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庆琳
- 作品数:9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荞麦属植物多年生种间杂种的鉴定被引量:5
- 2019年
- 探讨SSR分子标记用于荞麦种间F1杂种的真假性鉴定的可行性,为今后荞麦杂交育种研究及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利用235对SSR引物对小米荞、大苦1号、红心金荞、大野荞、巨荞5个亲本进行PCR扩增,以获得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在此基础上对大苦1号×红心金荞、巨荞×红心金荞、小米荞×红心金荞、巨荞×小米荞、巨荞×小米荞B、巨荞×大野荞6个杂交组合杂种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同时对真杂种形态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并计算其杂种优势。结果获得2对多态性较高引物(SSR2159/58和SSR6790/89),鉴定出3个真杂种:大苦1号×红心金荞、小米荞×红心金荞、巨荞×红心金荞。本研究结果说明SSR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荞麦种间杂种鉴定,真杂种大苦1号×红心金荞表现出超亲优势且正常可育,可用于新品种选育。
- 杨丽娟饶庆琳李洪有王艳冉盼崔娅松陈庆富
- 关键词:荞麦种间杂种SSR鉴定
- 荞麦属多年生植物及其种间杂种和亲本的遗传评价
- 荞麦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但是在育种方面,主要还是局限于系统育种和少部分的杂交育种,荞麦种间杂交育种研究极少。本研究以8个种36份多年生荞麦收集系材料和7个种间杂种作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农艺性状,营养价值,保健成...
- 饶庆琳
- 关键词:荞麦种间杂种杂交育种
- 苦荞株高及主茎分枝数的遗传相关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以高杆材料小米荞为母本、中杆材料晋荞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自交获得杂交后代F2、F3群体株系。对亲本及杂交后代F2、F3群体株高、主茎分枝数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亲本小米荞的株高、单株粒质量、单株种子粒数、千粒质量与晋荞2号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主茎分枝数差异不显著。F2、F3群体株高与主茎分枝数均呈现连续变异,符合偏正态分布,表明为数量性状。株高与主茎分枝数的遗传力平均值分别为0.912、0.503。株高与主茎分枝数、单株粒质量、单株种子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单株种子粒数相关系数达到0.398**。表明株高与主茎分枝数可作为苦荞高产杂交育种的质量要目标性状。
- 唐链梁成刚梁龙兵张启迪饶庆琳陈庆富
- 关键词:苦荞株高
- 薄壳苦荞品系籽粒总黄酮含量变异及与主要产量构成要素间的相关性被引量:10
- 2016年
- 以100份薄壳苦荞高代稳定品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同一栽培条件下籽粒的总黄酮含量,并分析其与主要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薄壳苦荞品系总黄酮变异范围为11.5-29.11 mg/g,平均值是20.78 mg/g;百粒质量的变异范围为1.00-1.56 g,平均值是1.31 g;10.00 g种子的米粒质量的变异范围为7.8-8.84 g,平均值是8.36 g;果壳质量的变异范围为1.09-1.90 g,平均值是1.46 g;果壳率的变异范围是0.11%-0.19%,平均值是0.15%;百粒米质量的变异范围为0.83-1.32 g,平均值是1.12 g。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籽粒总黄酮含量与米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289^**,与果壳质量(r=-0.211^*)和果壳率(r=-0.209^*)呈显著负相关;薄壳苦荞品系的果壳率与米粒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871^**,与果壳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978^**;百粒米质量和百粒质量、米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972**和0.328^**,和果壳质量、果壳率呈显著负相关,r=-0.260^**和-0.261^**。上述结果对薄壳苦荞高产育种和高黄酮育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饶庆琳陈其皎陈庆富
- 关键词:总黄酮含量通径分析
- 甜荞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以甜荞品种"丰甜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不同浓度的根系分泌物对自身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根系分泌物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丰甜1号"叶片POD和CAT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增加,随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而显著下降;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DNA的提取量及DNA的增色效应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 黄凯丰胡丽雪饶庆琳宋毓雪陈庆富
- 关键词:甜荞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
- 苦荞杂交后代主花序特征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以小米荞为母本、晋荞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对群体F2、F3群体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和顶三花枝种子数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杂交后代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平均值分别为0.690、0.314,主花序顶三花枝种子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平均值分别为0.729、0.375。相比之下,主花序顶三花枝种子数遗传力大于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与主花序顶三花枝种子数呈微弱的负相关(-0.141**),可能是顶端优势相互制约的结果。F2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和主花序顶三花枝种子数与单株粒质量、单株粒数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317**和0.256**、0.344**和0.278**,F3表型相关系数为0.316**和0.272**、0.371**和0.516**。表明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和顶三花枝种子数均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育种上应考虑选择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顶三花枝种子数多的变异类型以提高产量。
- 梁龙兵陈其皎石桃雄梁成刚张启迪唐链饶庆琳陈庆富
- 关键词:苦荞
- 苦荞对油脂和胆固醇的吸附作用被引量:8
- 2011年
- 以4份苦荞及其荞麦壳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对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吸附能力,同时测定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荞麦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不同苦荞籽粒对油脂的吸附量总体为1.0 g/g,显著低于荞麦壳的吸附量;不同时间处理对苦荞吸附胆固醇能力的影响不大;当苦荞材料用量为0.01 g(经40倍体积的冰乙酸饱和)时,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用量处理;苦荞材料间对胆固醇吸附能力的差异不显著。
- 黄凯丰时政饶庆琳陈庆富
- 关键词:苦荞油脂胆固醇
- 辣椒籽吸附油脂和胆固醇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以产自贵州遵义、花溪和河南地区的辣椒籽为试材,测定了其对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吸附能力,同时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辣椒籽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辣椒籽对油脂的吸附能力总体为1.0g/g,不同产地辣椒籽对不饱和和饱和脂肪的吸附能力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时间处理对辣椒籽吸附胆固醇能力的影响不大,当辣椒籽用量为0.01g时,其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不同产地辣椒籽材料间对胆固醇吸附能力的差异不显著。
- 黄凯丰时政饶庆琳杨永菊
- 关键词:辣椒籽油脂胆固醇
- 苦荞厚果壳性状的遗传及其与产量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7
- 2015年
- 详细介绍了苦荞刚开花朵人工去雄授粉法,并采用该方法以具有薄壳无沟槽特性的小米荞和米荞1号为母本,分别与厚果壳有沟槽的晋荞麦2号、黔苦5号进行有性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及其后代F2植株群体。发现小米荞/晋荞麦2号、米荞1号/黔苦5号的杂种植株均表现为父本的厚壳有沟槽、果壳不开裂特性,说明苦荞厚壳有沟槽性状为显性遗传。对其中4个F2群体厚壳和薄壳特性的分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厚壳特性(thick shell,基因符号用T表示)为显性单基因遗传模式,隐性纯合基因型(tt)将表现为薄壳特性。从平均水平看,各F2群体薄壳型植株的千粒重和单株产量极显著低于厚壳型植株。薄壳型苦荞植株的千粒重比厚壳型苦荞低33%∽43%,而单株产量低26%∽40%。薄壳特性与低千粒重和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与株高和株粒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还发现,薄壳型植株千粒重变异幅度的最大值可以接近厚壳苦荞的平均水平,而单株产量变幅的最大值可以达到厚壳苦荞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上述分析表明,通过杂交育种等方法,可使薄壳苦荞的产量接近或达到常规厚壳苦荞水平。
- 陈庆富陈其饺石桃雄黄凯丰梁龙兵饶庆琳唐链张启迪
- 关键词:苦荞杂交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