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光元

作品数:37 被引量:277H指数:10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社会公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子宫
  • 11篇腹腔
  • 11篇腹腔镜
  • 9篇宫颈
  • 8篇妊娠
  • 7篇手术
  • 7篇子宫内膜
  • 7篇内膜
  • 7篇宫内
  • 7篇宫内膜
  • 5篇输卵管
  • 5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卵巢
  • 5篇宫腔
  • 4篇人乳
  • 4篇乳头
  • 4篇细胞
  • 4篇瘤病毒
  • 4篇宫颈癌

机构

  • 36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荆州市第一人...

作者

  • 37篇陈光元
  • 21篇黄平
  • 18篇谢家滨
  • 12篇李日红
  • 5篇金瑛
  • 4篇黄慧
  • 3篇王鹤
  • 3篇王庆华
  • 3篇王春香
  • 2篇刘文毅
  • 2篇敬宗玉
  • 2篇李蓉
  • 2篇谢家斌
  • 2篇张雪
  • 2篇陈沛林
  • 1篇梁炎春
  • 1篇陈勍
  • 1篇陈雪兰
  • 1篇柯美秀
  • 1篇章汉旺

传媒

  • 9篇海南医学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性科学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现代医院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痫前期患者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胎盘微血管密度及HSP-70、PAPP-A变化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胎盘微血管密度及HSP-70、PAPP-A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32例子痫前期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产检的32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将两组孕妇的子宫螺旋动脉改变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胎盘微血管密度、血清HSP-70、PAPP-A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子宫螺旋动脉无变化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I、RI及S/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随孕周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胎盘微血管密度低于对照组,血清HSP-70及PAPP-A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患者变化幅度均大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存在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胎盘微血管密度及HSP-70、PAPP-A的异常,且轻度与重度患者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王春香王庆华陈光元王鹤
关键词:子痫前期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
桂枝茯苓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分析桂枝茯苓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构建成功的大鼠100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组各20只,分别予以高剂量桂枝茯苓丸、低剂量桂枝茯苓丸、达那唑、布洛芬、生理盐水。比较5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血浆血栓素2(TXB2)、β-内啡肽(β-EP)、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异位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结果A、B、C、D组IgM、IgA、IgG水平低于E组(P<0.05);A、B、C、D组IgM、IgA、IgG水平相比,A组最低(P<0.05)。A、B、D组血浆TXB2水平低于C、E组,血浆β-EP、6-keto-PGF1α水平高于C、E组(P<0.05)。A、B组异位内膜中MMP-9、MMP-2总积分低于C、D、E组(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治疗中桂枝茯苓丸的效果较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鼠免疫功能的调节、异位内膜中MMP-9、MMP-2表达有关。
陈光元黄平廖小花谢家滨
关键词:桂枝茯苓丸Β-内啡肽6-酮前列腺素F1Α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观察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11月于该院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的4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5 d的血小板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治疗后3 d及5 d观察组的血小板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3 d与5 d的上述指标分别比较,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大于单纯采用硫酸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
王春香王庆华陈光元王鹤
关键词:硫酸镁硝苯地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不同治疗方案在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研究和比较米非司酮与传统方法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0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安宫黄体酮和乙烯雌酚)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性激素水平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FSH、P、E2三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可靠选择。
陈雪兰陈光元
关键词: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宫腔镜下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诊刮术组(27例)、电切术组(35例)及宫腔镜下刨削系统组(28例)。诊刮术组采用宫腔镜定位后摘除息肉+全面诊刮术治疗,电切术组采用宫腔镜下息肉电切除术治疗,宫腔镜下刨削系统组采用宫腔镜下刨削系统切除息肉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1年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率,术后复发率,妊娠时间及妊娠率。结果宫腔镜下刨削系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诊刮术组和电切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诊刮术组和电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下刨削系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诊刮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下刨削系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电切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下刨削系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诊刮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下刨削系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电切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下刨削系统组术后复发率为3.6%,低于诊刮术组的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下刨削系统组术后复发率与电切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下刨削系统组妊娠时间为(4.8±0.9)个月,短于诊刮术组的(8.3±1.5)个月和电切术组的(6.5±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刨削系统切除息肉术相较于宫腔镜下诊刮术和电切术,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时拥有更短的手术时间和更少的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少,感染率和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尤俊霞邓闹谢志岳陈光元
关键词:宫腔镜诊刮术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
