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美玲

作品数:52 被引量:21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化学工程
  • 17篇理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历史地理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陶瓷
  • 10篇显微结构
  • 9篇纳米
  • 7篇氮化
  • 7篇介孔
  • 7篇催化
  • 7篇催化剂
  • 4篇氮化硅
  • 4篇介孔材料
  • 4篇孔材料
  • 4篇粉末
  • 3篇氧化锆
  • 3篇银催化剂
  • 3篇有序介孔
  • 3篇有序介孔材料
  • 3篇石墨
  • 3篇铜红釉
  • 3篇透射电子显微...
  • 3篇纳米材料
  • 3篇晶体

机构

  • 5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化
  • 1篇福州大学
  • 1篇景德镇陶瓷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纽卡斯尔大学
  • 1篇江苏省陶瓷研...

作者

  • 52篇阮美玲
  • 15篇施剑林
  • 11篇严东生
  • 8篇温树林
  • 6篇陈航榕
  • 6篇王震遐
  • 4篇王连洲
  • 4篇谭寿洪
  • 4篇张志刚
  • 4篇王玟珉
  • 4篇禹剑
  • 4篇江东亮
  • 4篇黄瑞福
  • 4篇郭演仪
  • 4篇张景贤
  • 4篇闫继娜
  • 4篇归林华
  • 3篇华子乐
  • 3篇李蕾
  • 3篇周学林

传媒

  • 11篇无机材料学报
  • 7篇硅酸盐学报
  • 6篇化学学报
  • 2篇物理学报
  • 2篇高能物理与核...
  • 2篇中国陶瓷
  • 2篇人工晶体学报
  • 2篇2005年古...
  • 2篇2009年古...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 1篇材料科学进展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02古陶瓷...
  • 1篇第二届海内外...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9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6篇2000
  • 7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6
  • 4篇1994
  • 5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4篇1990
  • 1篇1983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SZP陶瓷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
1996年
研究了Lizr_2P_3O_12(LZP)-SrZr_4P_6O_24(SZP)系统陶瓷(LSZP)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发现了一种具有原位自补强显微结构特征的LSZP材料,陶瓷的烧结致密度越高,其力学性能也越好。探讨了添加Nb_2O_5对LSZP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张彪郭景坤诸培南阮美玲
关键词:显微结构陶瓷
龙泉金村青瓷显微结构研究
龙泉青瓷从北宋早期开始直到清初,有七百多年的历史.龙泉制品闻名于世界,具有滋润莹彻、柔和淡雅的优美风格,在明代以前,龙泉陶瓷生产盛况和产品的声誉都可以和以后的景德镇相媲美.龙泉瓷窑址遍布于龙泉县境内各地,尤以大窑、金村为...
曾毅吴伟郭演仪高建华阮美玲
关键词:青瓷显微结构陶瓷科学
文献传递
电子束诱导的ITO薄膜多晶化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在对rf一溅射制得的掺SnO2和In2O3薄膜(ITO)的电性能进行测量时,发现样品的方块电阻(R□)经热处理后明显下降.为此我们用TEM对薄膜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动态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随电子束的轰击发现有多晶化转变,即在电子束轰击后薄膜由主要以非晶态构成的结构变成了主要为平均晶粒尺寸约50nm的多晶态结构.本文对这一薄膜显微结构的变化与其电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地讨论.
李智勇李在涛胡行方阮美玲
关键词:氧化铟显微结构
工业环氧乙烷银催化剂的显微结构
环氧乙烷是一种重要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在乙烯环氧化反应中银催化剂是至今唯一可用的催化剂。负载催化剂上银粒形貌及晶粒大小对环氧化活性和选择性有很大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银单晶和纯金属银的(111)和(110)面进行了很多研...
杨宝珍朱孟钦阮美玲温树林
关键词:银催化剂环氧乙烷显微结构
文献传递
清代青花玲珑加彩瓷的研究
综观元、明、清、民国各朝代的古陶瓷专书却极少提到青花玲珑瓷为何物。清朱琰撰《陶说》(AD 1774)第252页上只有“宝相玲珑”四字。经傅振伦老先生注译为“此处所指系属于镂花之玲珑瓷。两面洞透,以釉糊之。透花处透明,与完...
陈显求邓泽群黄月鸿黄瑞福阮美玲陈士萍
关键词:古陶瓷X射线衍射
文献传递
钛掺杂有序多孔氧化锆的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利用表面活性剂辅助途径,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含钛的有序多孔氧化锆.通过XRD、N2吸附、HRTEM、UV-VIS吸收光谱、Raman光谱等手段对不同按量的钛掺杂多孔氧化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mol%的钛掺杂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钛掺量<30mol%时,钛能很好进入氧化锆骨架中,但随着掺量增加,孔道有序性降低.掺量>30mol%,多余的钛将以纳米晶TiO2形式析出.
陈航榕施剑林张文华阮美玲严东生
关键词:有序介孔材料催化剂载体水热合成
氧化锰团簇粒子在有序多孔氧化锆孔道中的组装及其特殊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利用醇溶液浸渍法及后续的热处理工艺成功实现了氧化锰团簇粒子在有序多孔氧化锆孔道中的组装.借助XRD,TEM,UV-vis,EPR以及Q2-TPD等分析手段进行样品结构表征及性能分析.研究表明,氧化锰团簇粒子能比较均匀地分散于规则的孔道中;团簇粒子的生长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受到孔道大小的限制;孔道中的氧化锰团簇粒子能显示出与较大尺寸氧化锰粒子完全不同的强顺磁信号,并且还具有优异的表面氧吸附特性.
陈航榕施剑林闫继娜陈红光阮美玲严东生
关键词:磁性能
合成温度对介孔氧化硅材料相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2
1999年
通过控制反应合成温度,合成了具有六方和立方相结构的介孔氧化硅材料,并借助XRD,TGA,HREM 和N2吸附- 脱附等手段对材料性能进行了表征.XRD结果显示,在合成温度低于75 ℃时,合成的材料具有不稳定的六方结构;而较高温度下则可促使六方结构转化为稳定的立方MCM- 48 材料. 介孔材料的相转变是因为在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TEOS的水解和缩聚所产生的无机硅酸根离子的带电性质和缩合程度不同,从而导致有机/无机离子界面作用力的差异引起的.TGA 分析表明随反应温度的提高,材料中无机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的表面活性剂数量减少. HREM 和N2 吸附-脱附分析结果证实了立方有序介孔结构的存在.
王连洲施剑林张文华禹剑阮美玲严东生
关键词:氧化硅MCM-48合成温度相结构介孔结构
Rb_3C_(60)超导体中的多相共生现象
1994年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Rb3C(60)超导材料中多相共生现象.在超导主晶相Rb3C(60)中镶嵌某些非超导RbxC(60)(x=4,6)微畴,形成此体系多相共存的显微结构特性.各相间无明显界面,通过共格或轻度晶格畸变相互长入.经分析认为:这种多相共生现象与RbxC(60)(x=0,3,4,6)二元系各相的相关系、结晶学取向关系及材料制备的阶段扩散过程有关.
刘茜温树林阮美玲严东生
关键词:碳60超导体
锆英石粉末合成过程中的TEM研究
本工作对湿化学方法制备锆英石粉末工艺过程中的各阶段末进行了TEM研究,并结合相分析对锆英石粉末的生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到单颗粒尺寸达亚微米级的高纯锆英石粉体。
施鹰阮美玲黄校先
关键词:锆英石TEM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