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妊娠
  • 5篇输卵管
  • 5篇输卵管妊娠
  • 5篇介入
  • 5篇放射学
  • 4篇介入性
  • 4篇介入性放射学
  • 3篇介入治疗
  • 2篇异位妊娠
  • 2篇栓塞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动脉
  • 2篇氨甲喋呤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途径
  • 1篇血清
  • 1篇栓塞治疗
  • 1篇锁骨

机构

  • 8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 1篇番禺区人民医...

作者

  • 8篇姜在波
  • 8篇马壮
  • 7篇黄明声
  • 7篇关守海
  • 7篇单鸿
  • 7篇朱康顺
  • 4篇李征然
  • 2篇侯红英
  • 1篇严英
  • 1篇何卫
  • 1篇陈汉威
  • 1篇郭添胜
  • 1篇肖继波

传媒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4篇2001
  • 4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改良式TIPS技术治疗肝静脉闭塞型Buddi-Chirri综合征
介入性经皮肝静脉球囊扩张术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ystemicshunt,TIPS)已经应用于Buddi-Chiarri综合征(Buddi-Chiani ...
单鸿关守海朱康顺姜在波马壮黄明声李征然
文献传递
经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及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
2001年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的血供特征及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 (MTX)及栓塞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 :2 4例输卵管妊娠 (未破裂者 10例 ,发生流产或破裂者 14例 )行子宫动脉造影并灌注MTX 5 0~ 80mg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术后定时监测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 hCG)及肿块变化。 6例未破裂者 ,治疗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宫旁肿块血流特征。结果 :宫旁肿块为富血管染色 ,具有较低血流阻力指数 (RI 0 37)。 2 1例治疗成功 ,成功率为 87 5 %。 3例失败 ,其中 2例术前尿 β hCG >10× 10 3IU/L。影响治疗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尿 β hCG水平 ,而与孕龄、包块大小及破裂与否无明显关系。结论 :经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及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 。
朱康顺单鸿黄明声李征然姜在波侯红英马壮关守海肖继波
关键词:氨甲蝶呤子宫动脉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妊娠两种介入治疗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比较经阴道输卵管和子宫动脉两种途径灌注氨甲蝶呤 (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差异和特点。方法  4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别经阴道输卵管或子宫动脉途径灌注MTX ,终止妊娠。结果  15例经阴道输卵管灌注治疗 ,成功率 93 %。 31例经子宫动脉灌注治疗 ,成功率 90 3%。结论 经阴道输卵管和子宫动脉灌注MTX均可安全有效治疗输卵管妊娠 ,总体疗效相当。两者各具特点 :前者可清楚显示孕囊 ,并可穿破孕囊直接注药 ;后者可同时做栓塞治疗预防破裂出血。
关守海姜在波单鸿侯红英马壮黄明声朱康顺
关键词:异位妊娠输卵管介入性放射学
未破裂期输卵管妊娠的介入治疗被引量:57
2000年
目的 加强对输卵管妊娠介入治疗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的认识。方法  40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 ,经阴道输卵管或经子宫动脉两种途径灌注氨甲喋呤治疗 ,选用Rosch Thurmoud输卵管再通装置 ,以及 4 1~ 5 0F导管。超声和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 hCG)值的变化是监测本组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结果  12例接受经阴道输卵管孕囊内注射治疗 15次 ,其中 3例接受 2次药物注射 ;2 8例接受子宫动脉内插管治疗。终止妊娠总体成功率为 97 5 % ;尿 β hCG值平均下降时间为11 7d(4~ 2 8d) ;正常月经在治疗后 7~ 45天内恢复。结论 通过对输卵管妊娠病理学、胚囊发育与血供特点、血清与尿液hCG值变化的认识 ,有助于介入技术在该领域中更好地推广。
单鸿马壮姜在波严英关守海朱康顺黄明声陈汉威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介入性放射学异位妊娠介入疗法
