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陕西中北部农田地表粉尘释放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为研究陕西中北部地区农田地表粉尘释放特征,选取裸露农田进行野外观测,探讨土壤表土含水量、摩阻风速、土壤类型和地表粗糙度等对农田地表粉尘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植被覆盖、摩阻风速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土壤类型的地表粉尘释放通量是不同的;土壤类型相同,体积含水量在0.5%-1.5%时,粗糙度与地表粉尘释放通量呈幂函数关系,是影响地表粉尘释放的决定性因素;在土壤含水量较小时,土壤表土含水量与地表粉尘释放通量呈线性关系;在土壤表土含水量变化不大,土壤类型相同时,摩阻风速与地表粉尘释放通量呈4次幂函数关系。陕西中北部地区农田地表粉尘释放通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表土含水量、地表粗糙度和摩阻风速等。
- 高建华张承中王颖钊赖志强刘立忠
- 关键词:影响因素农田
- 陕西中北部地区农田地表土壤含水率对粉尘释放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 2011年
- 为准确模拟陕西中北部地区农田地表粉尘释放通量,对DPM模型做了适当修正。对比分析了不同含水率下DPM模型模拟值和野外观测值的关系,计算分析了利用各湿土起动摩阻风速模型改进后的DPM模型模拟值。结果表明:使用邵亚平起动摩阻风速模型修正陕西中北部地区农田土壤含水率对DPM模型模拟值的影响较适合,修正后DPM模型模拟值和观测值趋于一致。
- 高建华张承中赖志强王颖钊刘立忠
- 关键词:农田土壤含水率
- 半干旱地区农田地表粉尘释放的野外观测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研究不同时期半干旱地区农田地表粉尘释放特征,采用野外观测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地表特征与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相关性、不同季节和不同地表土壤类型与地表粉尘释放的相关性,得到了半干旱地区农田粉尘释放通量。结果表明,半干旱地区裸露的农田中沙壤土农田地表粉尘释放通量最大,地表粉尘释放通量为21~39μg·m^(-2)·s^(-1);其次是壤土农田,地表粉尘释放通量为12~19μg·m^(-2)·s^(-1);黏壤土农田地表粉尘释放通量最小,在5~8μg·m^(-2)·s^(-1)。
- 高建华张承中赖志强王颖钊刘立忠
- 关键词:土壤学半干旱地区
- 不同类型农田地表粉尘起动摩阻风速的野外观测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为北方城市空气污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不同地表类型,观测起尘差异,分析表土微团粒粒度,计算起动摩阻风速。[结果]沙化农田的光滑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s)为0.001 2 cm,小麦地为0.002 1 cm,果树苗地的为0.002 5 cm。有植被覆盖的地表粉尘起动摩阻风速明显高于裸露地表,且随着植被高度增加而增大。延安果树苗地地表起动摩阻风速达到了139.15 cm/s。裸露小麦地和果树苗地地表粉尘起动摩阻风速大于裸露沙化农田(7.39 cm/s)。小麦返青期、成熟期、收割后地表粉尘起动摩阻风速分别为46.85、98.93、29.05 cm/s,裸露地表和幼苗期果树苗地地表粉尘起动摩阻风速分别为26.01和139.15 cm/s。[结论]植被高度和土壤结构性质是影响地表粉尘起动摩阻风速的重要因素。
- 王颖钊张承中高建华刘初全栗志艳
- 关键词:农田粉尘
- 半干旱农田地区DPM模型适用性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DPM模型是根据粉尘释放通量与粉尘跃移通量及跃移颗粒的动能通量成正比的原理,由土壤微团粒跃移模块以及粉尘粒子释放模块构成的。为验证DPM模型在半干旱地区农田的适用性,选取了半干旱地区陕西中北部4种典型土壤类型农田进行野外观测研究,计算分析了各观测区的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表土微团粒粒度、摩阻风速和起动摩阻风速,对比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季节DPM模型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DPM模型可以用于模拟预测我国半干旱区农田不同土壤类型粉尘释放通量,可以较好地用于模拟预测半干旱农田夏冬两季节的粉尘释放通量。
- 赖志强张承中高建华刘立忠
- 关键词:半干旱区农田
-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物理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8
- 2010年
- 选取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连续4年进行保护性耕作的玉米样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NTS)可显著降低0-5 cm表层土壤容重,传统耕作秸秆粉粹还田(TS)和NTS处理可显著降低5-10 cm、10-3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NTS处理可显著增大0-5 cm表层土壤孔隙度,TS和NTS处理可显著提高5-10 cm1、0-30 cm土层的土壤孔隙度;NTS处理可显著降低各层土壤的坚实度,其它处理对表层0-5 cm无显著影响,免耕无秸秆覆盖(NT)处理显著增加了5 cm以下的土壤坚实度;NTS处理0-5 cm表层土壤水分入渗率显著加强,而NT处理则显著减弱;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均为:NTS〉NT〉TS〉传统耕作(T)。本试验中NT处理对土壤结构的改良效应不明显,NTS处理对于黄土高原土壤结构改良效果最佳。
- 高建华张承中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黄土高原免耕秸秆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