Oct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中干细胞关键转录因子Oct4的表达情况及意义,并探讨Oct4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例宫颈癌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Oct4的表达及PCR检测所有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DNA感染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Oct4阳性表达率为90%(18/20),CIN中为50%,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相比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宫颈癌组织中Oct4的表达不仅与其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与HPV感染也有关,表现为HPV16/18DNA阳性个体中Oct4阳性率高,而HPV16/18DNA阴性个体中Oct4阳性率低。结论联合检测Oct4和高危型HPV DNA可作为宫颈癌一个敏感性、特异性的标志和治疗靶点。
黄平黄慧李蓉陈光元敬宗玉谢家滨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OCT4
Bcl-2蛋白在宫颈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联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基于宫颈癌发病的病毒学原因,探讨Bcl-2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在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0例宫颈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采用PCR技术检测上述标本中HPV16/18DNA的表达。结果 Bcl-2蛋白在CIN中的表达率为40%,宫颈癌中为70%,正常宫颈中表达为5%。HPV16/18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为50%、75%、5%。Bcl-2蛋白和HPV16/18DNA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l-2蛋白在CINⅠ/Ⅱ及CINⅢ中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宫颈癌病理类型及分化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Bcl-2及HPV16/18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联合检查HPV16/18和Bcl-2有望为宫颈癌的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黄平唐秋英金瑛陈光元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BCL-2基因
miR-19b-3p靶向IGF-1参与绒毛膜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miR-19b-3p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参与绒毛膜癌增殖、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以人绒毛膜癌细胞系JEG-3为研究对象,A组:miR-19b-3p mimics组,B组:miR-19b-3p mimics NC组,C组:miR-19b-3p inhibitor组,D组:miR-19b-3p inhibitor NC组,E组:空白对照组。A组、B组、C组、D组按照分组情况进行相应转染,E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五组miR-19b-3p RNA和IGF-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测定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进行比较;采用双荧光素酶(Dualluciferase)报告实验验证miR-19b-3p对IGF-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E组的(0.98±0.13)相比,A组miR-19b-3p mRNA表达水平(2.23±0.16)明显上调,C组miR-19b-3p mRNA表达水平(0.73±0.08)明显下调(P<0.05)。与E组的(1.03±0.03)nmol/L相比,A组IGF-1蛋白表达水平(1.48±0.12)nmol/L明显上调,C组IGF-1蛋白表达水平(0.76±0.05)nmol/L明显下调(P<0.05)。72 h时,与E组的(5.03±0.14)%相比,A组细胞增殖活力(10.34±0.87)%明显增加,C组细胞增殖活力(2.42±0.13)%明显下调(P<0.05);与E组的(1.09±0.07)mm相比,A组细胞划痕迁移距离(1.45±0.08)mm明显增加,C组细胞划痕迁移距离(0.73±0.07)mm明显减少(P<0.05)。与E组的(103.00±7.00)个相比,A组侵袭细胞数(173.00±4.00)个明显增加,C组侵袭细胞数(82.00±1.00)个明显减少(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miR-19b-3p转染WT-IGF-1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0.57±0.08)Kat低于miR-NC的(0.95±0.06)Kat(P<0.05);miR-19b-3p转染MUT-IGF-1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0.98±0.05)Kat与miR-NC的(0.96±0.06)Ka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iR-19b-3p靶向上调IGF-1促进绒毛膜癌JEG-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
陈光元李日红邓闹
关键词:绒毛膜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增殖
卵巢癌组织lncRNA NEAT1、CtBP2表达及临床价值
2022年
目的 探讨卵巢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羧基末端结合蛋白2(CtBP2)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8例卵巢癌患者和20例良性囊肿患者,手术切除并剥离卵巢癌组织、卵巢囊肿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对lncRNA NEAT1、CtBP2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比较卵巢癌组织与卵巢囊肿组织中lncRNA NEAT1、CtBP2相对表达量,分析卵巢癌组织lncRNA NEAT1、CtBP2相对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lncRNA NEAT1、Ct BP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9±0.115)、(0.330±0.066),均明显高于卵巢囊肿组织的(0.079±0.021)、(0.112±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FIGO分期1期患者卵巢癌组织lncRNA NEAT1、Ct BP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25±0.077)、(0.207±0.057), 2期患者卵巢癌组织lncRNA NEAT1、CtBP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8±0.071)、(0.336±0.066), 3~4期患者卵巢癌组织lncRNA NEAT1、CtBP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83±0.076)、(0.546±0.070);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卵巢癌组织lncRNA NEAT1、CtBP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1±0.098)、(0.219±0.069),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卵巢癌组织lncRNA NEAT1、CtBP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5±0.064)、(0.586±0.054)。卵巢癌组织lncRNA NEAT1、CtBP2相对表达量与患者肿瘤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织lncRNA NEAT1、CtBP2相对表达量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癌组织lncRNA NEAT1、CtBP2表达水平均高,两者表达变化可能协同促使肿瘤恶性进展,致使患者预后不良。lncRNA NEAT1、CtBP2有可能成为卵巢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黄平钟细妹陈光元张梅芳刘文毅刘霄
关键词:卵巢癌长链非编码RNA
胎儿生长受限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胎儿生长受限(FGR)指出生体重低于同孕龄同性别胎儿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或第10百分位数,或孕37周后胎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FGR是妊娠期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黄平金瑛陈光元
关键词:胎儿生长受限妊娠并发症细胞因子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