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雁军
- 作品数:153 被引量:1,256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被引量:29
- 2003年
- 根据1987年—2000年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的主要大气污染物(TSP、SO2、NOx)的现状监测值,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污染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主要大气污染污染是TSP和SO2;冬季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最重的季节,夏季大气污染最轻;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最重的城市是本溪,其次是鞍山、沈阳、抚顺、辽阳。
- 马雁军杨洪斌方志刚张云海
- 关键词: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二氧化硫
- 沈阳两次降水过程能见度变化特征被引量:6
- 2014年
- 利用2011年7月29—31日和8月27—29日沈阳大气成分观测站的能见度资料,统计分析了能见度与降水强度,PM10、PM2.5、PM1.0质量浓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月29—31日降水过程特点为个别时间内降水量较大,8月27—29日降水过程特点为持续几个小时有较大降水量;7月29—31日和8月27—29日降水过程中,初期降水对颗粒物的湿清除效果较好,后期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能见度有所降低;7月29日00时至31日23时,颗粒物质量浓度在降水过程中出现5μg·m-3左右的低值是因为降水和较大风速的双重作用,而8月27日00时至29日23时的降水过程中,风速较稳定,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改变量相对较小;7月29—31日和8月27—29日降水过程中,平均风速与PM10、PM2.5、PM1.0的变化趋势均呈反相关,较高的相对湿度有利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上升;7月29—31日和8月27—29日降水过程中,能见度与PM2.5/PM10、PM1.0/PM10的质量浓度比值变化趋势均呈明显的反相关。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减小,其与能见度的相关性逐渐增加。
- 赵胡笳马雁军赵明朱轶明李潇潇
- 关键词:能见度降水颗粒物
- 辽宁中部地区灰霾天气气候环境特征被引量:28
- 2010年
- 利用的1961—2007年辽宁中部地区6个城市的地面常规气象资料以及2002—2007年的东亚地面和高空天气形势资料,2005—2007污染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辽宁中部地区气候环境特征对灰霾天气形成的有利形势与不利的地面天气形势,对比颗粒物资料与实况资料分析了灰霾天气常见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由于特殊的环境特征与气象条件,灰霾易发时期为秋冬春季节。不利于大气扩散易形成灰霾天气的地面天气形势可分为高压类、低压类、均压类。蒙古高压、东北地形槽以及长白山小高压等局地不利的天气形式对灰霾天气产生有重要影响。常见灰霾天气形势为冷高压型、占65%左右,低压槽型、占13.5%,冷锋过境型,冷锋前部型以及长白山小高压等。
- 张云海马雁军王扬锋
- 关键词:灰霾环境特征
- 沈阳市冬季霾污染大气颗粒物在线水溶性离子成分的分析
- 利用在线气体及气溶胶成分监测系统(MARGA)和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测量分析了沈阳市2014年2月18日-3月13日PM10中高分辨率无机水溶性离子浓度、来源及其霾污染成因.霾日判断依据是能见度<5km,...
- 洪也马雁军张云海王扬锋周德平刘宁微
-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
- 沈阳市O_(3)与PM_(2.5)关系及污染主控因素分析
- 2024年
- PM_(2.5)与O_(3)的协同控制是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所在,厘清PM_(2.5)与O_(3)的关系,识别O_(3)主控因素以及量化气象和人为排放贡献是实施二者协同控制的基础.本研究基于沈阳市大气复合立体超级站2019−2022年地面观测数据,分析PM_(2.5)和O_(3)协同关系及成因;利用逐步回归模型得到影响O_(3)变化的主控因素,并估算各气象因素对O_(3)的贡献.结果表明:①沈阳市2019−2022年夏季PM_(2.5)浓度与O_(3)浓度呈正相关,有明显的协同增长效应,其余三季均呈明显负相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温和高太阳辐射条件利于大气光化学反应,促进了O_(3)、PM_(2.5)中二次无机成分〔主要是硫酸盐(SO_(4)^(2−))、硝酸盐(NO_(3)−)和铵盐(NH_(4)^(+)),简称“SNA”〕共同增长所致;而冬季高排放和高大气稳定度等气象条件利于SNA和二次有机碳(SOC)非均相生成,但弱太阳辐射和低温等条件不利于O_(3)光化学生成,加之高NO的滴定效应,使SNA和SOC浓度均与O_(3)浓度呈负相关.②在观测的相关污染物和气象因子中,过氧乙酰硝酸酯(PAN)与O_(3)浓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尤其在夏季.③气象因素中,O_(3)浓度与气温高度相关,与风速也呈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则在各季节均呈负相关.冬、春、秋三季PM_(2.5)均对O_(3)起抑制作用,冬季尤为突出.在高浓度O_(3)污染(O_(3)浓度>160μg/m^(3))过程中,主控因素中气温和风速的抬升促进O_(3)浓度升高,而高NO2和相对湿度(RH)则有利于降低O_(3)浓度.在2019−2022年高浓度O_(3)污染过程中,气象因素对沈阳市O_(3)浓度变化的贡献高于O_(3)前体物排放的贡献,总贡献为57μg/m^(3),对污染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 洪也马雁军苏枞枞王扬锋任万辉王继康王东东徐晓斌