中心静脉通道的建立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倡导建立中心静脉通道的重要性 ,比较经右锁骨下静脉 (TSCV)和右颈内静脉 (TIJV)两种途径建立中心静脉通道的技术特点。方法 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间共完成中心静脉通道植入术 348例次 ,其中经右锁骨下静脉2 70例次 ,经右侧颈内静脉 78例次 ;导管留置时间 13~ 75d ,平均 2 3d。结果 TSCV组 2 70次 ,2 6 8次成功 ,成功率 99%。操作中和留置期间 1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包括气胸 2例 ,误留入锁骨下动脉 1例 ,留置管阻塞 3例 ,留置管进入右颈内静脉引起输液异常 3例。穿刺口感染 2例。TIJV组 78次 75次成功 ,成功率 96 % ,严重并发症 1次。结论 中心静脉通道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
何卫姜在波单鸿马壮黄明声关守海朱康顺李征然郭添胜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介入放射学
经子宫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被引量:28
2001年
目的 探讨经子宫动脉途径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介入方法治疗 3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以 4.1~ 5 .0F导管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内灌注MTX(氨甲喋呤 ) 5 0~10 0mg ,灌注后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术前、术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尿 β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值及肿块大小变化。结果  34例中 31例获得成功 ,成功率达 91%。无不良反应发生。 40支子宫动脉造影 ,显示输卵管动脉 37支 ,显示率为 92 .5 % ;卵巢染色 2 7例次 ,发现率达 6 8%。 6例显示孕囊染色 ,显示率为 18%。结论 子宫动脉是输卵管的主要供血动脉 ,经子宫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 ,并可预防和控制破裂大出血。
姜在波单鸿关守海马壮黄明声李征然朱康顺陈汉威肖继波穆永胜
关键词:输卵管子宫动脉介入性放射学
肝癌化疗栓塞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9
2000年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对肝硬化的形成作用。材料与方法 动态观察 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前后血清中HA(透明质酸 )、HPC Ⅲ (人三型前胶原 )、Ⅳ·C(四型胶原 )、LN(层粘蛋白 ) 4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含量变化 ,并依据化疗栓塞导管端位置分为 2组 ,一组 3 0例导管端位于肝固有动脉 ,另一组 16例导管端位于肝节段动脉。结果 肝固有动脉组 ,首次TACE前后上述 4项指标含量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第 2次TACE后 ,可见 4项指标含量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 ) ,尤其是第 3次治疗后 ,可见上述指标含量大幅度明显升高 (P <0 .0 1)。而肝节段动脉组 ,TACE前后上述指标的含量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肝癌TACE后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化疗栓塞时所选择的靶血管相关 ,应引起足够重视 ,对指导肝癌的TACE治疗 ,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朱康顺单鸿黄明声姜在波邝月明关守海马壮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纤维化TACE
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0
2000年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和治疗途径。方法 分析 2种介入途径治疗的 1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 ,其中 8例为经阴道输卵管插管孕囊内注射氨甲喋呤 (MTX) ,10例为经子宫动脉插管灌注MTX +栓塞 ,选用Cook公司双球囊输卵管再通装置和 4.1FrCobra导管。术后以患者症状、体征、β HCG水平及孕囊的B超值的动态变化作为疗效的监测指标。 结果  18例总插管成功率、治愈率、杀胚率分别为 10 0 %、88.9% (16 / 18)、94.4% (17/ 18) ,2例经阴道途径治疗失败。尿 β HCG下降至正常 (3~ 2 8d)平均 (11.2± 11.6 )d ,B超示孕囊在治疗后 2~ 3周内消失 10例 ,占 76 .9% (10 / 13) ,最长 6 0d消失 ,恢复正常月经平均 (37± 9)d(2 1~ 5 0d)。结论 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可靠 ,操作简便 ,尤其经动脉途径更有价值 ,介入治疗应成为终止输卵管妊娠的重要手段。
唐郁宽陈汉威利开仿姜在波马壮刘焕玲
关键词:介入性放射学输卵管妊娠氨甲喋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