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朝

作品数:20 被引量:289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7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耕地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农业
  • 3篇县域
  • 3篇华北平原
  • 3篇耕地质量
  • 2篇水资源
  • 2篇塌陷地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土地整理
  • 2篇土壤
  • 2篇评价指标
  • 2篇耕地变化
  • 2篇耕地资源
  • 2篇EPIC模型
  • 2篇GIS
  • 2篇采煤
  • 2篇采煤塌陷
  • 2篇城市
  • 1篇地方农业

机构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广东省生态环...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湖北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赣南师范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广东省农业环...
  • 2篇外生成矿与矿...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作者

  • 20篇陈朝
  • 6篇朱明栋
  • 6篇吕昌河
  • 6篇范兰
  • 5篇邓南荣
  • 3篇李翠菊
  • 3篇严圣华
  • 3篇苗东丽
  • 3篇刘婷
  • 2篇李妍均
  • 2篇杨贤房
  • 2篇陈进栋
  • 2篇陈进栋
  • 2篇唐紫晗
  • 1篇吴乐芹
  • 1篇鲁嘉濠
  • 1篇苗东利
  • 1篇武红
  • 1篇胡最
  • 1篇车懿

传媒

  • 3篇甘肃农业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资源环境与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南山区采煤塌陷地生态服务价值分析——以重庆市松藻矿区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为研究煤炭地下开采对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理论框架,采用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以典型西南山区采煤塌陷区——重庆松藻矿区1999年、2004年、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西南山区采煤塌陷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估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包括食物生产、气候调节、空气净化、水源涵养、控制侵蚀、废弃物处理、营养物质循环。结果表明:耕地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量最高,塌陷地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量较小,仅为耕地的47%;1999—2008年松藻矿区采煤塌陷地生态系统服务损失价值量不断增大,平均损失价值量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量的10%;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采煤活动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其次是采煤导致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是解决矿区土地退化问题,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唐紫晗李妍均陈朝鲁嘉濠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西南山区采煤塌陷对水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为探讨西南山区采煤塌陷对水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及受损水田复垦途径,通过野外试验与室内测定方法分析了水田受损前后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0~40cm受损水田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含水率、孔隙度(0~20cm旱地1、2除外)显著下降;0~60cm土壤垂直剖面除含水量干化趋同外,构型及演替规律未发生变化;2)水田受损后黏粒含量与成土母质密切相关:0~20cm土层中<0.005mm黏粒含量高低呈现旱地3(泥页岩风化物)>旱地1(泥页岩+灰岩风化物)>旱地2(泥页岩+灰岩+砂岩风化物)变化,水耕历史较长、受损漏失严重的水田土壤黏粒(<0.005mm)质量分数均值分布自上而下累积增加;3)试验点土壤剖面构型、成土母质是造成渗透流量和渗透速度随累计时间增加呈减小趋势和波动与趋稳现象的主要原因,采煤塌陷并未对土壤包气带层渗水性产生严重影响;4)根据试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区受损水田复垦可优先选择泥页岩、灰岩风化物沉积区、水耕历史较长、渗透系数小于3m/d的沟谷区进行。该研究可为研究区采煤塌陷对水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提供系统诊断依据,并为受损水田复垦提供有效途径。
陈朝李妍均邓南荣唐紫晗范兰吴乐芹
关键词:采矿土壤物理性质塌陷地水田
基于综合多尺度特征决策树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研究中较少考虑多尺度融合的问题,尝试构建综合空间多尺度特征的决策树模型(decision tree model,DTM),并与典型数据挖掘方法模拟效果进行对比。选取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为数据源,并以1995年和2000年两期数据为训练样本,以空间剖分的土地利用单位(9.5km2大小的格网单元)为模拟单元,构建综合模拟单元内部特征、邻域特征和全局特征的空间多尺度DTM,利用此模型对2000-2005年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与分析,同时将该模型与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NB)、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进行模拟精度的对比。结果表明:DTM模拟精度为88.97%,高于NB、BPNN和SVM模型的模拟精度(分别为84.44%、87.13%和83.46%)。本文提出的综合多尺度特征的DTM具有与典型数据挖掘方法相类似或更好的精度,而且还具有运算效率高、可解释性强以及简单易扩展等突出特点,有利于LUCC模型的异地复用和决策支持。
梁明孙毅中罗荣胡最陈朝
关键词:土地利用决策树空间数据挖掘多尺度
EPIC模型对华北平原冬小麦与夏玉米生长和产量模拟的适用性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为验证EPIC模型应用于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适用性,利用禹城生态试验站的试验观测数据对该模型参数进行了修订,构建了适合华北平原的模型参数数据库,并分别验证了2003-2005年冬小麦、2004年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产量模拟的精度与适用性。结果表明,EPIC模型对禹城站冬小麦和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决定系数均高于0.81;EPIC模型对禹城站2004、2005年冬小麦产量的模拟误差分别为1.61%和-2.56%,对2004夏玉米产量的模拟误差为-2.60%。因此,该模型模拟产量的绝对误差低于2.60%,适用于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评估。
