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恩新

作品数:33 被引量:442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政治法律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行政
  • 5篇危机管理
  • 5篇逻辑
  • 4篇开发区
  • 3篇生产安全
  • 3篇生产安全事故
  • 3篇安全事故
  • 2篇调适
  • 2篇动员
  • 2篇行动者
  • 2篇行为主义
  • 2篇行政问责
  • 2篇治权
  • 2篇事权
  • 2篇特大生产安全...
  • 2篇农村
  • 2篇群体性
  • 2篇群体性事件
  • 2篇重大群体性事...
  • 2篇主义

机构

  • 24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悉尼大学
  • 1篇首尔市立大学

作者

  • 30篇高恩新
  • 1篇赵继娣
  • 1篇刘璐
  • 1篇余朝阳

传媒

  • 4篇公共管理学报
  • 3篇中共浙江省委...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行政管理
  • 2篇上海行政学院...
  • 1篇东南学术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行政论坛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社会学评论
  • 1篇中国应急管理
  • 1篇社会发展研究
  • 1篇新文科教育研...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集体维权行动暴力化的转型逻辑: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暴力性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地方治理的重大问题。为何以利益诉求为目标的集体行动会演化成非理性的暴力冲突,导致参与行动的利益相关方都面临"全输"的结果?本文借助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一个典型个案五年演化过程的追踪,分析了集体维权暴力化转型的影响因素、转型逻辑以及关键节点。研究发现,利益冲突、制度空间与政治机遇、维权群体资源动员结构、维权组织的激进化以及冲突主体对导火索事件意义建构影响了维权群体与地方政府的行动选择。在集体维权过程中,维权群体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行动互动存在维权组织一对抗行动相互强化的逻辑。双方对特定事件进行"象征性意义建构"或者"破坏性意义建构"决定了行动策略的理性选择或者非理性暴力对抗。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与"破坏性意义建构"的认知框架下,冲突双方的"行动竞赛"不断刺激对方提升对抗水平,直至约束双方的平衡结构遭到破坏,维权行动演化为暴力性冲突。
高恩新
关键词:集体维权暴力冲突
城市开发区治权冲突与关系调适:以S开发区为例被引量:9
2020年
开发区建设是各级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快速城镇化的战略举措,但开发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的治权冲突成为影响开发区社会治理效能的主要因素。S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变迁过程展现了开发区多元主体的治权重叠、职责同构引发的管理冲突。开发区治权关系逐渐由传统的“条块关系”转向“条-块-块关系”,呈现混合治理特征。开发区治权结构转型应该注重政府权力配置基层化、权责配置清单化、管理服务平台化建设,消解基层空间混合治理体系的内在张力。开发区治权关系再造反映了地方政府放权改革方向,也映衬出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努力,直接关系基层简约治理体系构建成效。
高恩新
关键词:开发区行政区
事权分化、尺度重构与权威嵌入:开发区管理体制变迁的三重逻辑被引量:18
2021年
开发区是实施经济功能区战略的空间载体,开发区管理体制是促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组织制度基础。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开发区管理体制逐步由政企合一体制转向柔性管理体制。开发区管理体制转型呈现出三重逻辑:从事权调整看,开发区管理主体由"赋权增能"转向内部事权分化;从权力尺度看,尺度下推和尺度上推强化区域管理主体治权完整性、自主性和有效性;从运作形态看,"脱嵌"于常规政府体系的开发区管理体制需要借助于"权威嵌入"提升区域管理效能。开发区空间治权碎片化与政治权威依赖性共生共存,揭示了中国地方政府战略开发和治理创新的特殊性。
高恩新
关键词:开发区
社会关系网络与集体维权行动——以Z省H镇的环境维权行动为例被引量:15
2010年
关系网络在社会运动的动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关系导向"的社会,各种类型的关系网络在当代中国集体维权行动的动员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利用发生在Z省的一个环境维权案例,借助于西方社会运动研究中的关系网络动员的概念,分析了横向关系网络、纵向关系网络和地方性市场网络在当代中国农村集体维权事件中的功能。本文发现,横向关系网络有助于人员动员和维持集体行动约束;纵向关系网络有助于资源动员,但同时又会对集体行动策略的选择产生约束;而地方性市场网络则为集体行动的扩散提供了支持结构。当然,关系网络必须与特定的集体利益相结合,才能保证集体行动不会在目标实现之前就分崩离析。
高恩新
关键词:关系网络动员结构
