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艳红

作品数:15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3篇休克
  • 3篇休克患者
  • 3篇炎症
  • 3篇炎症因子
  • 3篇躁动
  • 3篇镇痛
  • 3篇三醇
  • 3篇肾损
  • 3篇肾损伤
  • 3篇肾损伤分子-...
  • 3篇术后
  • 3篇苏醒
  • 3篇苏醒期躁动
  • 3篇损伤分子
  • 3篇酮咯酸
  • 3篇酮咯酸氨丁三...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感染性

机构

  • 15篇沈阳军区总医...
  • 6篇康平县人民医...
  • 1篇铁岭市妇婴医...

作者

  • 15篇陈艳红
  • 11篇张铁铮
  • 9篇孙莹杰
  • 4篇张毅男
  • 4篇许霁虹
  • 4篇刘晓江
  • 3篇崔小鹏
  • 2篇金强
  • 1篇卢玉平
  • 1篇黄明
  • 1篇陈克研
  • 1篇张瑜
  • 1篇王长英
  • 1篇孙承函
  • 1篇周锦
  • 1篇刁玉刚
  • 1篇王丽晶
  • 1篇程旭丽
  • 1篇郎丽

传媒

  • 2篇沈阳部队医药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7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产丙泊酚注射液用于临床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价国产丙泊酚注射液用于临床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2组:试验组(国产丙泊酚组)和对照组(竟安组)各40例。靶控输注丙泊酚,设定血浆靶浓度3μg/mL,至受试者意识消失,然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芬太尼2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3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4~8 ng/mL和肌松药维持麻醉。麻醉诱导后每5分钟记录血压、心率、BIS。同时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消失后血浆丙泊酚靶浓度为3μg/mL时的BIS值、辅助用药的种类和剂量、麻醉维持期是否知晓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期间两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最低血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BIS值、意识消失后血浆3μg/mL时BIS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意识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知晓率均为0。试验组辅用阿托品或麻黄碱的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但使用总剂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痛、兴奋多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丙泊酚注射液在麻醉深度、意识消失时间、麻醉知晓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与进口丙泊酚注射液(竟安)相当,用于临床麻醉安全有效。
黄明陈艳红孙莹杰周锦张铁铮
关键词:丙泊酚麻醉安全性
老年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1
2009年
孙承函陈艳红孙莹杰卢玉平张铁铮刘晓江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病人麻醉处理
监测麻醉下唤醒开颅技术用于癫痫病灶切除术1例
2009年
金强孙莹杰陈艳红张铁铮
关键词:癫痫病灶切除术麻醉抽搐发作脑裂畸形头部MRI入手术室后
监测麻醉下唤醒开颅技术用于癫痫病灶切除术一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男,17岁,体重80kg。因抽搐发作14年,加重8年于2008年8月18日入院。查体正常。头部MRI示左侧额、顶、颞部局限性脑沟增宽,脑裂伸向脑实质内,表面衬以灰质信号,中线结构居中。脑电图示右额发作慢波及尖波活动。其他化验检查无异常。诊断为癫痫,左侧额颞顶叶脑裂畸形、巨脑回。
金强孙莹杰陈艳红张铁铮
关键词:癫痫病灶切除术麻醉抽搐发作脑裂畸形头部MRI脑实质内
羟考酮在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观察在冠脉搭桥术后应用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择全麻下行OPCABG术的女性患者78例,年龄55-65岁,体重指数(BMI)18.5~25,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F组)...
程旭丽陈艳红
关键词:羟考酮术后镇痛作用
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损伤分子-1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感染性休克常伴有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然而有关AKI的防治尚缺少行之有效的技术和方法,致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本研究通过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肾损伤分子-1(Kim-1)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右美托咪定...
陈艳红孙莹杰张毅男张铁铮
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小儿鼾症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小儿鼾症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的阻塞性呼吸睡眠综合征患儿80例,将患儿分为2组(n=40):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和对照组(C组)。
许霁虹陈艳红崔小鹏
七氟烷后处理对失血性休克猪肠黏膜AQP8和I-FAB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七氟烷后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巴马小型猪肠黏膜水通道蛋白8(AQP8)和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表达的影响,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引起的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8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和七氟烷后处理组(Post/Sev组),每组6只。实验动物术前禁食8h,给予丙泊酚3mg/kg实施麻醉。S组麻醉后经股动脉和颈内静脉置管;HS组麻醉置管后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Post/Sev组于麻醉置管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成功后给予2%七氟烷吸入30min。各实验组均于麻醉前(T0)及失血性休克后30min(T1)、1h(T2)、1.5h(T3)、2h(T4)、3h(T5)、4h(T6)时间点颈内静脉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I-FABP的含量。失血性休克4h后放血处死实验动物,取肠组织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组织学变化;用干湿比法计算肠组织的含水量;ELISA法检测肠黏膜AQP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相比,HS组和Post/Sev组血清I-FABP含量、肠黏膜AQP8表达水平和肠组织含水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S组比较,Post/Sev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显示,S组肠黏膜未见明显变化;HS组肠黏膜损伤严重,可见肠黏膜出血、炎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坏死;Post/Sev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仅见黏膜层腺体轻度扩张,上皮层和固有层中度分离,上皮下间隙轻度水肿,少许炎细胞浸润。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引起的肠黏膜屏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FABP和AQP8表达、减轻肠黏膜水肿有关。
陈艳红孙莹杰张毅男王丽晶张铁铮陈克研
关键词:七氟烷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罗哌卡因伍用哌替啶、吗啡或曲马多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对比观察罗哌卡因伍用哌替啶、吗啡或曲马多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哌替啶(A组)、复合吗啡(B组)和复合曲马多(C组),各30例,分别于用药后4、8、24和48h观察血压、心率、脉搏血氧(SpO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B组、C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大于A组、B组(P<0.05)。三组患者均无明显的呼吸抑制,B组有3例发生瘙痒,C组53%的患者出现多汗;三组患者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5.6%、51.0%和54.3%,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9.0%、54.6%、57.6%。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哌替啶用于术后PCEA的效果优于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或曲马多,而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能获得平衡镇痛的较好方法。
陈艳红许霁虹张铁铮刘晓江
关键词:罗哌卡因哌替啶吗啡曲马多
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2009年
目的对2例双侧嗜铬细胞瘤的围术期麻醉管理进行总结。方法术前明确患者血压水平,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代谢紊乱,术中应用全身麻醉,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电图、血压等;血压高时用硝普钠,硫酸镁等;切掉瘤体后,血压降低用去甲肾上腺素和补充血容量治疗。结果2例患者皆安全渡过手术期,其中血压有波动者经及时处理未出现危险。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麻醉中合理及时处理突发情况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条件。
陈艳红孙莹杰张铁铮刘晓江
关键词:术前准备麻醉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