范兰吕昌河王学春陈朝
关键词:EPIC模型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模拟误差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12
2011年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全球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土地管理变化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和分布,进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加深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在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土地利用及其管理方式变化的角度,概括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过程与机理;针对当前研究的两大类方法,即实验方法和模型方法,分类详细介绍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研究的发展趋势。
陈朝吕昌河范兰武红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壤有机碳
作物产量差及其形成原因综述被引量:30
2011年
作物产量差是现实产量与潜在产量的差距。产量差研究意在揭示作物产量差的幅度与地域差异、形成原因以及缩小产量差的措施。产量差意味着农业发展的机会,因此,分析和研究产量差对提高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论文通过文献综述,首先讨论了产量差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和我国主要作物的产量差,分析了产量差的影响因素与缩小产量差的措施。最后讨论了目前产量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产量差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范兰吕昌河陈朝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粮食安全
EPIC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31
2012年
作物生长模型是定量评估作物生产潜力的重要工具。EPIC模型自1985年发表后,以其强大的功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述了EPIC模型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介绍了运行该模型所需的数据及数据库的构建方法,总结了EPIC模型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在中国包括作物生产潜力评估、水分和气候变化对产量影响、养分循环和损失、土壤碳储量变化、土壤侵蚀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EPIC模型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研究展望。
范兰吕昌河陈朝
关键词:EPIC模型模型参数
近50年湖北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研究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整个区域的土地利用分析有着重要意义,而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较少,选择湖北省近50年耕地时空演变特点作为研究对象,试从耕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利用程度、地域差异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变化特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1952~2001年,湖北省耕地数量先增后减,耕地变化速度很快;(2)耕地结构以水田为主,旱地为次, 粮食作物尤其是水稻业在种植业结构中比例较大;(3)耕地总体利用程度较高,耕地产出效益较好,耕地利用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4)耕地整体质量在下降,一等耕地面积增加,后备耕地有限。预计到21世纪中后期,一等耕地比例增加,农业生产水平大有提高;(5)耕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总趋势表现为:经济发达区比经济欠发达区流失严重,平原区比丘陵区减少量大。
陈朝朱明栋苗东丽严圣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变化土地资源
江汉平原湿地演变:人为原因,环境效应与对策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湿地是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然而,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的开发利用强度越来越大,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导致湿地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湿地资源日益减少,功能急剧退化。本文试以江汉平原湿地为例,着重分析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及环境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
李翠菊车懿苗东丽陈朝朱明栋
关键词:江汉平原湿地环境效应
基于综合指数的湖北省耕地质量变化分析被引量:46
2010年
在综合界定耕地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耕地质量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以此为基础,对1995—2005年湖北省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耕地综合质量变化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体现耕地综合质量的耕地本底质量、经济质量与生态质量变化差异显著。耕地本底质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变化平缓,整体波动较小;耕地经济质量在1995—1999年间提升迅速,2000年后基本保持平稳,但最近几年有波动下降的趋势;耕地生态质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呈缓慢下降趋势,近几年下降趋势有所缓和;耕地综合质量在1999年之前平稳上升,之后又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影响湖北省耕地综合质量变化的主导因子是耕地的经济质量与生态质量的波动,这与不同时期湖北省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发展的侧重有关,而耕地的本底质量变化对耕地综合质量变化的影响较小。研究采用的综合指数法能较全面地体现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的综合特点,且能反映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的一般过程。
陈朝吕昌河
关键词:耕地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