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向晖

作品数:45 被引量:22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乳腺
  • 18篇乳腺癌
  • 18篇腺癌
  • 10篇中药
  • 9篇细胞
  • 8篇蛇床子
  • 8篇补骨脂
  • 7篇骨转移
  • 7篇MDA-MB...
  • 6篇蛇床子素
  • 6篇肺转移
  • 6篇补骨脂素
  • 5篇肿瘤
  • 5篇桔梗
  • 4篇增殖
  • 4篇乳腺癌肺转移
  • 4篇乳腺癌骨转移
  • 4篇配伍
  • 4篇缺血
  • 4篇壮骨

机构

  • 45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45篇韩向晖
  • 24篇刘胜
  • 11篇叶依依
  • 7篇季光
  • 5篇郭保凤
  • 4篇张娜
  • 4篇王见义
  • 4篇刘萍
  • 4篇张洋
  • 4篇郑培永
  • 3篇周细秋
  • 3篇尤圣富
  • 3篇孙霃平
  • 3篇陈富荣
  • 3篇蔡珏峰
  • 3篇吴春宇
  • 3篇章怡祎
  • 3篇宋晓耘
  • 3篇王春丽
  • 3篇胡啸明

传媒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中西医结合学...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上海中医药杂...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癌症进展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第二十次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那格列酮对不同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的治疗及胰岛素增敏作用(英文)
2008年
目的观察那格列酮对不同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的治疗及胰岛素增敏作用。方法那格列酮联合应用小剂量长效胰岛素(每只每日0.2 U,sc)治疗链佐菌素(150 mg·kg^(-1),ip)诱导的化学性糖尿病小鼠,观察那格列酮的胰岛素直接增敏作用;那格列酮ig,8 wk,分别采用ONE TOUCH稳豪型血糖测定仪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受试药物对自发性糖尿病小鼠(DB/DB小鼠)血糖及相关脏器(心脏、肾脏、胰腺)的影响;应用卡一介苗(BCG)每只10 mg静脉注射造成大鼠免疫性胰岛素抵抗模型,采用正糖钳技术观察那格列酮对该模型动物的葡萄糖输注速率(GIR)的回升作用。结果那格列酮(15,45,150 mg·kg^(-1)·d^(-1))合并应用胰岛素后,各剂量组动物的空腹血糖较CMC联合胰岛素对照组分别降低(14±s 4)%,(55±24)%,and(28±7)%。通过8 wk的治疗,那格列酮(15,45,150 mg·kg^(-1)·d^(-1))治疗组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值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那格列酮明显改善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和胰腺组织的损害。那格列酮(10,30,100 mg·kg^(-1)·d^(-1))连续给药2 wk,能明显升高免疫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高胰岛素状态下GIR(P<0.01)。结论那格列酮具有胰岛素直接增敏作用,对多种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均有治疗作用。
韩向晖陆泽安周伟
关键词:胰岛素敏感性
蛇床子素配伍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高骨转移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配伍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高骨转移细胞株MDA-MB-231BO增殖与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蛇床子素、补骨脂素对细胞的毒性大小。根据L_9(3~4)正交设计表,Transwell侵袭实验筛选最佳配伍浓度。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蛇床子素配伍补骨脂素对Smad2、Smad3、Smad4、Smad7表达的影响。结果:蛇床子素和补骨脂素都能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存在剂量依赖性。150μM的蛇床子素配伍100μM的补骨脂素时细胞侵袭率最低。Western b1ot和real-timePCR结果显示最佳配伍组Smad2、Smad3、Smand4蛋白及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Smad7蛋白及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蛇床子素和补骨脂素配伍使用对细胞的侵袭抑制作用优于两个单体单用效果。配伍组通过干预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各个环节从而抑制MDA-MB-231BO的增殖与侵袭。
叶依依刘胜郭宝凤韩向晖
关键词:蛇床子素补骨脂素TGF-ΒSMADS
桔梗皂苷D配伍不同中药有效成分对乳腺癌4T1和MDA-MB-231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被引量:29
2012年
