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亚奇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盐城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栓塞
  • 4篇介入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血管
  • 3篇介入手术
  • 3篇介入手术治疗
  • 2篇弹簧圈
  • 2篇弹簧圈栓塞
  • 2篇动脉栓塞
  • 2篇动脉栓塞术
  • 2篇妊娠
  • 2篇输卵管
  • 2篇输卵管妊娠
  • 2篇栓塞术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动脉
  • 2篇子宫动脉栓塞
  • 2篇子宫动脉栓塞...
  • 2篇介入性

机构

  • 5篇盐城市第三人...
  • 4篇东南大学

作者

  • 9篇陈亚奇
  • 4篇侍海存
  • 3篇宋维根
  • 3篇肖佩荣
  • 2篇钟建国
  • 2篇李兴海
  • 2篇袁振洲
  • 2篇解燕
  • 1篇周桂龙
  • 1篇崔月清
  • 1篇王瑶
  • 1篇王瑶
  • 1篇虞慧
  • 1篇乐红琴
  • 1篇吴春阳
  • 1篇曹秀华
  • 1篇钟建国
  • 1篇王迎春
  • 1篇王斌
  • 1篇解燕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介入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氨甲蝶呤化疗及介入栓塞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氨甲蝶呤灌注及栓塞,术后以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变化和超声检查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手段。结果 18例患者均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17例,术后一周复查超声见胚胎缩小,患者阴道出血明显减少或中止,血清β-HCG水平明显下降,月经周期于治疗后的2月恢复正常,4月后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15例通畅,通畅率为83.3。结论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能有效的保存适龄患者的生育能力,是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有效方法。
陈亚奇李兴海袁振洲
关键词:放射学介入性输卵管妊娠氨甲蝶呤子宫动脉栓塞术
家族性致心律失常性左室室壁瘤一家系报告被引量:2
2002年
吴春阳曹秀华乐红琴虞慧王迎春袁振洲陈亚奇王斌
关键词:家族性心律失常室壁瘤
Hunt-HessⅢ级动脉瘤性SAH不同时期弹簧圈栓塞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Hunt-HessⅢ级动脉瘤性SAH不同时机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动脉瘤性SAH入院时Hunt-HessⅢ级患者按治疗时期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病死率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组34例,死亡2例;对照组34例,死亡8例;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存活患者病后3个月Barthel指数作生活量表(ADL)评分,Ⅰ级数:治疗组27例,对照组18例;2组生活能力(ADL)Ⅰ级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2,P<0.05)。结论 Hunt-HessⅢ级动脉瘤性SAH早期弹簧圈栓塞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侍海存钟建国王瑶陈亚奇仇正汉肖佩荣解燕宋维根周桂龙
关键词:动脉瘤性弹簧圈栓塞GDCBARTHEL指数
微弹簧圈栓塞前交通动脉瘤效果评价
2015年
目的评价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连续2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多发前交通动脉瘤1例。通过评估动脉瘤栓塞率、患者预后、并发症、神经功能等判断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2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全部栓塞治疗成功,其中使用双导管技术3例,支架辅助技术3例。致密栓塞21例,瘤颈残余6例;所有患者保留载瘤动脉且载瘤动脉通畅,未见动脉瘤破裂出血、弹簧圈逸出。术后1 d再次出血,2 d后死亡1例;术后6个月轻度复发1例。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显示24例患者0~1分,1例2分,1例4分。结论采用适宜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前交通动脉瘤。
陈亚奇侍海存宋维根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弹簧圈血管内治疗
电解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68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71个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以GDC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动脉瘤100%栓塞53个,95%栓塞9个,90%栓塞6个,85%栓塞2个,过度栓塞1个。并发脑血管痉挛8例,动脉瘤破裂4例,存活67例,死亡1例。67倒患者随访3—14个月,无复发出血者,3例重残,2例轻残,62例恢复良好,良好率为61.2%。结论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若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侍海存陈亚奇钟建国肖佩荣解燕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
对进行介入治疗的咯血患者在术前实施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效果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对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咯血患者在术前实施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收治的30例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均对其实施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然后观察这些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共检出42支出血动脉。在检出的42支出血动脉中,左侧支气管动脉占28.57%(12/42),右侧支气管动脉占47.62%(20/42),肺循环动脉占11.90%(5/42),交通吻合型动脉占11.90%(5/42)。在检出的32支出血支气管动脉中,走行迂曲的支气管动脉占65.63%(21/32)。这32支支气管动脉的内径为1.5~4.1mm,其平均内径值为(2.02±0.26)mm。结论:对进行介入治疗的咯血患者在术前实施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可确定其出血血管的数量、起源、走行,可为对其进行介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陈亚奇李运健
关键词:咯血介入手术治疗
18例介入手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及介入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1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甲氨蝶呤灌注栓塞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β-hCG下降,B超检查及术后4个月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HSG)输卵管通畅率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手段。结果 18例患者中17例患者治疗后复查B超提示胚胎缩小,β-hCG明显下降,阴道出血减少或中止,1例患者胚胎继续生长有内出血情况转手术治疗。4个月后17例患者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15例通畅,通畅率83.3%。结论双侧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化疗及介入栓塞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是一种损伤小、疗效佳的治疗技术,是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有效方法。
崔月清陈亚奇李兴海
关键词:介入性输卵管妊娠甲氨蝶呤子宫动脉栓塞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检查及治疗结果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DSA检查和病因治疗的意义。方法将170例经临床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造影组和对照组,造影组64例进行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行血管内治疗、开颅夹闭动脉瘤和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106例仅作内科保守治疗。结果DSA组显示脑动脉瘤47例,其中手术治疗11例,血管内栓塞治疗3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烟雾病1例,原因不明15例。共复发7例,复发率为10.9%。死亡5例,死亡率为7.8%。对照组复发31例,复发率为29.2%,死亡21例,死亡率19.8%。两组比较复发率、死亡率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和P<0.05)。结论SAH患者早期行DSA检查,可及时明确病因,从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显著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侍海存陈亚奇钟建国肖佩荣解燕王瑶宋维根
关键词:SAHDSA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0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介入技术(球囊和/或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30例(35条肢体)。结果33条肢体均成功进行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治疗;2例转手术搭桥。1例髂动脉支架,2例股浅动脉支架后再次出现下肢缺血,再次予以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症状缓解。所有病例随访3~36月,平均21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踝肱指数(ABI)0.66±0.12。结论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安全、有效方法。
陈亚奇丁福万
关键词:动脉硬化性疾病血管腔内治疗球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