著低于传统组[(1.42±0.32)个月/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SAS评分[(48.1±4.7)分]显著低于传统组[(61.2±6.2)分]、人均并发症数[(0.8±0.4)种/例]显著少于传统组[(1.4±0.3)种/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骨愈合结果和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满意分别为13、12例,不满意分别为1、8例;Ⅱ级钉道感染分别为1、8例,未发现分别为13、12例;Ⅲ级钉道感染分别为1、9例,未发现感染分别为13、1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与传统骨搬运技术相比,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在治疗胫骨远端节段性骨缺损方面展现�
- 姬帅马腾王谦李明任程戚鸿飞杨彦玲黄强李忠张堃
-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髓炎硫酸钙髓内钉
- 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与3枚空心钉加内侧钢板固定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与3枚空心螺钉加内侧钢板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收集1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男,35岁)的健侧股骨CT扫描数据,将该股骨CT数据通过数字医学软件建立股骨的三维模型。
- 杜兵马腾路遥张聪明许毅博黄强姬帅李明任程王谦张堃李忠
- 关键词:内固定系统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生物力学特性空心螺钉CT数据
- 前外侧或后内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固定胫骨近端1/3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 2023年
- 目的 研究髓内钉结合辅助钢板固定胫骨近端1/3骨折的稳定性,比较并观察胫骨近端1/3骨折后内侧辅助钢板与前外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选取Sawbones第4代人工胫骨模型。根据辅助钢板位置分为后内侧钢板组和前外侧钢板组,每组4例,髓内钉远近端均2枚锁定钉固定,钢板远近端各3枚皮钉双层皮质固定。模拟AO分型41-A2型骨折,水平截骨平面位于胫骨髓内钉近端锁定钉远端0.5 cm即近端关节面以远5~6 cm位置。截骨完成后,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机分别进行轴向压缩、三点弯曲、循环加载及极限应力测试,比较各组轴向刚度、三点弯曲刚度等结果。结果 轴向压缩实验表明,后内侧钢板组平均轴向刚度低于前外侧钢板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点弯曲实验表明,后内侧钢板组无论是对抗内翻应力(钢板位于骨折压力侧,t=3.679,P<0.05)还是外翻应力(钢板位于骨折张力侧,t=8.975,P<0.05),其弯曲刚度均优于前外侧钢板组。结论 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固定胫骨近端1/3骨折可以提高近端骨折块固定的稳定性,并允许患者更早负重。钢板置于后内侧或者前外侧均能够提供足够的轴向强度,后内侧辅助钢板在生物力学上对抗内外翻应力比前外侧辅助钢板更有优势。研究结果为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临床决策提供必要依据。
- 许毅博路遥马腾任程李明孙亮黄强王谦薛汉中李忠张堃
- 关键词:胫骨近端骨折髓内钉生物力学
- 高盐对SHR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高盐饮食负荷下SHR大鼠内皮功能的变化,探索盐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5周龄SHR雄性大鼠16只,高盐组(4%NaCl)、正常盐组(0.4%NaCl)各8只,运用鼠尾动脉测定大鼠血压,于饲养4周后处死,取血清测定亚硝酸盐NOx和丙二醛(MDA)含量;取胸主动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改变。结果4周后高盐组的收缩压高于正常盐组(P<0.05);高盐组血清NOx水平以及主动脉eNOS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盐组(P<0.05);高盐组血清MDA水平(P<0.05)高于正常盐组。结论高盐的摄入可导致SHR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和内皮功能失调。
- 黄强刘富强牟建军
- 关键词:一氧化氮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 骨搬运联合植骨内固定技术与单纯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比较
- 2023年
- 目的比较骨搬运联合植骨内固定技术与单纯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2例下肢创伤后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根据骨缺损修复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18例(采用骨搬运联合植骨内固定技术治疗),男11例,女7例;年龄为(35.2±10.3)岁;胫骨缺损12例,股骨缺损6例。B组24例(采用单纯骨搬运技术治疗),男15例,女9例;年龄为(37.3±9.4)岁;胫骨缺损17例,股骨缺损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EFT)、外固定指数(EFI)、总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Ennecking评分肢体功能恢复率(得分/总分30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别评估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和术后焦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手术次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EFT[(5.9±1.5)个月]、EFI[(0.45±0.09)月/cm]、总治疗时间[(16.2±2.4)个月]、Ennecking评分肢体功能恢复率(87.0%±8.6%)、SAS评分[(43.2±9.0)分]、人均并发症次数[(0.4±0.2)次/例]均显著优于B组患者[(15.3±4.2)个月、(1.19±0.28)月/cm、(19.7±3.5)个月、(77.3%±9.2%)、(58.2±9.3)分、(1.2±0.5)次/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与单纯骨搬运技术相比,骨搬运联合植骨内固定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具有外架固定时间和总体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及肢体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姬帅马腾王谦李明任程戚鸿飞崔玉杨彦玲黄强张堃李忠
- 关键词:骨延长术骨缺损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