目的:探讨肺经引经药桔梗的有效成分桔梗皂苷D分别配伍不同治则下中药有效成分麦冬总皂苷、莪术醇、蛇床子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确定各成分抑制乳腺癌细胞4T1和MDA-MB-231增殖的有效剂量;采用均匀设计法进行桔梗皂苷D与不同治则下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伍优化;通过MTT法和Transwell实验比较和验证各优化配伍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作用。结果: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桔梗皂苷D加麦冬总皂苷、桔梗皂苷D加蛇床子素、桔梗皂苷D加莪术醇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最佳配伍剂量。验证实验显示,桔梗皂苷D加莪术醇、桔梗皂苷D加蛇床子素优化配伍对4T1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桔梗皂苷D加麦冬总皂苷及各成分单用(P<0.05或P<0.01);对于4T1细胞,桔梗皂苷D加麦冬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加蛇床子素优化配伍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优于桔梗皂苷D加莪术醇及各成分单用(P<0.05或P<0.01);对于MDA-MB-231细胞,则以桔梗皂苷D加蛇床子素和桔梗皂苷D加莪术醇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最强,优于桔梗皂苷D加麦冬总皂苷(P<0.01)。结论:桔梗皂苷D与不同治则中药有效成分优化配伍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效果明确,不同的桔梗皂苷D配伍对效应指标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
韩向晖叶依依郭保凤刘胜
关键词:桔梗皂苷D中药配伍细胞增殖肿瘤浸润
桔梗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肺转移小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桔梗联合阿霉素对乳腺癌肺转移小鼠心脏功能及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探讨桔梗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肺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乳腺癌肺转移小鼠模型。取模型小鼠100只,随机分为阿霉素组和阿霉素+桔梗组,每组各50只。从肿瘤接种第15天起,阿霉素+桔梗组小鼠灌胃给予1 g·kg^-1·d^-1桔梗醇提物溶液,阿霉素组小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纯水,连续14 d。分别于接种第21天和第28天,两组小鼠均腹腔注射10 mg·kg^-1·d^-1阿霉素。末次给药后,采用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检测各组小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参数;于0、0.083、0.5、1、2、4、6、12、24、36 h,随机选取每组5只小鼠,采集血浆及心脏、肺脏、肿瘤组织样本,LC-MS/MS检测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浆及组织样本中阿霉素的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①与阿霉素组相比,阿霉素+桔梗组小鼠的心脏超声图像波起伏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升高,其中LVEF增幅为40%。②阿霉素的体内代谢呈快速吸收与分布、缓慢消除的特点,符合非房室开放模型。与阿霉素组相比,阿霉素+桔梗组给药后0.5、6、24 h的血浆阿霉素浓度显著升高(P<0.05,P<0.01)。两组主要药动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霉素组相比,阿霉素+桔梗组的药物-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增加30%,峰浓度(Cmax)升高10%,清除率(CL)降低20%。③与阿霉素组相比,阿霉素+桔梗组给药后1、2、24 h的心脏阿霉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P<0.01),给药后0.5、12 h的肺脏阿霉素浓度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0.083 h肿瘤组织阿霉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阿霉素在心脏组织的达峰时间延迟,在肺脏组织的达峰时间提前。结论:桔梗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乳腺癌肺转移小鼠LVEF和LVFS水平,增强心脏泵血功能。桔梗能促进阿霉素在肺部的聚集,降低其在心脏的
沈漫史有阳王国凤韩向晖韩向晖孙霃平
关键词:桔梗阿霉素乳腺癌肺转移小鼠
温肾壮骨复方及其单味药抗氧化及抗肿瘤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测定温肾壮骨复方对体外3种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探讨其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测定复方和其单味药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筛选出抗氧化性较强的单味药;然后测定复方和其单味药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计算其IC50值。采用MTT法测出复方和其单味药对乳腺癌骨转移细胞株MDA-MB-231BO的抑制率。结果:在初筛实验中,得出补骨脂和蛇床子是抗氧化性较强的两味单味药。在机制探讨实验中,得出温肾壮骨复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与补骨脂相当,同时温肾壮骨复方及补骨脂也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性。结论:温肾壮骨复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性,表现出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的协同作用。
张小慧王春丽韩伟韩向晖刘胜
关键词:抗氧化抗肿瘤蛇床子
