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作品数:83 被引量:492 H指数:14 供职机构: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气工程 更多>>
基于提升回归树的东、黄海鲐鱼渔场预报 被引量:25 2015年 为提高东、黄海鲐鱼渔场预报准确率、降低渔业生产成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回归树的渔场预报模型。研究采用2003—2010年我国大型灯光围网渔捞日志数据,以有网次记录的小渔区为渔场,以渔捞日志未记录的区域作为背景场随机选择假定非渔场数据,以海表水温等环境因子作为预测变量构建东、黄海鲐鱼渔场预报模型并以2011年的实际作业记录对预报模型进行精度验证。验证计算得到预报模型的AUC(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值为0.897,表明模型的预报精度较高。模型的空间预测结果表明,预报渔场与实际作业位置基本吻合,其位置移动也与实际情况相符。这表明基于提升回归树的渔场预报模型可以用来进行东、黄海鲐鱼渔场的预报。 高峰 陈新军 官文江 李纲关键词:鲐鱼 渔场预报 從“數字甲骨”到“智能甲骨”——“殷契文淵”助力甲骨文研究的新範式 2021年 “殷契文淵”是專門性質的甲骨文資源大數據平臺及數據檢索分析技術支撑的一體化網站。“殷契”,爲安陽殷墟出土甲骨文之一稱;“文淵”徵之於中國古代典籍集藏淵藪之楹庫名。“殷契文淵”是由安陽師範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合作建設的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非營利性網站,旨在廣集殷墟甲骨著録與論著文獻等,包括“三庫一平臺”即甲骨字形庫、甲骨著録庫、甲骨文獻庫、甲骨文知識服務平臺,爲甲骨文與甲骨學研習者提供便利,以期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古典文化遺産。 高峰 劉永革 韓勝偉关键词:甲骨文 东海南部海洋净初级生产力与鲐鱼资源量变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2013年 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海洋渔业资源的潜在产量,我国应用海洋初级生产力方法估算渔业资源量亦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控制机制复杂多样,将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与鱼类资源量的关系。本文利用中国大型灯光围网渔业在东海南部渔场的鲐鱼(Scomber japonicus)捕捞数据与海洋净初级生产力的遥感资料分析了鲐鱼资源量变化与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探讨了其生态系统营养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净初级生产力与标准化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但呈显著非线性关系(P<0.05),且这种非线性关系表现为倒抛物线,即鲐鱼资源量随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净初级生产力进一步增加,鲐鱼资源量则呈下降趋势。净初级生产力与标准化CPUE呈显著的倒抛物线关系表明生态系统存在上行控制机制,但并非受该机制完全控制。种间竞争或浮游动物资源量的变动均可能引起鲐鱼资源的相对丰度与净初级生产力呈倒抛物线关系。 官文江 陈新军 高峰 李纲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 鲐鱼 资源量 地理信息程序设计与开发课程组教学改革实践 2017年 海洋技术是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和能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开发课程是上海海洋大学的海洋技术专业教育中的核心部分,培养学生有关地表和海洋的空间认知、地理数据处理、空间分析与专业领域应用的能力。本文着重探讨了5门GIS课程组的内容、教材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方案。通过教学改革是学生得到综合性、全方位的锻炼,实现学生GIS编程的提高和升华。 冯永玖 高峰 李阳东 杨晓明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程序设计 课程组 教学改革 北太平洋柔鱼资源可持续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 陈新军 樊伟 田思泉 刘必林 唐峰华 陆化杰 黄宝善 高峰 崔雪森 马金 伍玉梅 官文江 雷林 袁红春 熊鹏飞 项目隶属海洋渔业和海洋科学技术领域。柔鱼是中国远洋鱿钓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项目组针对1999年以来柔鱼年产量年间波动大且出现下降的不可持续开发这一重大关键问题,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于2001年开始利用生产信息船对柔鱼资源进...关键词:关键词:柔鱼 资源调查 渔场分布 资源管理 北太平洋 一种海面温度不可逆性的量化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面温度不可逆性的量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一个时期内海面温度时间序列数据;将时间序列格式的海面温度数据转化为网络数据;对网络的相关拓扑结构进行统计,从网络本身的拓扑结构上获取信息;通过相对熵来获取对海... 赵丹枫 杨旭升 高峰 宋巍 王建 石少华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ICP)减小三峡库区紫色土分离能力效果 2024年 为探究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nzyme-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减小三峡库区紫色土分离能力效果,该研究设置5个EICP浓度(0(CK对照)、0.5、1.0、1.5和2.0 mol/L)和6个养护时间(1、7、15、30、60和120 d),开展模拟冲刷试验分析土壤分离能力,通过表观黏聚力和碳酸钙含量变化阐明EICP作用下紫色土分离能力变化原因,并从微观角度揭示其减蚀机制。结果表明:与CK对照相比,EICP处理显著减小土壤分离能力,随着EICP浓度的增加,紫色土分离能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在浓度为1.5 mol/L时效果最佳;而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紫色土分离能力呈现先快速减小再缓慢减小的变化规律,CK对照在前30天减小明显,EICP处理下在第7天时减幅明显,减幅占总减幅的85.79%~92.21%。表观黏聚力与碳酸钙含量随EICP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随养护时间的延长分别呈持续增大和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EICP作用下紫色土碳酸钙聚集是引起分离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表观黏聚力和碳酸钙含量与紫色土分离能力呈现显著指数函数关系(P<0.01),能够很好解释紫色土分离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EICP能够有效减小紫色土分离能力,可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刘德玉 张伦 张伦 夏振尧 向瑞 高峰 高峰关键词:土壤 脲酶 三峡库区 紫色土 基于神经网络的东南太平洋茎柔鱼渔场预报模型的建立及解释 被引量:14 2014年 东南太平洋秘鲁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我国鱿钓船的重要捕捞对象.准确预报中心渔场是提高渔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2006~ 2009年我国远洋船队东南太平洋秘鲁茎柔鱼生产统计数据(月份、经度、纬度)及遥感获得的表温、Ni(n)o 3.4区海表温度异常、海面高度资料,利用反向传播(EBP)神经网络建立秘鲁茎柔鱼中心渔场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上,尝试使用神经网络解释图(neural interpretation diagram)、自变量相关(independent variable relevance)、灵敏度分析(sensitivity analyses)三种方法解释EBP模型权重,推断东南太平洋茎柔鱼中心渔场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认为,影响中心渔场的3个主要影响因子为Ni(n)o 3.4区海表温度异常、表温和纬度,其贡献率分别为28.95%、22.1%和19.68%.利用EBP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报模型不仅在预报精度上达到要求,而且能够很好地解释秘鲁茎柔鱼中心渔场的形成机制. 汪金涛 高峰 雷林 官文江 周劲望 叶守建 陈新军关键词:东南太平洋 茎柔鱼 渔场预报 面向新时代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 2019年 新时代,新需求,当代教育工作者在培育人才方面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方法。文章以新时代背景下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为例,从时代需求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可为从事高等教育行业特别是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李阳东 冯贵平 高峰 杨晓明 常亮 刘瑜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高等教育 课程教学与改革 卫星遥感在远洋渔业中的应用 陈新军 许柳雄 杨红 官文江 杨晓明 李曰嵩 严华平 吴开军 田思泉 钱卫国 乔文增 高峰 课题来源于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948项目。我国远洋渔业开始于1985年,发展迅速,作业海域分布在三大洋。但是单位渔船的渔获量和经济效益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作业渔船,主要原因在于侦察鱼群和掌握中心渔场的手段远远落后。美国、...关键词:关键词:远洋渔业 卫星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