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
-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 一种医院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
- 本发明涉及医疗管理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院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该方法结合每个医院的科室就诊人数、科室医务人员数量、区域内人口数量和科室预算,确定科室在区域内的供需关系程度系数;根据科室的科室就诊费用...
- 甘立军班博刘霞方玉凤马玲孙强徐俊英张斌张柱李红伟刘菲
- 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104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2例)和左卡尼汀治疗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左卡尼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3.0 g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ⅢNP及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采用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MI后血清PⅢNP及血浆ET水平升高(P〈0.01).左卡尼汀治疗组在治疗4、6周时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血清PⅢNP及血浆ET均明显减低(P〈0.05或P〈0.01),LEDVI、LESVI、LVEF较常规治疗组显著改善(P〈0.05),且6周时优于4周(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降低AMI患者血清PⅢNP水平,改善左室重构.
- 王雪涛孙建丽马玲
- 关键词:左卡尼汀心肌梗死左室重构
- 辛伐他汀对高糖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糖所致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SD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72h后,随机分为5组并加入相应的处理药物,即对照组(control组);高浓度葡萄糖刺激组(GS组);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干预组,分别为GS+10^-7MSim组、GS+10^-6MSim组和GS+10^-5MSim组。测定各组心肌细胞活力及心肌细胞培养基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细胞内总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辛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高糖损伤乳鼠心肌细胞的细胞活力(P〈O.01);培养基中MDA的生成减少(P〈0.05),而SOD活力及GSH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稳定细胞膜、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提高清除氧自由基,对高糖所致的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发挥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
- 尉希清张洪生张金国谭洪勇马玲刘志华
- 关键词:辛伐他汀氧化应激心肌细胞
- 一种医院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
- 本发明涉及医疗管理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院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该方法结合每个医院的科室就诊人数、科室医务人员数量、区域内人口数量和科室预算,确定科室在区域内的供需关系程度系数;根据科室的科室就诊费用...
- 甘立军班博刘霞方玉凤马玲孙强徐俊英张斌张柱李红伟刘菲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根据24h收缩压BPV的总变异系数(coefficient variation,CV)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高CV组(CV>12.16%)和低CV组(CV≤12.16%),记录两组BPV值。所有患者均于24h内及180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患者的BPV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另选30名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PV值均增大(P<0.05),高CV组显著高于低CV组(P<0.05~0.01);在治疗180d时,高CV组LVEDV、LVESV及LVEF显著高于低CV组(P<0.05)。LV-EDV、LVESV与24h收缩压BPV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63、0.594,P均
- 王雪涛李劲松马玲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压变异性心室重构
- 基于JCI规范的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在对比国内医院评审标准与JCI标准对医院安全文化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院构建医院安全文化的实践,包括:转变安全文化理念,建立"患者安全至上"的行为准则;健全安全管理系统,营造非惩罚性的管理环境;建立科学的质量改进机制...
- 陈东风王波王爱亮马玲常丽查玉梅
- 关键词:JCI标准安全文化
- 医务人员感染性暴露后预防措施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监测员工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后预防措施落实情况,提高员工对暴露后防控措施的认知水平,减少职业感染的发生。方法从医院异常事件上报管理系统中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感染性职业暴露上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和2015年每100张床位发生职业暴露人次为5.2和4.9,发生职业暴露的例数降低。乙型肝炎病毒为主要暴露源;暴露中以女性、护士、工作年限小于5年为主,分别占81.8%、52.4%、60.1%;发生地点主要集中于病区、手术间。暴露后立即局部处理、上报以及分别在基线检查、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相关血源性疾病检验及随访的比例明显提高。失访人数明显减少,且集中在实习及进修的医护人员。结论发生职业暴露后选择恰当检查与预防措施是减少职业感染的保障。
- 吴燕郭金凤马玲薛倩倩李宁岳霞
- 关键词:医务人员
- 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与血浆ET-1、TAT、hs—CRP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SCFS)与血浆内皮素(ET-1)、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反应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0例行冠脉造影(CAG)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通过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cTFC)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血流帧数。筛查出SCFS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另外45例无SCFS的患者为对照组。应用t检验和X。检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CFS的高危因素。结果研究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42)mmol/Lvs(1.44±0.34)mmol/L,t=-2.731,P〈0.01],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68±0.62)mmol/LVS(5.10±0.84)mmol/L,t=3.727,P〈0.01],血浆ET-1、TAT、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94.3±16.78)ng/Lvs(83.5±12.53)ng/L,t=3.051,P〈0.01;(12.96±3.24)μg/Lvs(8.76±2.64)μg/L,t=5.945,P〈0.01;(2.48±0.35)μg/LVS(1.58±0.46)μg/L,t=11.25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血清胆固醇、ET.1、TAT、hs—CRP是影响SCFS的危险因素(OR〉1.22)。结论由于冠状动脉的内皮功能障碍以及炎症反应,出现动脉硬化,导致凝血功能活化,冠状动脉出现慢血流。
- 马玲张金国尉希清陈猛谭洪勇
- 关键词:冠状血管综合征内皮缩血管肽类抗凝血酶类凝血酶
- 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和QTcd)心率变异性(HaY)的影响。方法120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和左卡尼汀治疗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左卡尼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3.0g静脉滴注,每日1次,14d为一个疗程。评价治疗前后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QTd、QTcd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各项时域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频域指标LF、LF/HF降低,HF升高(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以显著缩短AMI患者QT离散度,提高心率变异性,改善缺血心肌电不稳定性。
- 王雪涛张欣马玲
- 关键词:左卡尼汀心肌梗死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
- 分支起源室早的射频消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左室传导分支起源的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的心电生理特点及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方法。方法 14例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左室分支起源的PVCs患者,3例行常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1例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下射频消融治疗。结果14例患者均表现为"反复心悸",PVCs均大于10000次/24h,7例伴有阵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6例左前分支起源患者的标准12导联心电图PVCs表现为心电轴右偏、右束支阻滞图形并左后分支阻滞(left posterior hemiblock,LPH)。8例左后分支起源患者的标准12导联心电图PVCs表现为心电轴左偏、右束支阻滞图形及左前分支阻滞(leftanteriorhemiblock,LAH)。在成功消融靶点(最早或提前激动点)附近均记录到浦肯野氏分支电位(Purkinje Potential,PP),位于左室前外侧间隔、左室中间隔高位或左室后间隔中部,V波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33.0±10.1)ms;11例患者采用冷盐水灌注消融或普通Carto消融导管消融,3例常规7F双弯消融导管消融,放电即刻成功消融,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1±5个月,5例患者PVCs完全消失,9例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PVCs小于1000次。结论起源于左室传导前、后分支起源的PVCs各有其临床特征,在消融导管标测到PVC最早或提前激动点并伴有PP处成功消融。
- 马玲赵英杰谭洪勇楚建民
- 关键词:左前分支室性早搏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