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晓明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肺癌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非小细胞
  • 2篇胸腺
  • 2篇胸腺瘤
  • 2篇腺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CT表现
  • 1篇心包
  • 1篇胸膜
  • 1篇延迟时间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分期

机构

  • 6篇上海市胸科医...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篇阮晓明
  • 4篇陆舜
  • 3篇吴健
  • 3篇陈文
  • 2篇陈群慧
  • 2篇陶巨蔚
  • 2篇廖美琳
  • 2篇管一晖
  • 2篇叶剑定
  • 2篇赵军
  • 2篇艾星浩
  • 1篇林震琼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影像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肿瘤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纵膈淋巴结影像学分期的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评估常见影像学检查对NSCLC纵膈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及价值。方法:56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 的NSCLC,术前患者经胸部CT扫描、全身18F -FDGPET显像和经食管超声检查,并对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所有56例NSCLC患者肺部及相应转移部位18F- FDG摄取增高,PET检查对预测NSCLC纵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4%,特 异性为90%,CT扫描纵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7%,特异性为82%,其中38例行经食管超声解剖显像纵膈淋巴结转移的 灵敏度为76%,特异性为70%。PET对NSCLC纵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优于胸部CT解剖显像和经食管超声解剖显像。结论: 应用18F- FDGPET在对NSCLC的术前分期明显优于CT和经食管超声等常规检查,但PET在精确定位方面仍然需要结合解剖 显像检查,PET CT等图像融合技术等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陆舜管一晖阮晓明陶巨蔚艾星浩赵军
关键词:纵膈淋巴结经食管超声影像学分期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CT与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 (NSCL C)肺癌 CT征象与肺癌相关基因 p5 3,C- m yc,K- ras,及 C- erb B2 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 ,检测 5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p5 3,C- myc,K- ras及 C- erb B2 基因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术前 CT征象间的关系。结果  p5 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期别及 CT征象中瘤体大小 ,深分叶征 ,毛刺征 ,空洞征 ,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 ,但与组织类型 ,胸膜凹陷征无关。 K- ras,C- erb B2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类型有关 ,但与期别无关 ;C- myc基因则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类型及期别均无关。 C- myc基因 ,C- erb B2 基因与深分叶征有关 ,与其它CT征象无关 ;K- ras基因与 CT征象无关。结论  CT征象中深分叶征具有相对更高的恶性程度 ,与肺癌相关基因p5 3,C- m yc,及 C- erb B2 有关。
陆舜阮晓明廖美琳何慧中陈文吴健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
肺癌肉瘤(附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通过18例肺癌肉瘤诊治,提高对罕见疾病肺癌肉瘤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肺癌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X线特征及3例患者抑癌基因P53和P16的表达,并对其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肺癌肉瘤临床特征及X线表现与原发性肺癌相似,但淋巴道转移较少,其p53和p16基因表达均未见异常突变.平均随访7年,其1年存活率为72.2%(13/18),3年生存率为61.2%(11/18),5年生存率为46.7%(7/15).结论:肺癌肉瘤预后与非小细胞肺癌相似,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式.
陆舜廖美琳阮晓明林震琼
关键词:肺肿瘤癌肉瘤预后
胸腺瘤CT表现及其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分析胸腺瘤的CT表现 ,探讨其与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相关性 ,以利于分期和计划治疗。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胸腺瘤的CT影像特征及其相应的病理学分型。扫描采用SiemensSomatonVolumeZoom4层CT ,平扫层厚5mm ,增强扫描 :层厚3~5mm ,螺距为4~6 .延迟时间40s,造影剂采用典必乐或碘海醇100ml。病理学分型参照WHO1999年分型法。结果 :40例胸腺瘤中A型3例、AB型8例、B型21例、C型8例。肿块最大径>10cm共6例 ,其中AB型1例 (1/8) ,B型3例 (3/21) ,C型2例 (2/8) ;5~10cm共28例 ,其中A型1例 (1/3) ,AB型6例 (6/8) ,B型16例 (16/21) ,C型5例 (5/8) ;<5cm6例 ,其中A型2例 (2/3) ,AB型1例 (1/8) ,B型2例 (2/21) ,C型1例 (1/8)。3例A型、8例AB型及4例B型包膜完整 ,17例B型及8例C型包膜不完整 ,18例B型及8例C型轮廓不规则或分叶状。B型中有14例侵犯胸膜,13例侵犯心包 ;C型8例均侵犯胸膜及心包。结论 :轮廓光整且包膜完整的多为A型胸腺瘤 ,肿块最大径大于10cm且轮廓不规则或分叶状以B和C型多见 ;但CT较难区分此两型。
陈群慧吴健阮晓明陈文叶剑定
关键词:胸腺瘤组织病理学CT表现胸膜心包延迟时间
胸腺瘤的CT表现
1999年
目的 了解胸腺瘤的胸部CT表现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8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胸腺瘤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检查能明确胸腺瘤的大小、部位、形态、范围、有无局部外侵,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包括气管、支气管、血管、胸膜以及淋巴结的转移。结论 CT检查能指导胸腺瘤的诊断,在估计胸腺瘤能否手术切除方面有重要作用。为治疗设计适宜的方案。
吴健陈文陈群慧阮晓明
关键词:胸腺瘤CT纵隔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的无创分期评价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经胸部CT解剖显像后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18F-FDG PET全身扫描及经食管超声解剖显像,着重评估无创检查对NSCLC术前分期准确性及价值。方法 56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术前患者经CT扫描、全身18F-FDG PET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所有56例NSCLC患者肺部及相应转移部位18F-FDG摄取增高,18F-FDG PET对预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3%,特异性为91%,CT扫描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8%,特异性为78%,其中38例行经食管超声解剖显像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7%,特异性为72%。18F-FDG PET对NSCLC对纵隔淋巴结优于胸部CT解剖显像和经食管超声解剖显像。结论 18F-FDG PET在对NSCLC的术前分期均优于CT等常规检查,但PET在精确定位方面仍然需要结合解剖显像,图像融合技术等是发展的方向。
阮晓明陆舜管一晖陶巨蔚叶剑定艾星浩赵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NSCLC肿瘤CT扫描
共1页<1>
聚类工具0