- 关键词:气象因素
- 辽宁本溪大气颗粒物浓度特征被引量:15
- 2012年
- 利用本溪大气成分监测站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大气颗粒物监测仪GRIMM180的连续监测资料,对该地区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变化、谱分布特征以及大气颗粒物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溪PM10和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86 mg.m-3和0.058 mg.m-3,其日平均质量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冬季和夏季质量浓度日变化均呈现明显的双峰双谷特征;数浓度谱分布较好地符合Junge分布;PM10日平均值超标率为8.7%,且大气颗粒物主要是以细粒子的形式存在;随风速的增大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基本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当风速>0.6 m.s-1时,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随风速增大下降明显,风速>3.0 m.s-1时,下降的趋势减缓;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有清除作用,其中对粗粒子的清除效果非常明显.
- 王扬锋马雁军陆忠艳周德平刘宁微张云海洪也
-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谱分布
- 丹东冬季一次低空风温场观测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利用 1997年 2月 10~ 2 2日丹东冬季的 1次低空探空观测资料 ,分析了丹东地区低空风速、风向和温度及大气混合层高度的变化规律。
- 马雁军陈刚齐丽丽
- 关键词:垂直分布特征风速风向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78
- 2005年
- 通过分析辽宁中部相对集中分布的5个城市群1987—2002年间的大气能见度、影响能见度的气象因子和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能见度与气象因子、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等,得到以下结论:(1)各城市能见度有明显的月、季和年际变化特征,能见度月变化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5月份,第二个峰值在9,10月份;冬季能见度的值最低,春、秋季高;本溪市的能见度在逐年变好;沈阳的能见度从1987—1997年逐年变好,1997年以后又逐年变差;其它城市的能见度呈逐年变差的趋势。(2)各城市影响能见度的气象因子的年际变化特征基本是一致的;5个城市TSP,SO2污染浓度年均值均呈下降趋势,NOX的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3)能见度与湿度、雾的相关关系都呈负相关且非常显著;与降雨量、风速及温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与各种污染物的相关都呈负相关。
- 马雁军左洪超张云海惠小英
- 关键词:能见度气象因子污染物浓度辽宁中部城市群
- 器测与目测大气能见度的关系研究
- 刘宁微马雁军王扬锋刘晓梅
- 东北地区气溶胶质量浓度分布特征被引量:12
- 2010年
- 为了解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2006年7月至2008年4月,选取有代表性的三个城市,用Anderson分级撞击式采样器对沈阳市、长春市和哈尔滨市进行大气气溶胶分级采样,得到逐日气溶胶质量浓度值,气溶胶平均质量浓度沈阳市〉哈尔滨市〉长春市,它们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采暖期污染最重,以煤烟型污染为主,较细粒子所占比重高。非采暖期则以汽车尾气和自然扬尘污染为主,夏秋季节相对最清洁,春季多沙尘。春季沙尘天气与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造成的污染粒级分布特征不同:沙尘天气时PM10是平时的3倍多,0级和1级等粗粒级增长十分显著,6~8级细粒子增长不明显;烟花爆竹污染时PM10是平时的2倍多,以细粒子增长为主。不同天气情况气溶胶质量浓度存在明显不同,长春市和哈尔滨市清洁大气时粒级集中在8级、0级、1级和5级,且以来自自然源的较粗粒子为主,烟幕天气时PM10、PM2.5和PM1均比清洁大气时高1倍多,其质量浓度随粒径分布也有明显不同,烟幕天气主要集中在5级(1.1~2.1μm)、1级(5.8—9.0μm)和0级(9—10μm)等粒级,并以代表人为源污染的较细粒级增长为主。
- 洪也周德平齐颖刘丹马雁军刘宁微甘露林
- 关键词:PM10PM2.5PM1粒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