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青
- 作品数:96 被引量:240H指数:8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人参皂甙Rb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凋亡及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Ginsenoside Rb1,GRb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GRbl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2 h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GRbl给药组(GRb1组),GRb1组大鼠在再灌注后立即腹腔注射GRb1(40 mg/kg)。两组再按不同的再灌注时间(3 h、12 h、1 d、2 d、3 d、5 d和10 d,每时间点4只)分为7个亚组。分别用HE染色、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组织病理改变、细胞凋亡、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GRb1能减轻缺血侧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12 h、1 d、2 d和3 d时P<0.05),上调Bcl-2阳性细胞数(12 h、1 d、3d、5 d和10 d时P<0.05)和降低Bax阳性细胞数(3 h、12 h、1 d、2 d、3 d、5 d和10 d时P<0.05)。结论GRb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Bcl-2表达和抑制Bax表达有关。
- 杨朝鲜刘军祥孙珠蕾高小青邓莉袁琼兰
- 关键词:人参皂甙RB1脑缺血再灌注凋亡BCL-2/BAX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
-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分离新生大鼠大脑半球,机械吹打形成单细胞悬液,种植在DMEM/F12干细胞培养基中(含表皮生长因子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N2辅助...
- 杜杰高小青邓莉杨朝鲜
- 关键词:干细胞分化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成年雌鼠齿状回内NPY和Nestin免疫阳性细胞观察
- 1材料和方法1.1动物SD大鼠由泸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选择清洁级3月龄雌性SD大鼠10只,体重量150~200g。1.2取脑并组织学观察全部大鼠在乙醚广口瓶内麻醉处死,开胸后经左心室插管,剪开右心房,用生理盐水和4...
- 孙国刚陈波范光碧杨朝鲜高小青
- 关键词:阳性细胞齿状回NESTINNPY
- 电针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 电针联合BMSCs移植治疗脑出血后对出血灶周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本实验通过胶原酶诱导SD大鼠右侧脑尾壳核脑出血动物模型,第3天分别注射20μl生理盐水、BMSCs细胞悬液,以及BMSCs细胞悬液联合电针治疗,建立生理盐...
- 邓莉高小青杨朝鲜
- 关键词:B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凋亡大鼠脑
-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缺氧复氧神经细胞的共培养被引量:3
- 2011年
-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地表达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mRNA,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对缺氧复氧损伤的神经细胞是否积极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复氧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与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共培养,采用Hoechst33258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及生长相关蛋白43在共培养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的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缺氧组(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表达生长相关蛋白43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过抑制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凋亡和促进共培养细胞生长相关蛋白4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熊怀林邓莉高小青王特为郭侃杨朝鲜
- 关键词: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共培养
- 电针刺激对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出血大鼠脑内分化的影响
-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脑尾壳核注射胶原酶和肝素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并随机分成BMSCs移植组(BMSCs组)和BMSCs移植联...
- 涂江义高小青萧洪文陈波杨朝鲜
- 关键词:脑出血电针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
- GDNF基因修饰的BMSCs移植对脑出血大鼠TRKA表达的影响
- 本研究观察GDNF基因修饰的BMSCs移植对脑出血大鼠TRKA表达的影响,探讨GDNF基因修饰的BMSCs移植对脑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脑尾壳核注射胶原酶和肝素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
- 曾昭明杨朝鲜涂江义高小青
- 关键词:BMSCS基因修饰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向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已证实骨髓基质细胞可分化为中胚层组织细胞,实验予进一步探讨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以及是否能继续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实验于2007-02/09在泸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①动物:选择5只普通级SD大鼠,由泸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大鼠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取双侧胫骨和股骨,磷酸盐缓冲液冲洗骨髓腔,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胰蛋白酶与EDTA联合消化,传至第4代,用含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表皮生长因子、N2辅助因子的DMEM/F12培养液向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③实验评估:观察原代、传代培养及诱导分化后的骨髓基质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采用SABC法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的表达。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形态观察:原代细胞接种1d后开始贴壁增殖,3d后多数贴壁,贴壁细胞呈梭形或扁平形;10d后90%细胞融合,以长梭形为主,突起粗大,形成网状、片状;传代后细胞贴壁速度加快,增殖能力更强,7d左右达到融合。②诱导分化后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第4代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7d,成球的细胞脱离瓶底,悬浮在细胞液中。将细胞离心弃上清,换成血清分化液后,细胞球逐渐贴壁,球周围很快发出突起,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样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③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的表达:骨髓源性细胞球表达巢蛋白,呈棕黄色,为神经干细胞;从细胞球分化的细胞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及半乳糖脑苷脂均呈阳性。结论:骨髓基质细胞能在体外诱导分化出神经干细胞,且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可�
- 高小青杜杰杨朝鲜吴岩邓莉袁琼兰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分化
- 移植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对大鼠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3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SCs)是否比单纯NSCs移植对脑卒中有更好的神经保护。方法:用GDNF重组质粒转染NSCs,构建过表达GDNF的NSCs(GDNF/NSCs)。插线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卒中模型,再灌注3d,脑立体定位分别移植NSCs、GDNF/NSCs以及生理盐水到同侧侧脑室,实验分为GDNF/NSCs组、NSCs组和对照组。再灌注第1、2、3、5和7周处死大鼠,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H-E染色分别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观察移植的NSCs数量与分布和突触蛋白Syn、PSD-95在脑组织的表达。结果:再灌注2、3周,GDNF/NSCs组较NSCs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在各时间点GDNF/NSCs和NSCs组大鼠脑缺血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GDNF/NSCs组的NSCs细胞数量较NSCs组显著增多。再灌注2和3周,GDNF/NSCs组Syn免疫阳性产物比NSCs组显著增加;各时间点GDNF/NSCs组的PSD-95免疫阳性产物比NSCs组显著增加。结论:GDNF基因修饰的NSCs比NSCs对大鼠脑卒中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 陈波高小青杨朝鲜孙珠蕾闫乃红庞源广袁淼陈贵军谭树凯袁琼兰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突触蛋白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重组腺病毒载体穿梭质粒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构建含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cDNA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方法提取新生大鼠纹状体总RNA,用RT-PCR方法克隆大鼠GDNFcDNA,PCR产物回收后经H indⅢ和KpnⅠ双酶切,插入pAdTrack-CMV中,用氯化钙法将其转染入大肠杆菌DH5α中,酶切、PCR及测序分析对重组质粒做进一步鉴定。结果大鼠GDNFcDNA被成功克隆,重组载体的PCR检测、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表明,所克隆的GDNFcDNA与基因库注册的相同,大鼠GDNFcDNA被定向插入。结论成功构建了GDNFcDNA重组腺病毒载体。
- 马春明袁琼兰杨朝鲜高小青邓莉
-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