技术嵌入城市治理体系的迭代逻辑——以S市为例被引量:19
2020年
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三重技术叠加重塑了城市生产生活形态,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功能扩展、体系升级和形态迭代。在新兴技术赋能、协同和重构作用下,传统城市管理逐渐转向网格化管理体系、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和智慧治理体系。在新兴技术嵌入下,工具赋能转向技术赋权重构城市治理权力配置结构,流程驱动转向技术驱动再造了城市公共事务的处理流程,人力密集转向人机交互、智能治理,构建了用户导向的智慧治理体系。城市治理体系迭代展现了技术赋能的工具效应,也呈现出技术治理的工具限度。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准确把握技术的工具限度,推动城市治理过程中多元要素的有机融合,打造精准高效的智慧治理体系。
高恩新
关键词:新兴技术赋权
行政执法空间的界定: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运用与控制
党的十六大要求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社会已经成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核心...
高恩新
关键词:行政自由裁量权
文献传递
行为主义公共政策创新的助推框架与政策工具——以行为洞察力小组为例被引量:15
2021年
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作为助推策略的简化、增加吸引力、社会压力和默认选择分别发挥框架效应、信息标签效应、群体规范效应、默认效应,借助多元化政策工具提升公共政策有效性。作为一种基于“自由主义家长制”伦理的干预策略,助推时刻处在强干预与微干预、善意助推与恶意助推、自由主义与新型技术操纵的张力之中,需要政策设计者保持伦理自觉和工具反思。下一步,应该致力于明确助推政策工具类型谱系,构建政策工具选择与社会文化背景匹配性框架,推动微观干预与宏观政治系统整合研究。
高恩新汪昕炜
明代监察制度制衡功能及其蜕变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明代中期之前,上下相维、以小制大、内外并举的监察制度在纠劾贪渎、消除弊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选人用人机制与士人群体信奉的儒家意识形态相结合,为制度发挥约束和激励作用提供了帮助。但是明代中期以后,皇权对制度的干预、长期积累的人事流弊以及士人群体信仰的变迁导致这套监督制度逐渐丧失了效用。总结明代监察制度衰变过程对于今天探索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高恩新
关键词:监察制度制衡
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框架建构:基于65份事故调查报告的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韦纳归因结构分析框架,本文检验了当代中国政府对65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归因。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在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中采用"社会整体问题"框架和"归因外部化"策略。政府将生产安全事故描述成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整体性问题",表明事故的易发性、复杂性。政府采用"归因外部化"策略表明,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生产经营主体,事故主要原因的归因结构暗示政府应该强化安全管理体系和执法能力来消除事故倾向和隐患。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对生产经营活动和生产经营主体的社会认知与道德评价,中国政府借助于事故调查报告中的归因可以塑造公众的事故认知,使公众将事故责任归咎于生产经营主体。
高恩新
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图景与解释——基于国际文献的分析被引量:27
2017年
为了探讨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处在什么样的状态,本文运用文献共被引分析、突发检测、高被引论文统计方法,收集了1985年以来公共危机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通过内容分析,本文讨论了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主题和理论演进过程。研究表明,公共危机管理可以划分为三大领域:公共危机过程管理、风险沟通与危机沟通、适应性危机管理。在三十多年的演进过程中,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经历了危机管理向危机治理、风险沟通向危机沟通、拒绝危机向适应危机的转变。整体上看,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概念、理论尚处于"碎片化"阶段。作为跨学科研究尝试的"不确定性"、"脆弱性"、"韧性研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研究体系。下一步,公共危机管理研究需要关注三个研究领域之间的交叉与融合问题。
高恩新赵继娣
关键词:危机管理危机沟通适应性管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