中药抗乳腺癌骨转移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骨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乳腺癌骨转移可导致骨质疏松、高血钙症、脊髓压迫和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中医中药在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方面显示出潜在的优势。近10年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单体、提取物以及中药复方能够从不同分子机制发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缓解乳腺癌细胞引起的骨质破坏及癌性骨痛作用。
张小慧韩向晖刘胜王春丽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中药分子机制
中药提取物配伍对乳腺癌MDA-MB-231BO细胞侵袭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中药蛇床子、补骨脂、附子有效成分蛇床子素、补骨脂素、乌头碱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O的侵袭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组方设计,逐步回归分析拟合蛇床子素、补骨脂素配伍乌头碱的回归方程;采用人乳腺癌骨高转移细胞(MDA-MB-231BO)体外侵袭实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观察药物处理MDA-MB-231BO细胞后,细胞侵袭作用特点和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通过逐步回归方程,获取蛇床子素、补骨脂素和乌头碱3个药物的最佳配伍比例为6.44∶8.89∶9.44;有效成分和阳性药物唑来磷酸注射液在体外作用24h可以显著抑制MDA-MB-231BO细胞的侵袭;药物处理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2、Smad3、Smad4、Smad7、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NF-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ligand,RANK)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最佳药物配伍组和唑来磷酸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最佳药物配伍组与最差药物配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蛇床子素、补骨脂素、乌头碱配伍应用可显著抑制MDA-MB-231BO细胞侵袭,其机制与抑制TGF-β/Smad的信号转导有关,同时可降低NF-κB和RANK的表达。
郭保凤刘胜叶依依韩向晖
关键词:蛇床子素补骨脂素乌头碱肿瘤侵润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初次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15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并检测各患者血CD3+、CD4+、CD8+和血IgM、IgG、IgA。结果CD4+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8+水平在脾肾阳虚证中最高,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证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IgM、IgG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免疫指标对辨证分型有参考价值。
王见义韩向晖王灵台竺丽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功能辨证分型
PERK/eIF2α通路在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内质网类似激酶(PERK)/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eIF)2α信号通路在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设4、6、10周和12周4个时间点,动态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PERK/eIF2α通路信号分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多组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结果 4周时造模大鼠发生急性肝损伤改变,12周时则出现慢性肝损伤改变;6周时造模大鼠肝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肝细胞凋亡程度逐渐加剧,12周时早期和总凋亡率分别达到26%和29%;自6周起,造模大鼠血清t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1);自4周起,造模大鼠肝组织eIF-2α蛋白发生明显磷酸化,12周时peIF-2α蛋白表达量上升了2.81倍(P<0.01),葡萄糖调节蛋白(GRP) 78/Bip、GRP94、caspase 12和caspase-3则表现为过度活化,12周时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分别为正常大鼠的4.70、12.95、3.83、4.05倍和3.93、6.93、9.88、3.31倍(P<0.01).结论 PERK/eIF2α通路的活化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发生和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韩向晖王见义王磊郑培永季光
关键词:酒精性内质网
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药剂:黄芪15-30份、益母草12-30份、薤白6-15份、山楂12-30份、全栝楼20-45份、丹参9-18份、制半夏9-...
刘萍章怡祎张娜韩向晖史秀峰蔡珏峰陈富荣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